日俄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
北方四岛主要指的是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岛上森林茂密,矿藏丰富,周围水域是世界著名渔场,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参加对日作战时,出兵中国东北,占领了北方四岛。日本方面认为,从地理、历史上看,北方四岛都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在鸠山内阁时期,急欲同苏联恢复邦交,同苏联商定暂将领土问题作为悬案予以搁置。
1956年10月19日在莫斯科签署的《日苏联合声明》中规定,苏联同意在苏日和约订立后将齿舞和色丹两岛移交日本,但日本历届政府一再强调归还北方领土问题是缔结日苏和平条约的先决条件。苏联毫不让步,和约未能签订。60年代初,日美修订《安全条约》期间,苏联向日本递交备忘录,强调只要外国军队不从日本领土撤退,日苏即使签订和约,苏联也不将齿舞和色丹两岛移交日本,更让北方四岛问题的解决拖了下来。后来,日本政府历届内阁坚持必须一揽子解决北方四岛问题。1976年以后,苏联政府宣称“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使北方四岛问题长期搁置起来。苏联在择捉岛良港单冠湾停泊近百艘舰船,在择捉、国后建造大型机场,在国后还建有中程导弹基地,这些都增加了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难度。
苏联解体后,俄国经济困难,叶利钦访日表示可以考虑“出卖”四岛,但当时日本没能把握机会。等到****上台,日本首相发表了态度强硬的讲话,俄国对此不理不睬,反而批准韩国在北方四岛海域捕鱼,北方四岛归还日本更加艰难。
北方四岛问题将是困扰日俄关系的一个长期的焦点议题。
知识小链接:“三八线”的由来
日本投降之前,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和苏联红军已解放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美军此时尚在千里之外的日本冲绳等地,于是便紧急拟订了一个以北纬38度线为界,与苏联分区接受日军投降的方案。这就是人们所称的“三八线”。
“水门事件”的由来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宪政危机事件之一。这是一个发生在1972年6月,闯入华盛顿特区水门大厦未遂的盗窃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黯然辞职,使得杰拉尔德·福特在1974年8月9日成了美国总统。
1972年6月17日的早上,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派出的五名工作人员企图潜入这里安装窃听器以刺探对手情报时被捕,并引出了一连串共和党竞选的丑闻。
从此以后,在华盛顿特区的“水门”这个词不再仅仅是一个办公室、一个大厦的名称,而是变成了政治丑闻的代名词。
知识小链接:尼克松简介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美国第37任总统,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迪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任副总统4年。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执政后,尼克松对内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重振美国经济;对外,提出尼克松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接触,于1972年实现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1973年,结束了越南战争。同年,苏联领导人回访美国,双方宣告冷战结束。
两伊战争的由来
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停火,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两伊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既有长期的领土争端、宗教派系对立,又有民族纠纷和领导者个人恩怨掺杂其中。其中,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伊朗的行动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激烈反对。
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伊朗在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知识小链接:两伊战争介绍
1980-1988年,伊拉克与伊朗为争夺边界领土、打击对方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
这场战争是在“石油宝库”的海湾腹地进行的,在陆地、空中、海上立体展开,因而殃及整个海湾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稳定,尤其是曾导致美国和前苏联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场战争的突出特点是交战双方都重视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而消耗战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双方都不惜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由于两国的军队人员素质低、训练水平差,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基本没有得到发挥。西方军事评论家称这场战争为“用现代化武器打的低水平战争”。
“六方会谈”的由来
“六方会谈”是指国际间针对朝鲜核问题而成立的对话机制,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由美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六国共同参与。
朝鲜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2年10月,朝核问题开始升级。朝鲜希望和美国进行双方会谈,美国拒绝了这个提议,觉得会谈应该包含所有有关国家。两国最后同意美国、朝鲜、中国等六个国家参加会谈,同时在会谈中保留朝鲜和美国直接会谈的机会。
经过美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相互磋商和协调立场,朝核问题第一轮六方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各方达成了重要共识,确认了朝核问题应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的原则。第二轮会谈于2004年2月25日在北京举行,确定了成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2006年11月9日,第五轮六方会谈在北京开幕。
知识小链接:朝核问题的由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1994年10月,朝美两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2002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朝鲜则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规定在2003年前提供轻水反应堆、没有真正考虑改善与朝鲜的关系、在2002年初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并将朝鲜列为核打击对象之一,使朝鲜的主权和生存权受到严重威胁。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1894年11月,孙中山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书刊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反抗。四川民众由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等省军队入川镇压。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份有14个先后独立。这次起义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由于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知识小链接:孙中山题诗吊烈士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他不以诗名,偶一为之,便成绝唱,如较著名的有《挽刘道一*》一诗: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刘道一,湖南衡山人,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1906年,他回国参加醴萍浏武装起义,不幸被捕,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死时年仅22岁,是辛亥革命期间,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第一人。
西安事变的由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号召下,以1935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不顾全国人民的要求,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本已对******这一反动政策不满,又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工农红军,多次被红军击败,伤亡很大,而蒋却不予补充。张、杨都感到“剿共”没有出路,又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停火,并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反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
12月7日,张学良亲自到华清池见蒋,痛切陈述“只有对外,才能安内”,为蒋严词拒绝。张、杨在“哭谏”无效后,遂于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应张、杨邀请,中国共产党派******、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17、18日,******同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商。张、杨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以及军事部署。23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张学良代表东北军,杨虎城代表十七路军,同******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举行谈判。24日晚,******会见******,晓以民族大义,敦促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战的条件。25日,******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自护送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知识小链接:张杨的结局
西安事变后,******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国民党对张学良的评价则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
张学良自我评价说:“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事变后,张学良送******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关押并长期囚禁。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不久即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被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