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26012600000056

第56章 信息时代需要学点经济知识(6)

实际上,“霍布森选择”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虽然从理论上说你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因某些限制的存在,减少了你选择的范围,事实上只提供了唯一的选择项。上世纪著名的汽车商亨利·福特曾经说:你可以订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订什么颜色的汽车都可以,但是我生产出来的汽车只有黑色的。固执的福特再一次践行了“霍布斯选择”。《庄子·齐物论》中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名叫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时间长了,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狙公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狙公必须要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狙公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狙公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栗子的总量并没有变化,所以猴子们的行为显得很愚蠢。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自由选择”,实际上,这种自由总是或多或少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使得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自由”的大学生来说,他毕业后可以工作,可以攻读研究生,可以出国留学,甚至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是,真实的选择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囊中羞涩,出国留学的选择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因为英语基础差,通过考研英语分数线的可能性很低,这无疑又使读研成为弃选项;因为家里强烈反对他做自由职业者,于是必须得放弃这种选择……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给选择套上的枷锁,因此他必须在毕业后找寻一份正式的工作。

在商业竞争不发达的社会,“霍布斯选择”很多见,比如多年前中国人单调的服装样式,几年前昂贵的电话初装费,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这种烦恼令每个人头疼,这毕竟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改变的。现代商品经济下,生产资料日益丰富,走进超市面对各种品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会使人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个,很担心自己的选择会选中了质量差的产品。谁能保证自己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呢?而如果只有一种商品可供选择,人们对该商品的认知已经很清晰,不再有这些担心,人们至少可以选择买或不买。此外,如果只有一种选择,也可节省选择的机会成本。由此看来,“霍布斯选择”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总是令人身心愉悦。因此,我们理应利用自己的智慧之眼,洞悉所谓的霍布森选择,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必须要找到最值得信赖的人——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狐狸建筑师”的故事。一头狮子特别喜欢养鸡,但鸡舍不好,总是丢鸡。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坚固的鸡舍。鸡舍建得极为精美,看起来固若金汤,围墙又高又严密,但鸡仍然在一天天减少。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盖得非常严密,谁也进不去,但却把一个秘密通道留给了自己。

狮子委托狐狸建鸡舍是出于他的无知,用经济学术语说是狮子和狐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旦狮子知道了狐狸的偷鸡本性,就会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炒掉狐狸。假设狐狸没有偷鸡的动机,鸡舍也不一定能盖好,比如偷鸡的黄鼠狼有可能给狐狸贿赂,让狐狸留下通道。

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以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出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但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有个传说。天帝交给猫一个任务,让它挑选12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条件是它可以在12生肖中位列第一。猫因为要忙于自己的事情,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它认为的能力最强、最可信赖的老鼠。老鼠将属于猫的第一把交椅留了下来,然后认真履行职责。由于动物们都想被选中,所以对老鼠行贿,老鼠把握不住自己,将这些动物一一拉进来。当它发现11个座位都已经排定时,自己还没有地方呢,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留给猫的第一把交椅自己坐了。这也就是猫要抓老鼠的原因。

猫委托老鼠办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老鼠在接受委托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最终给委托人带来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

保险就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为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测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如何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呢?有人说要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和惩戒,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代理人的很多行为并不涉及法律和纪律,比如他的工作热情不高、偷懒,你就没法用法律和纪律约束;第二,检查和监督是有成本的,如果检查和监督很细致、很频繁,监督成本就很高,很可能得不偿失。

其实,为有效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可以讲代理人的报酬与他的绩效挂钩,就能激励他的工作热情。还有一些其他机制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比如用相对业绩来确定经理人的报酬,即代理人的报酬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业绩,而且依赖于相同行业的其他经理人的业绩。又比如市场声誉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具有良好市场声誉的代理人在今后能获得较高的报酬,而不良经营记录甚至破产激励则会对代理人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最优决策

经济学是一门理性选择的学问,它与人自身最根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性且有益的帮助,给我们警示,让我们清醒。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追求不尽,每个人的价值观、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不少人见到别人做出了某种选择,于是自己也跟别人做出同样的选择,全然不顾自身的条件,这种选择和决策往往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每个人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在经济生活中也是如此。面对一件相同的商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做选择是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比如人们选择一项投资,总是选择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的。有人做出选择是从物品的使用价值角度来实现的,例如人们在沙漠中对水的珍视就比其他物品要高。还有人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来做出选择,如有人喜欢集邮,花费千金也要集齐一套完整的邮票。但是,非得要说谁做出的决策或者选择是最优的,恐怕谁也不能说服谁。

其实,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是对自己而言,而非对他人而言。在别人看来并非是最佳选择,但对自己而言是最佳选择,这就够了。比如,小李和小黄都拥有100万元资本准备投资,小李对塑料刷颇有研究,小黄对装潢设计十分在行。对于他们而言,如果小李将资本投入装潢设计行业,小黄将资本投入塑料刷业,恐怕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最佳选择。

其实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追求最佳,但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最佳选择。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选择时,认真思考之后并不一定能做出最佳选择,在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往往能是现存的最佳选择。

有一个古老的命题:当你的母亲 、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众说纷纭。这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洪水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当有人问农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找不到了。”

如果这个农民在当时还仔细思考哪个选择才是最佳选择,到最后必然是没有了选择。因此,当面对需要付出差不多的机会成本的选择时,我们不用多犹豫,就选择那个离我们最近、最容易实现的目标。

不过,我们在考虑绝大部分问题的时候,理性是做出选择和决策的必要步骤。当我们还在为选择什么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性思考,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曾经,有个美女想知道如何才能傍到大款。她在一家大型网上论坛金融版上发了帖子:“本人24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一眼就觉得惊艳的漂亮;谈吐高雅,举止端庄,想找个年薪百万的富翁做情侣。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照理说,如此年轻优秀的美女,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会乐意选择她。但是,有个华尔街的生意人为她写了回帖,他说:“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选择你是个很糟糕的决定(至少像我这样的有钱人不会选择你)。

“通过你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出钱,交易平等,绝无欺瞒。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仅仅拥有美貌而已,时间长了,美貌会消逝,我的钱却不会减少。

“更残酷点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0多岁,在未来的10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虽然每年可能会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10年以后你的价值堪忧。所以,你仅仅想靠美貌来完成这个交易,估计是不太现实的,或者交易不会持续太久。与其苦苦寻找有钱人,你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自己变成有钱人呢?”

这个商人不愧是以经济学理性思考的高手!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和决策的问题,大致上会体现如下的规律:每个人都会自然地作出趋利避害的决策,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人们会清楚认识到自己面临的选择约束条件,以尽可能实现自己付出的代价最小化。选择的情况越多,意味着人们的选择和自由度越大。

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我们该如何选择,也是在考验我们的“权衡取舍”智慧。选择与决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以经济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才能做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决策。

第三节理性与均衡

任何人都不愿改变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通俗地讲,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人已经处于这样一种极限状态:除非损害别人,否则就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现在,帕累托最优已经成为博弈所希望达到的最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