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说过:“嫉妒真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蠹贼!一切罪恶都掺杂些莫名其妙的快乐,可是嫉妒只会包含厌恨和怨毒”;英国著名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也说过:“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
在嫉妒的背后,掩藏的是丑陋、自私的灵魂。因为嫉妒是诸种毒菌中最可怕的一种。妒,是德的天敌,是恶的毒瘤。哪里有妒,哪里的人才就不可能脱颖而出;哪里有妒,哪里就有残害善良,毁灭文明和进步的兽性存在。哪里有妒,哪里就有魔鬼汽滥。妒是一把烈火,烧去良知,残留兽性与之共舞。
妒火熊熊,其势猛烈。好嫉妒的人一旦屡遭别人比他好的心理冲击,塑料般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就崩溃,再也阻挡不住被泼了人性酒精的妒火,兽性一发不可收拾。
嫉妒酿造报复的毒酒
小云交了一个男友,两个人一度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忽然有一天,男友没能挡住诱惑,被一个更漂亮的女生俘虏,逐渐冷淡后便离她而去。小云恨那个漂亮女生恨得咬牙切齿,终于有一天她纠集了几个社会青年把那女生围住狂殴了一顿,造成那女生肋骨断裂,严重脑震荡。两个人都废了学业,一个至今不省人事,一个走入高墙,两败俱伤,演绎了人间一个悲哀的嫉妒“三步曲”,由嫉而生恨,恨又发展成为报复,可叹之余发人深思。
嫉妒他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嫉妒心理,嫉妒常常会让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所以你不仅要克制自己的嫉妒心,而且还要提防别人对你的嫉妒,免得受伤害。
董林和朱力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后来两人又都去了同一所学校任教,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一直相处得不错。前段时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调整,朱力被提拔为教务处长,但董林却被任命为副校长,从那以后,朱力对董林说起话来就有点阴阳怪气的,从他那一声“董副校长”里,董林听出了他的不高兴。董林也不高兴:“我当副校长是大家选的,又不是搞小动作弄来的,有怨气就去找教育局,凭什么我该看你的脸色啊?”从此以后,董林就跟朱力疏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了。一段时间后,学校里突然传出了一些关于董林的流言飞语:“工作期间,收受学生家长的贿赂,为人作风极差,对待同事语气蛮横,而且曾和一女同事有暧昧之事。”董林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是朱力传出来的,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件事。这些流言惊动了教育局领导,局长几次找董林谈话。更糟糕的是董林的妻子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找到学校去大闹了一场,董林当场气急败坏,没过多久就办病退离开了学校。
真正的朋友会为对方的成绩而高兴,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会为对方的提拔、重用而不平衡。凭什么提拔的是他而不是我?他不就这样吗?你和妒忌者交往越密切,他越不平衡。因为,他知道你的“底细”不过如此;而你又是很平等的交往,他很难接受这种位置的变化。于是他便心生报复之意,抖搂你的私生活,攻击你的为人,你的痛苦就是他快乐的源泉。
嫉妒心强的人感觉到你明显超过他的时候,或者将有升迁机会时,他就会设置种种障碍,鸡蛋里找骨头。他们正是要借助挑刺的方式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和价值,从而达到否定你的目的,嫉妒的恶性膨胀将会构成巨大的阻力,阻挡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嫉妒心强的人就在你的社交圈里,他就更容易打击、迫害、中伤你。
第三节 谨防红眼病
勿做出头鸟
在一个很大的葡萄园里,种植着数以千计的葡萄。为了让葡萄健康地成长,农夫用木柱和竹枝精心地架设了牢固的葡萄架。园中所有的葡萄都把自己的藤蔓爬到农夫特意为它们架设的葡萄架上,唯有一株葡萄动了个怪念头。
这株葡萄觉得整天和大家挤在一起,不仅没有意思,而且无法展现自己的特殊才能。因此,它经过认真考虑和观察,终于想到了一个能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好办法。
原来,它看到葡萄架附近有一棵大树,它想:我只要爬到那棵树上去,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再也不用与大家挤在一起了;而且我还可以爬得比所有的葡萄都高,让它们看看我的本事。于是,它离开了葡萄架,悄悄地爬到了那棵大树上。
伙伴们看到它盘绕到那棵老树上,都好心地劝它说:“这棵老树有什么好呢?它已经老朽不堪了,说不定哪天就会倒了,你还是赶快回到这牢固安全的葡萄架上来吧!”
