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26012400000027

第27章 发现生命中的关键贵人(4)

联系现实

前几年有一家报纸曾报道了重庆曾家岩大后方食府隆重推出几道名菜——“毛氏红烧肉”、“朱总回锅肉”、“恩来狮子头”的故事,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很多名厨精通,但却从未听说有这等名菜。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商家搞的噱头,无非是红烧肉、回锅肉、狮子头等家常菜,硬是套上******、朱德、******等伟人的名头。该食府大堂经理说:“菜还是那些菜,换个名而已。出此创意是为纪念伟人。”

说是纪念伟人,其实顾客心知肚明,不过是变着法子赚钱。******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不少商家闻风而动,抢占商机:有用纯金打造“******诗词”的,海内外限量发行5000套,每套定价18600元,据说是“为了永久珍藏这部世界文化奇葩”。有用金箔与铝箔制成扑克牌的,五十四张牌面均为伟人的签名“******”三字,为******在不同时期的墨宝。更有甚者,推出所谓“毛家菜系”,诸如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爆炒小田鸡、瓦片黑山羊、干锅手撕鸡、飘香洄渡鱼、芙蓉竹香鸭等近百道佳肴,精工细料,色香味俱佳,媲美满汉全席。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边“毛家菜”方兴未艾,那边“邓家菜”又闪亮登场,据说较之“毛家菜”更胜一筹。

这些做法虽然让很多学者和文化人士大加讨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商家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行动点拨

怎样去借名人的光呢?

1.可以巧借名人

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会不同寻常。在自家经营的店铺、饭店、美发馆等,挂出你与名人的合影,也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2.巧借名地

如借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该地是你的家乡,或是你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身份和影响的资本。比如,如果你有某位名人是同乡,这层关系如果被人知晓,也会认为该地地灵人杰,他必定因而沾上几分光彩。

3.巧借名言

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序,请明星为你签名,等等。把题词挂在自家墙上,自会蓬荜生辉。将名人的签名赠品拿给人看,也会让人们提高对你的看法。

4.与名人合作

你出钱出力,名人冠名出声望,这样的合作可谓优势互补,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让名人的虚荣心为我所用

经典案例

已故的哈伯博士原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喜爱筹募数额庞大的基金。

一次,哈伯先生需要额外的100万美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建筑。他拿了一份芝加哥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应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款项。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百万富翁,而且彼此都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其中一位当时担任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哈伯博士选了一天的中午时分(在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已外出用餐了),悠闲地走进总裁的办公室。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说:“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市区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从这方面赚了很多钱。但是,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就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我常想给你提供一个让你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芝加哥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姓名命名。我本来早就想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董事会的一名董事先生却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先生(这位正是电车公司老板的敌人)。不过,我个人在私底下一向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校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你。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做任何决定的,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进来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一谈。你可以把这件事考虑一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时拨个电话给我。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这些,他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的老板表示意见的机会。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老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哈伯先生在说话,这也是他事先计划好的。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只是为了埋下种子,他相信,只要时机来到,这颗种子就会发芽,并成长壮大。

果然,正如哈伯博士所预料的,他刚回到大学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是电车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这位老板要求和哈伯博士定个约会。第二天早上,两人在哈伯博士的办公室见了面,一个小时后,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已经交到哈伯博士的手上了。

权威分析

哈伯博士的成功在于先在请求捐款对象的脑海中埋下应该把钱捐出的一个充足的好理由,这个理由自然会向这个捐款对象强调捐款后的某些好处,通常这种好处都是属于商业上的,但有时它也会吸引这个对象天性中的某些兴趣,以促使他希望他能够在死后永垂不朽,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虚荣心,无论普通人还是成功者。而名人长期处于恭维声、掌声、鲜花的包围中,大多数人的虚荣心会更强一些,所以,一旦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名人们肯定也会不禁飘飘然起来。在他们的这种心态下,很多本来难办的事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所以,满足名人的虚荣心,是请名人办事或者与名人结交时的一条有效策略。

联系现实

******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一下子显贵起来,但他不知自己的祖先是谁,自己的老家在哪里,还不时有人攻击他,说他本不姓蒋,是她母亲带他到姓蒋家的,来历不明。无意间,******成了杂种。******急于弄清自己的祖先是谁,一时间,他手下的文人忙了起来,但他们搞出的东西,******不太满意。

宜兴县的县长蒋如镜是个有心人,他翻阅古籍、走访民间,决心给******弄出个祖宗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证到一条线索。

宜兴有一蒋姓大族,始祖函亭乡侯蒋澄是东汉光武时的婺州刺史,而蒋澄的父亲蒋横,在光武时为将军,后被诬害而死,他的几个儿子迁徙到宜兴。后蒋横冤案得到昭雪,各子都受封,显赫一时。蒋澄死后,在宜兴城内的东庙巷及官林镇附近的都山各有函亭侯祠一所。

