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26012400000024

第24章 发现生命中的关键贵人(1)

第一节 向上看齐

——成功人士是你的榜样贵人

与成功者在一起的秘密

经典案例

19世纪20年代初期,罗思柴尔德在巴黎发迹,不久之后他就面对最棘手的问题:一名犹太人,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外人,如何才能赢得排斥外国人的法国上层阶级的尊敬呢?罗思柴尔德是了解权力的人,他知道他的财富会带给他地位,但是他会因此在社交上被疏离,最后地位与财富都将不保。因此他仔细观察当时的社会,思考如何受人欢迎。

慈善事业?法国人一点也不在乎。政治影响力?他已经拥有,结果只会让人们更加猜疑。他终于找到一个缺口,那就是无聊。在君主复辟时期,法国上层阶级非常无聊,因此罗思柴尔德开始花费惊人的巨款娱乐他们。他雇用法国最好的建筑师设计他的庭园和舞厅,他雇用最有名的法国厨师卡雷梅准备了巴黎未曾目睹过的奢华宴会。

没有任何法国人能够抗拒,即使这些宴会是德国犹太人举办的,罗思柴尔德每周的晚会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客人。终于,罗思柴尔德的晚会反映出他渴望与法国社会打成一片,而不是混迹于商界的形象。通过在“夸富宴”中挥霍金钱,他希望展现出他的权力不只在金钱方面,而是进入更珍贵的文化领域。罗思柴尔德或许通过花钱赢得社会接纳,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基础不是金钱本身就可以买到的。事实证明,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受惠于这些贵族客人。

权威分析

俗话说:“主有多大,客有多大。”话虽然是糙了点,但说出了人际关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你的人际关系圈子注定了你的价值。现代商业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看一个人的才能,不是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看他的朋友的层次。所以,要想造势,要想将势造大,必须想方设法跻身上流社会。

商场有句俗语是:“天大的面子、地大的本钱。”道出了人脉资源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最熟知个中滋味,并且运用自如的,恐怕当数案例中提到的金融界大亨罗思柴尔德家族了。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可以让一个人产生特定的思维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能与生活。和成功人士在一起,有助于我们在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正是我们必须与成功人士在一起的原因和秘密。跻身上流社会,与成功人士在一起,至少使你看起来也像一个成功者,你将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联系现实

有一天,一位百万富翁遇到了一位千万富翁,并向他请教获取财富的方法。

“为什么你能成为千万富翁,而我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难道我还不够努力吗?”

“你平时和什么人在一起?”千万富翁反问道。

“和我在一起的全都是百万富翁,他们都很有钱,很有素质……”那位百万富翁自豪地回答。

“呵呵,我平时都是和千万富翁在一起的,这就是我能成为千万富翁而你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因。”那位千万富翁轻松的回答。

行动点拨

以下两点建议对于你结交成功人士会有所助益:

1.审视自身的环境,寻找有益的同伴

你所遇到的人,决定你的命运。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成功,恶劣的环境会阻碍人的成功 。所以,假如你想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事业上的辉煌,就应该先看看周围的环境是不是与它相适合,假如不适合,就要考虑换环境!

2.接近那些优于自己的人

那些能够为我们带来益处的人往往是那些优于我们自己的人。一位成功学专家认为:“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他在朋友圈子中的成就应当是最低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只有你的朋友比你强的时候,你才能从交友中获益;假如所有的朋友都没你棒,就不太妙。”因此,我们在交往中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当然,这里的“优于自己的人”并非是指家世显赫让世人所称道的人,而是指有内涵、地位超绝的人。如果你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就要时刻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地找机会和成功人士在一起,多多感受和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工作

经典案例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商——一个超级大富翁。巴菲特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本书,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本书太重要了。当巴菲特得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时,便打定主意要投身到他的门下学习。毕业后,巴菲特果然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应聘工作,但遭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拒绝。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一个机会,他甚至不要工资。格雷厄姆最后点了头,但要3年之后才聘用他。巴菲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跟着这位著名的投资家学习。

25岁时,巴菲特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7位投资人的支持下,创建了巴菲特投资公司。巴菲特的原始投入为100美元。5年之内,巴菲特就成了百万富翁,并从此逐步成长,最终登上了世界最著名股票投资人的宝座。

权威分析

人在不具备自己创业的条件下,需要为别人打工来取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并有所积蓄,以便为将来自己创业或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奠定物质基础。

