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改善居处光线,以怡然身心摆脱心理困扰。研究表明,光线和季节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因此,有心理困扰的人,不妨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居室里装置一种全光谱的荧光灯,以加强四周光照来改善卧室光线,或多增加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就能在怡然身心和摆脱心理困扰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排遣抑郁,让心灵沐浴阳光
长时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委靡不振,失去自信。心理的忧郁常常会带来功能上的失调,给健康埋下一个隐形炸弹。
抑郁是人们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它不分性别年龄,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历时很短,时过境迁,很快就会消失;但对有些人来说,则会经常地、迅速地陷入抑郁的状态而不能自拔。当抑郁一直持续下去,愈来愈严重,以致无法过正常的日子时,就会变成抑郁症。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情况。自杀人群中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尽早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人们都愿意自己经常并永久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应采取什么对策呢?
1.转移思路
当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的事情发生时,可暂时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思路转移到高兴的思路上去。例如,换一个房间,换一个聊天对象,去串门会一个朋友或有意上街去看热闹等。
2.向人倾诉
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帮助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即使面对不太知心的人,把心中的委屈不软不硬地倾诉给他,也常能得到心境阴转晴之效。
3.亲近宠物
有意饲养猫、狗、鸟、鱼等小动物及有意栽植花、草、果、菜等,有时能起到排遣烦恼的作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主动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会逗主人欢乐,与小动物交流几句便可使不平静的心很快平静。摘摘枯黄的花叶,浇浇菜或坐在葡萄架下品尝水果都可有效调整不良情绪。
4.业余爱好
人无爱好,生活单调。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集邮、打球、钓鱼、玩牌、跳舞等都能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遇到心情不快时,完全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爱好之中。
5.多舍少求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是抱怨自己吃亏的人,很难愉快起来。多奉献少索取的人,总是心胸坦荡,笑口常开。
拒绝浮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浮躁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社会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想一些事情。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从而迷失了方向。
具有浮躁心理的人轻浮、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整天无所事事,脾气大。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他们不知所措,心里无底,对前途无信心。这种心理在情绪上表现为易急躁,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更显出焦虑的心情。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冲动性;做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
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我们要克服浮躁心理、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处世观,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平淡心境。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浮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呢?
首先,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但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个前提,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降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其次,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做一个实在的人。
最后,积极做良性暗示。良性暗示也叫积极暗示,是心理暗示的一种,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言语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外界事物和生活现象的代表,在人的大脑中都有反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击败自卑,让内心充满自信的阳光
自卑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另外,自卑容易销蚀人的斗志,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而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诱发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自卑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是由于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时瞻前顾后等。
因此,每个人都要努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这样我们的生活中才会处处充满阳光。
第一,要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如实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当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看到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优于他人之处。
第二,学会表现自己。
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即使很小,也不放弃取得成功的机会。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在成功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
第三,要学会关注他人。
容易陷入自卑心理状态中的人,主要是缺乏集体情感。集体或群体的荣辱得失引不起他们的任何情绪变动,只有个人的成功失败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总有某些方面你是不如别人的,如果总是过分关注自我,期待自己事事都比别人强,那你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会感到自卑。但当你将目光放到别人身上时,你会变得理智、客观、忘我,为集体的成功而欢笑,为他人的幸福而欣慰,那你的快乐就会成倍增加,你的自信会增强。因为当你具备集体情感时,你会发现集体、他人的成功里也有你的努力。
第四,要善于扬长避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势,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既不对自己的长处沾沾自喜,也不要盯住自己的短处顾影自怜。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五,增强自信。
凡事都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消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自卑者应打破过去那种“因为我不行——所以我不去做——反正我不行”的消极思维方式,建立起“因为我不行——所以我要努力——最终我一定会行”的积极思维方式。要正确而理性地认识自己,以坚强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困难,以自信扫除自卑。
弃绝嫉妒,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大都督周瑜具有大将之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赤壁之战,覆没曹军83万人马,曹操仅剩27人,败走华容道。然而,也正是这位英雄,却无大将度量,心胸狭小,嫉妒贤能,对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并屡次设计暗害。但周瑜的阴谋诡计,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周瑜害人不成反害自己,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在诸葛亮“三气”之下,恼羞成怒,叹罢“既生瑜,何生亮”后,吐血而亡。
嫉妒的危害,我国的传统医学早就有过论述,《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寒,郁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
可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形态,在嫉妒心理的影响下,人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特别是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一旦受到嫉妒心理的冲击,内心便充满了失望、懊恼、悲愤、痛苦和抑郁,有的人甚至陷入绝望之中,难以自拔。
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证明,有嫉妒心理的人,情绪往往处于焦虑不安、怨恨烦恼等消极不良的心境之中。这种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人的神经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到心血管的机能,进而导致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等心身疾病的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嫉妒心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应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校正。
1.将压力变动力。将不服气变为志气,使自己有一种竞争意识,把别人的长处作为促进自己发愤向上的因素。你比我好,我要比你更好,要不服输。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去超过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得恰当,就会使自己的想法成为达到目标的动力,使自己的追求具有良知和道义。相反,总是想自己不如别人而只会嫉妒,就会造成精神负担,对自己和他人都起到不好的作用。
2.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培养自尊心、消除自卑感和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
3.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精神支持,所以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嫉妒的时候,不妨大度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诚恳地赞扬他。因为信任和友谊会使你感到充实,你也可以感受到 “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心理体验。
走出自闭,沐浴群体阳光
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不进来。”自我封闭的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
有封闭心理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逃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内,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所以自闭的人都应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并大胆表现它的美好和幸福。
当一个人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闭起来时,他有必要自问:“我怕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更自由、更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自闭的圈子里?”
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你就要多交些朋友,多开展些社交活动。自闭的人应保持身心的活跃状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待人处世,树立确定可行的生活目标,既对明天充满希望,又珍惜每一个今天;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以“失败为成功之母”的格言来激励自己,信念不动摇、行动不退缩;乐于与人交往,加强信心与情感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与理解,得到勇气和力量;增加适应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思维的活跃。
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请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心灵沐浴群体阳光。
第三节 告别焦虑,快乐是自我寻找的——走出焦虑的定律
焦虑的人总焦虑,从容的人总从容——探寻现代人焦虑的根源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为焦虑所困扰,买东西排长队焦虑,火车晚点焦虑,完不成工作焦虑,甚至什么事情也不干闲坐在家里也焦虑。于是,人们开始羡慕那些趿拉着拖鞋在太阳底下下棋的北京爷们儿,羡慕那些一有积蓄就云游四方的人,羡慕那些在落日余晖里弹马头琴的草原牧人……然而,羡慕归羡慕,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放下身边的一切,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焦虑的人还在焦虑,从容的人依然从容。
于是,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为什么焦虑的人总是焦虑,从容的人总是从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前两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找到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