“谁要你们多管闲事,我自有办法生活下去,用不着你们瞎操心!”葡萄藤不但不感谢伙伴们对它的关心,反而粗鲁地把大家数落了一顿。它自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把大树缠得更紧了。心里还暗自盘算着:只要自己拼命往上爬,就可以多吸收一些阳光,长得比伙伴们都粗壮;不仅夏天能多结些葡萄,还能活得比所有的葡萄都长久。
可惜它选中的那棵大树确实太老了,老得枝丫干枯,树根摇动。有一天,刮起了一阵大风,把这棵老树吹得颤颤巍巍。老树沉痛地叹了口气,“轰隆”一声便倒下了。而攀附在老树身上的那棵自以为比别人都聪明的葡萄也让翻倒的大树压死了。
人性中大多是诋毁和排挤优秀者的。人们可以容忍平庸的大多数,却把少数优秀者视为异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反映的就是一种阴暗的人性。也许你会有委屈、会心有不甘,但这却是被证明了无数次的道理。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你可以优秀,但不可以总出风头。优秀的品质可以为你赢得别人的敬佩与羡慕,但是,如果你过于出风头,你的优秀反倒成了别人嫉妒的根源。成为众矢之的,恐怕你的单薄之身难以招架。
在职场更是要注意,同事上司如果犯红眼病,表现得太出色的下属,往往容易成为同事排斥、怨恨的目标,也会给上司有如芒刺在背的不安感。这么一来,要想顺利地有一番作为,可就非常困难了。与其如此,何不谦逊自居,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呢?
譬如,一有好的构想,就透漏给上司,让它变成是上司的卓见而发布或实行,也就是遵行由上往下的形式。如此,同事之间不但不会排斥,而且上司也会感到高兴。
另外,上司对部下的意见不加理睬是理所当然的。做下属的随时都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要一味地力争到底。这样除了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的攻击目标、加深上司的忌恨外,可说是一无好处。
相反地,对上司的构想,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要表现出赞成、积极支持的态度,仿佛是上司的“应声虫”一般。
即使有再好的构想要提供给上司时,也要归之于是从上司说过、教导等所引发出来的。即使构想是自己的新创意,也绝不可因此而有自满自傲的表现。
常听人说,可以叫别人来赞扬自己,但绝不可用自己的嘴来赞美自己。
鱼总是因贪嘴而上钩的,同样地,人也是可以用嘴来使其就范的。
不要忘记上下有序的规矩,有所构想或意见要提供给上司时,不要好出风头,最好附带一句“请经理给予修改补充”。
一个很优秀的人原本就是众人的焦点,即使不去刻意表现,也是人群中突出的一分子,如果再当个出头鸟,他就把自己推向更显著的位置,得到荣耀与艳羡的背后,又怎能保证没有嫉妒存在?又怎能奢望没人因过分嫉妒而对你采取不利行动呢?
优秀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要学会适当隐藏。
学会韬光养晦
有一位纪先生,以训练斗鸡而闻名于世。齐王听说这个人以后,重金聘他到宫中训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它们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了,但还是来看他的斗鸡。不料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它们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能落荒而逃。”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英勇善战的斗鸡了。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呆似木头的鸡,才是鸡中高手。
人的各类形态就像这斗鸡的各个阶段,将能力表露本外面是人的在性。但貌似强悍、威风凛凛的人并不是最有能力的,真正有本领的人懂得保护自己的实力,不会轻易将才艺外露。做到韬光养晦才是聪明人之所为。
清王朝的开国元勋范文程,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四朝元老,在清初政治舞台上活动了50年,对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韬光养晦,求得自保。范文程所活动的那个时期,********异常复杂尖锐。在后金和清统治阶层,一直存在着对汉人的疑忌和歧视。范文程身为汉人,又是大臣,在这种微妙环境里,处境自然十分险峻。一方面,他要忠于清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又要小心谨慎,在内部权力倾轧中保存自己。因此,他虽然深得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但他仍为人谦和,处处小心。他曾受命“监修太宗实录”时,知道自己一生所进奏章多关系到重大的决策问题,为避免“功高震主”,便把他草拟的奏章大部焚烧不留,而在实录中所记下的,不足十分之一。后来,他“辟东皋为别业,稍构亭馆,植卉木,引亲故,徜徉其中,时以诗书骑射课子弟,性廉慎好施与”,度过安详的晚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往今来,确实有不少智者、仁人,因为其才能出众、技艺超群、行为脱俗,招来别人的嫉妒、诬陷,甚至丢了性命。于是,韬光养晦就成为一些智者仁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处世安身的应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