但作为一个立志成功的人,你就必须为将来的创业做好经验积累、技能提高、关系储备、增进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这就是说,工作所能带给你的,要远比工资带给你的多得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你是为薪水而打工,但不只是为薪水而工作。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使你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所以,薪水只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要认识到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么你只能得到那些薪水,而会失去很多东西。正像你如果只为吃饭而活着,那么你就只能维持着吃饭的生活。

所以,对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老板支付给你的只是薪水,但你一定要在工作中,赋予工作以更多的价值,你要在工作中支付给自己更多的东西。汪中求先生曾这样说:“要将老板当做第一顾客,因为老板不仅给你了一个工作平台,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而且出资将你的服务买下。”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一定要善待老板,同时,在工作中要努力经营自己。不管你是为老板打工,还是自己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联系现实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信件。当时,她的工作是听心理学家口述,记录信的内容。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有一天,心理学家讲到了一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打印出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她把打好的纸张交还给心理学家时说:“你的格言使我获得了一个想法,对你我都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在心理学家脑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从那天起,心理学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件事在她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在用完晚餐后回到办公室来,并且从事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

她仔细研究过心理学家的风格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终于有一天,她写的信回复得跟心理学家自己所能写的差不多好,有时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心理学家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当心理学家开始找人来补这位私人秘书的空缺时,他很自然地想到这位小姐。但在心理学家还未正式给她这项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接受了这项职位。由于她在下班之后,以及没有支领加班费的情况下,对自己加以训练,终于使自己有资格出任心理学家的秘书。

不仅如此,这位年轻小姐高效的办事效率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有很多人为她提供更好的职位请她担任。她的薪水也多次得到提高,已是她当初时作为普通速记员薪水的4倍。她使自己变得对心理学家极有价值,因此,心理学家不能失去做自己帮手的她。

行动点拨

“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工作”几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效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不要只为了高薪或安逸而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来讲,如果有人立刻找到了一份又轻闲、又能多赚钱的工作,那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样的环境容易滋生懒惰的习惯,扼杀人的创造力,对人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

2.不要自命清高。有的时候,人们会在工作单位里遇到一些学历或者能力比自己低的人。这些人还有可能担任领导职务,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要懂得吸取他人的优长,为我所用。

3.不要忽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工作,有很多有远见的人宁愿去知名的大企业里担任清洁工或者打字员,目的就是学习该企业的管理模式、用人策略和经营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这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多向前辈取“真经”

经典案例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就是他要找的人。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时,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两个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两年之后,华卡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权威分析

华卡后来在活跃于实业界的许多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多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

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或许有人说年龄和资历说明不了什么,真正的创造力都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身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个世界确实有一些东西是用资历和年龄换不来的。这些东西掌握在年轻人的手里,但是请记住,也有很多东西是你在书本和其他地方学不到的,而只能从前人的经验中学到,这些东西则掌握在前辈们的手里。

向前辈取经,就是要取这些东西,实践出真知。前辈们将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知”总结起来,并传授给你,那么你便从此拥有了一项得天独厚的资源,这项资源储存在你的头脑里,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想一想,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两个年轻人。两人实力相当,但其中一人被前辈传播了真经,比如怎样呼吸,到哪一处会累,在哪些阶段需要保存体力等,另一人则没有,那么谁会赢呢?

答案可想而知。所以,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谦虚地向前辈请教吧,你会得到惊人的收获。

联系现实

李卫在一家化工单位工作已经两年了,他感到这份工作轻闲、缺乏创造力、薪水也低。他渐渐地对这份工作产生了不满情绪,后来他辞职了。勤奋的他立志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原来学工科的他毅然自学起管理专业,并报考了某名牌大学的MBA。但考试的结果让他心灰意冷,却也在情理之中。接下来他并没有放弃,接着两年都失败了,总是一门专业科目差三五分。正在他懊恼无比的时候,他所报考专业的老师被李卫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所感动,随即寄了几本参考书给李卫,鼓励他好好读一下这些书,或许会有所突破。果然幸运很快来到了李卫身边,在2000年的MBA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该大学录取。目前,李卫已经是广州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年薪近10万。

行动点拨

向前辈取经,也有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惧怕冷遇,要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打动前辈,让他看到“孺子可教”。你一旦打定主意,就像唐僧取经一样,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退缩。

2.要问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大而空”的问题。一来前辈不好回答,二来你也很难从他的回答中得出一些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3.问到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说你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窍门”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请教的目的是找到那把开启梦想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