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26012600000109

第109章 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学问(4)

(2)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布坎南指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以相应地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人待遇,结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

(3)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由于缺乏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动机,利润的作用变得非常虚幻,以至于在公共机构就会产生X—低效率(表示浪费掉资源的机会成本和以过度报偿给要素投入形式的租金转移的结合)。垄断使得公众的群体效应失去作用,即使公共机构在低效率操作下运转也能生存下去,因为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应,消费者就不可能通过选择另外供应者以表示其不满,只能预期一种新制度的安排与供给。

(4)政府的寻租活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称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行为则称为寻租活动。如果政府行为主要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与财产安全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随着各类企业的竞争性加入而消失。我国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中传统和现代的因素交替运行,致使官场经济中权力的货币化、市场化以及广泛寻租机会的存在,以权寻租的官场经济带着重商主义时代的色彩才应运而生。因为“奉公守法的回报率越低,代理人为寻租者提供的权力服务供给量就越大”。

治理政府失灵的主要措施有:

(1)市场化改革。政府市场化改革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功过市场竞争和交换制度的运作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权威制度的运作来实行政府职能的调整。①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化,②政府职员雇员化。

(2)分权改革。分权是解决组织官僚化的有效途径,能一定程度上克服行政低效、增加官员与公众获得信息的机会,使社会系统减少或免受政府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政府失灵。

(3)厉行法制。克服政府行为的自利性,避免政府失灵的关键是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权力限制,建立法治政府。

(4)促进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服务型”政府

2005年,海南琼海市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将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善琼海市的投资环境。

在琼海市行政服务大厅看到,二十多个职能局在大厅里设置了办公专席,办理手续都由电脑化处理,每一个职能局的席位上还摆放着办理事务的告知单。

该中心将遵循依法公开、真实公正、转变职能、注重高效、廉洁自律的原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模式。中心通过触摸式电脑、告知单、监督台、示意图、咨询导办等渠道,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理依据、申办资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六公开”承诺制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立即办结制、时限承诺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协办制、否定报备制等五项办理制度;通过设立投诉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启动仪式上,****琼海市委朱清敏书记表示,琼海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是海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海南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门户。琼海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来投资的拉动,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关键要创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行政服务中心的启用,表明琼海市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决心。

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运行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体系和行政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和规范审批项目手续,建立阳光运行机制。

琼海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个,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设置了行政服务中心,而有的县市干脆改名行政服务超市,它没有货架和商品,却有着和“超市”一样的柜台和窗口,提供的是与创业投资、居民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在“超市”办事,喝杯水的工夫,事情就顺利办完了。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就是负责人、财、物的分配,而不是提供社会服务;政府组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组织领导者,而不是服务供应者;政府组织将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作为管制对象,而忽视了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功能。这种管理模式使政府存在的正当性受到质疑和诘难,并导致官僚主义盛行、服务效率低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政府都在进行政府职能变革,政府再造、政府革新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美国纽约大学隆瓦斯教授有一句名言:“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提倡政府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要鼓励和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对曾说:“我讲过两句话,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投资能不能来,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到环境建设上,投资环境不好不仅引不来资金,既使你千方百计引来了也会流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制约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来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政府规制不应成为维护政府部门利益的手段。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大大增加了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营成本和制度成本,这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审批还通过设置所有制门槛,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进行限制。这与新的条件下国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相左,与“非禁即入”的自由竞争理念也格格不入。因此,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与政府服务的低效率往往如影随形。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责权,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政事分开,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法制化,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编制规模,也是逐步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只有真正将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政府就是一个称职的“服务型”政府,才是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

第二节财政政策

政府的钱袋子很重要——国家财政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三取消”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随着上述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行,农民负担显著下降。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实行了“三取消“的政策。即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取消牧业税。

对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和对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财政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 2005年中央财政实行这一政策的财力投入共约150亿元,2006年投入210亿元,这对缓解县乡基层困难,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是指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国家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我国的财政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两部分。

根据预算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除预算收入外,按照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各地方、部门、各单位还有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自行管理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称预算外资金,如各种附加和其他不纳入预算的基金收入等。这些基金是国家预算资金的补充,是国家财政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支出也包括预算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两部分。根据预算法第十九条规定,预算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预算外支出是指财政性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如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那部分财政性资金的支出。

如果将1949年与抗日战争前比较,农业产值降低二成以上,工业产值降低一半以上;上万公里的铁路线路和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津浦、京汉、粤汉、陇海和浙赣等主要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恶性通货膨胀与庞大的投资资本,加剧了物价的波动和物资的匮乏。这一切使新中国的财政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国家财政收入远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1949年财政收入只有303亿斤小米,赤字达264亿斤小米。

伴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财政也在极其困难的经济环境中、在战争的废墟中建立起来。在旧中国的历史上,中国财政一向是以贫弱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的。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屈辱,可以看到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海关被外国人所把持,旧中国民不聊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

到1952年,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财政总收入为361.07亿元,总支出为362.19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86.21亿元,占三年财政总支出23.8%;经济建设投资、文教卫生科学事业投资以及社会救济等投资占三年财政总支出的40.5%。这些投资巩固和扩大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也扩大了国有经济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的比重。1950年国有经济向国家提供了21.75亿元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35%;1951年提供了59.7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7.8%;1952年增加到101.0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8.1%。国有经济上缴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加,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财政基础。

国家财政一般具有三个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于市场存在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配置,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有:根据政府经济职能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受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或个人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甚至同要素及劳动投入不相对称,而过分的悬殊将涉及社会公平问题。因此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园陵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在财政实践中,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政府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调整发展的最优结合;财政就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陷入财政窘境的政府——财政赤字

2004年,福布斯公布了一项名单——谁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总统?在美国前总统里根去世后,这一原本没有定论的问题又再次成为美国人争论的焦点。最后被美国公众认为最会搞经济的克林顿荣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