蒋如镜考证出奉化蒋氏与宜兴蒋氏是一脉相传,同从根出,于是上书******并呈上家谱。

******一看,高兴万分,祖上有一个蒋将军,还被封侯,有这样显赫的祖宗,******就成了将门之后,正符合自己总司令的身份,而且不仅有文字记载,还有两所函侯祠作证,比空口说话好得多。

******马上认为祖宗。1948年5月17日,******偕宋美龄亲自到宜兴去“寻根”了。蒋如镜这个小小的县长自然身价倍增。

行动点拨

满足名人的虚荣心有以下几个窍门:

1.赞美则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较好方式。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一定是在他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恭维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积久生厌,你一样照葫芦画瓢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满意的,这些他听得太多了。

大多成名的人,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对付这种人,最好挑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去赞美他,要欣赏他那些不为别人所知却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

2.一般来讲,抓住了不同名人的愿望,也就抓住了他们的虚荣心。一些小有名气的名人想让自己更出名,一些名人希望能赚更多的钱,一些名人希望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在与名人相见之后,找到这些名人希望得到的东西,沿着这一思路想下去,就会找到满足他们虚荣心的方法。

3.听名人演讲时边听边记笔记。

在名人演讲时,如果你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名人就会不由得对你产生好感。

因为记笔记不但表示想要留下一份记录,还显示了想将对方所说的话纳其精华的积极态度。

当然任何人都不想把没用的话记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做笔记表示已经认同对方说话的内容,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名人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让名人给你当“托”

经典案例

美国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保灵蜜”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保灵蜜”的需求热情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保灵蜜”对身体大有益处呢?广告宣传,未必奏效,大家见得多了。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据里根的女儿说:“20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里根总统在健身壮体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于是“保灵蜜”风行美国市场。

权威分析

事实上,里根总统爱吃花粉与生产“保灵蜜”的公司并无必然联系。因为总统毕竟没有吃该公司的花粉,但是“保灵蜜”公司巧妙地利用了普通人崇拜和迷信名人的心理,为自己的产品打开了销路。

在今天,商家常借助名人做广告,搞活动请名人出席,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这样做就没有声势。名声是一种资源,古今皆然,只不过在商品社会它的价值得到了极大利用和提高罢了。

这是从众行为的结果。人们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随大溜”,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盲目趋时和效仿名人。适时迎合人们追求时尚、崇拜名人的心理,便成为商家重要的促销手段。

将这层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名人给你当“托”。当然,大多数商品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不像一些非法商贩那样用“托”来销售自己的伪劣商品,这一点是要澄清的。

这一策略与“借名人之光炒自己”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在手段上有所差别。“借名人之光”的人可能与名人并无直接联系,只是通过一些间接关系为自己造势,而“让名人当托”则需要与名人建立直接联系,让名人亲自为自己的产品说话,或者征得名人的同意,让名人的话或者生活方式为自己的产品宣传加分。

由于人们往往相信名人,或者从商家能够结识名人这一点相信商家的权力和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联系现实

有一个女孩毕业于美术学院,对于设计服装非常感兴趣,她决定要涉足这一行。只是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非常困难,因为无论是服装设计师,还是制造服装的工厂都有自己已经很习惯的供应商。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还只是初出茅庐的服装设计者,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兴趣。

女生拿着一些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来到一个著名服装设计师的公司。助理设计师本想打发她走,可是见她一副渴求的模样,便于心不忍地对她说:“好吧!我拿进去给我们的设计师看一下。”

过了一会儿,助理设计师出来对女生说:“设计师说,我们的设计图太多了,根本没时间看。”

这位女生又跑到服装厂,结果也是一样。她四处碰壁,心情十分沮丧。她想,只要方法用对了,不断地尝试,一定能打开僵局。

这位女生的一位同学现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星。有一天,她凭借这层关系去这位明星家里登门拜访。寒暄过后,女生从背包里拿出一些布样和自己的设计图,对歌星说:“我好崇拜你哟,老同学!真想为你设计漂亮的服装,请你在这几块布上为我签名吧。”女生显出万分崇拜的模样。

歌星看了这些布料和设计图说:“哇!好漂亮!请你和我的服装设计师联络,我想用这些款式的衣服。这是她的电话,就说我叫你去找她的。”

女生开心地说:“好啊!我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女生就来到先前她被泼了一盆冷水的著名设计师的公司,原来那就是她同学所说的公司。

女生拿出有女歌星签名的布料来,对助理设计师说:“是她叫我来找你们的,她说要根据这些设计图做衣服。”

助理设计师进办公室不到几分钟,设计师就带着满脸的笑容走出来见她。女生就这么走进了这个行业,而且愈来愈受客户的欢迎。

行动点拨

想让名人为自己当“托”,必须与之面谈,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服装要得体,最起码,要穿出自信。有一个商人,每次拉名人的关系十分得心应手,问题总能解决,就可能是因为她总会给人一种特别自信、特别精干的感觉,让名人觉得可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