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大全集)
26012300000082

第82章 养生如有节,恬淡享天年(5)

陈进超是长寿之乡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的所长,他从事长寿科学研究已经近30年了,据他所说,虽然长寿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在大多数长寿家族都能找到前辈长寿代表,巴马的百岁家族很多,百岁父女、母子,百岁兄弟、姐妹不稀奇。然而,并不是因为有了长寿基因就能长寿,人类的后天修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基因决定长寿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是由元气来决定的,只要有元气在,人就可以活下去。那么,元气又是从哪来的呢?

中医认为,元气又称为原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但是父母给的这种先天元气只能维持7天的寿命,人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也就是说,元气虽然是先天带来的父母之精气,却必须由后天的水谷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父母的身体都很好,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长寿,如果他总是倚仗先天的元气,尽情地透支,寿命也不会很长。反之,父母的身体不是很好,先天元气没有那么充足,这样的人自小免疫力低、体弱多病,但如果他很注意养生,懂得养护自己的元气,也能长寿。

总而言之,父母遗传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至于能否长寿,还是要看他本人后天能不能好好养护体内的元气,这才是决定一个人寿命长短的根本因素。

内求人体自愈力,疾病就无踪迹

没人希望生病,但疾病却是人生路上必经的河流。想要平安过河,医药却非万能。求医不如求己,从外部找寻解决病痛的药物,不如反求诸己,由内探求疾病的克星。这个克星就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注重内求,从自己身体内寻找“不生病的智慧”,这也是《本草纲目》养生智慧的根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搜集整理的养生方,不一定是针对疾病,而是要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有了强大的自愈能力,也就不用担心疾病的侵袭了。

如何理解自愈能力呢?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能从很多细节上看到人体的自愈力。比如切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个小口,会出血,你不去管它,过一会儿它自己就结疤愈合了。现代医学这样解释:由于血液运行出现局部中断,就有更多的血液运行于此,由此促使伤口附近的细胞迅速增生,直至伤口愈合,增生的细胞会在伤口愈合处留下一个疤痕。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药物,这就是人体自愈能力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它自成一套系统,有自己的硬件设施、故障诊断系统和自我修复系统等。当它觉察到某一部分处在病痛危险中,就会调动一切能力进行自我修复。

其实人体的自愈力恰好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一个指导思想:三分病、七分养。中医不主张过分依赖药物,因为药物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的元气,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人体的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没有了。而我们要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体内的元气,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张,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我们应充分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败。

在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疾病。其实,无论身体怎么不舒服,它只是想告诉我们:“你这个地方已经出现问题了,现在我正在进行调节,你要坚持住,注意休息与饮食。”这种短暂的不舒服其实是为了长远的健康,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理解这种信号。

人们对医药过于信任和依赖。由于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咳嗽、发热、呕吐等,人们为了消除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感,就会用药物粗暴地干涉,这样,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症状消失了,人们反而认为是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下一次疾病来袭的时候,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求助于药物。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身体的自愈力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失去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人体有自愈力,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也不是说生病了,不找医生、不吃药、不打针。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配合人体自愈力开展工作,每天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的元气充足,只要元气充足了,病很快就会好的。

当然,自愈力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依赖人体的自愈力解决问题。自愈力和免疫力有关,当免疫细胞抵挡不住病毒时,就需要借助药物,不过最好的药物是食物。一般情况下,通过补充营养素,可以对抗大多数疾病。中医倡导顺时养生、补养气血、食疗等科学的养生方法来增强人体免疫力,在疾病尚未到来之时就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让疾病无孔可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长命百岁靠养阳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到底什么是阳气呢?可能很多人是一知半解的。这里先来讲讲什么是阳气。所谓阳气,一方面来自先天,与父母和你的先天体质有关系。另一方面来自后天,是人呼吸的气和脾胃消化的食物的气结合而成的。它的作用就是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中医上认为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气,万物便不能生存。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谓“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先养阳。但是寒湿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因为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时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所以多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所以,寒湿是最损伤人体阳气的。

怎样判断身体内是否有湿呢?方法其实很简单,观察自己的大便情况,一看便知。如果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身体蕴含了太多的湿气。而长期便秘,则代表着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因为湿气有黏腻性,过多的湿气就容易把粪便困在肠道内。

而祛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因此,健康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而气血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在全身顺畅地流通。如果温度降低、血流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甚至血液会凝固,那么人就将面临死亡,而且人的体温上升,不仅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量杀死癌细胞。此外,温度过低,会使体内的寒湿加重,外在表现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

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很多可以养阳的食物,羊肉、狗肉、党参等等,都是补益阳气的。另外安步当车,让身体动起来,为自己选择几项适合的运动;放弃淋浴,经常泡个热水澡;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这些方法也能让身体暖和起来,使人体阳气升发,免疫力提高。

至理名言:吃药延命,不如无药养生

养生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关注的事情?很多人觉得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我现在还年轻,身体壮,应该先忙事业,等老了退休再去养生。还有人很重视疾病,一旦得了病,就投入大把精力、财力到治病上,但得病之前却对自己的健康不管不问。

其实,这些想法都有误区。养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人老时应该保养身体,年轻时,即使是幼年时,也应该珍借身体,真正到了老年,再去研究和遵循养生之道为时晚矣。同样,我们平常就应该关注健康,而不是到了有病的时候才去求医。

《孟子·告子上》中说:“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意思是说对于一棵树,人们要照顾它,适时修剪、浇灌,而对于自己的身体,却有人不知道爱惜和保养,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多关注身体的健康情况,在未病时注重保健,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想方设法消除疾病。

为什么不能过分依赖医药呢?其实道理大家都懂,那就是医药也有副作用。有的时候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所以一定要谨慎采用。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也在于此。他从医时,发现很多古代医书上有纰漏,把一些药草的性味标注错了。李时珍深知如果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搞错了,很可能会出人命。为此他决定重新编著一本可靠、全面的本草图籍。很多人以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不会有药物毒副作用。但从李时珍耗费巨大心力编写《本草纲目》来看,即便是中药,如果任意滥用,乱服药石,同样会发生毒副作用。

希望用吃药治病来达到长寿的目的,是不合理的。理想中的长寿者是健康享尽天年之福的人,而非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还遭受着疾病折磨的人。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从平时开始关注养生,而不是只关注疾病,生病了才吃药延命。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但有人说“补药无害,多多益善”。这其实也是误解,滥用乱服补品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人们所熟悉的人参就是一味名贵补品,《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入脾、肺经。具补益强壮、补气固脱、补肺健脾之功效。”人参的滋补作用虽强,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只有虚损之人才可用人参来补,以下几类人就不应该进补人参。

1.健康之人

身体健康的人应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若盲目服用人参非但无益健康,而且会招致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服用人参一定要谨慎。

2.舌质紫暗之人

中医学认为,舌质紫暗为气血淤滞之象,如服用人参反而会使气血凝滞加重,出现疼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3.红光满面之人

临床发现,红光满面之人情绪往往兴奋,血压常常偏高,若服用人参可能会导致血压上升、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病症。

4.舌苔黄厚之人

正常人的舌苔薄白湿润,黄则表示消化不良、有炎症,此时服用人参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等。

5.大腹便便之人

此类人服用人参后,常常食欲亢进,出现体重猛增、身重困顿、反应迟钝、头重脚轻等不良感觉。

6.发热之人

发热应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体虚而盲目进补,感冒、炎症等发热病人服用人参后犹如雪上加霜,会使病情加重。

7.胸闷腹胀之人

此类病人服用人参后,常常出现胸闷如堵、腹胀如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