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一定要读的15本书
26012700000034

第34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删美元的支票给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常对朋友说:“要事第一,与各种所谓高深复杂的办法相比,是我学到的最简单最得益的一种,我和整个班子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艾维·李的方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性,要分清轻重缓急,然后拿力以赴地行动,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工作是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的,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之中,到底哪些事项应先着手处理?哪些事项应延后处理,甚至不予处理?

对于这个问题,麦肯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所谓“重要程度”,指的是对实现最终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愈不重要,它们愈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分类,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定为A类,将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定为B类,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定为C类,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定为D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先干重要的事,即A类事情,这一类事情做的越多,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白手起家的查理·鲁克曼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一职,年薪10万,另有上百万其他收入。他把成功归功于杜赫提谈到的两种能力。鲁克曼说:“就记忆所及,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贯彻执行要事第一的工作原则,分清事务轻重缓急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克服杂乱无章的坏习惯,让一切变得有条理、有秩序。

美国著名诗人波浦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秩序也应该是工作的第一条法则,但是否如此呢?

芝加哥和西北铁路公司的董事稀薄罗南·威廉士说:“一个桌上堆满很多种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边待处理的文件,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那么你该怎样来整理你的办公桌,让自己高效起来呢?

(1)把你办公桌上所有与正在做的工作无关的东西清理出来,把立即需要办理的找出来,放在办公桌中央,其他的按照分类分别放人档案袋或者抽屉里。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你,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应该是此刻最重要的,你一次只能做好一项工作,你必须把所有精神集中在这件事上,不能让其他工作影响你。

(2)不要因为受到干扰或者疲倦放下正在做的工作,转而去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除非你是去楼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一定要力求把你手头的工作做完后再开始另外的事情,即使这项工作遇到了阻碍,你也要尽量完成到一个再做它时容易开始的阶段。

(3)一项工作做完后,一定要把与这项工作相关的资料收拾整齐,并按照类别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把它们随手摊在办公桌上。下一步伯;该核对一下剩下的工作,然后去进行第二项最重要的工作。

此外,为保持你的办公桌整洁,一个十分必要的做法就是让每样东西都各定其位,千万不要肆意乱放。在任何时候都应如此。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特别是在职场中,学会说“不”是办公室政治中的重要策略。这关系到你是否做得顺心如意。然而有些人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不打马虎眼,要求他额外超时加班,他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他的事,不管是不是他分内的职责,他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他早巳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他累得半死,但是,他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大多数时候,我们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的边缘。而自己的重要之事却被迫拖延,久之,也会被上司留下的不好的印象。因为任何一位老板都不会只喜欢帮人做锁事的。“老好人”,而不注重做事效率的人。

柯维先生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

他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任师生关系部主任时,曾聘用一位极有才华又独立自主的撰稿员。有一天,有件急事想拜托他。

他说:“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

他指着墙壁上的工作计划表,显示超过20个计划正在进行,这都是我俩早已谈妥的。

然后他说:“这件事急事至少占去几天时间,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个计划来空出时间?”

他的工作效率一流,这也是为什么一有急事柯维会找上他。但柯维无法要求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因为比较起来,正在进行的计划更为重要,柯维只有另请高明了。

要事第一的习惯如此重要,如果你要自己成为工作中的高效能人士,那就要切记:

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人充分的时间,工作中的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这样,工作对你来说就不会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

双赢思维领导人际

柯维在书中指出:

“‘双赢’的想法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表示我可以获胜,你也可以成功的精神力量。双赢并非光是我高兴,也不是只有你高兴,而是我们两个都开心。双赢的想法是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根本。首先你心中要想到我们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而且也没必要分出好坏来。

现在你可能会说:‘说真的,柯维,不是那么回事,那是一个血淋淋的和充满竞争的世界。没人能永远获胜。’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那并不是生活的真实面貌。真正的生活并不是竞争,或是要比别人强,或是十次要有九次获胜。在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和学校中可能是这样,可是这只不过是我们所建立起的习惯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不是这样的。”

为自己着想不忘他人的权益,谋求两全其美之策,这种双赢关系自然令人满意,乐于合作。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不过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建立在利人利己观念上的人际关系,需要有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于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投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浪费在猜忌设防上。这种人际关系不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

然而合理的关系若不可得,与你交手的人偏偏坚持双方不可能都是赢家,那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大挑战。在任何情况下,利人利己都不是易事,更何况和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但是问题与分歧依然要解决。这时候,致胜的关键在于扩大个人影响圈:以礼相待,真诚尊敬与欣赏对方的人格、观点;投入更长的时间进行沟通,多听而且认真地听,并且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实际行动与态度让对方相信,你由衷希望双方都是赢家。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是追求双赢的前提,有利于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在成大事者的眼中,合作就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所谓合作,归根到底就是要与人打交道,这就要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得当。

香港富豪李兆基就是一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这使他的生意也充满了人情味儿,并且获益匪浅。他的哲学是:对长期合作伙伴,一定要让彼此皆大欢喜。

1988年的一天,建筑部的经理偶然向李兆基提及,说承接恒基集团一项工程的包头(承包商)要求他们补发一笔酬金,遭建筑部的拒绝。

李兆基便问:“那个包头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是的。”建筑部的人回答:“他说他当初落标时算错了数。直到如今结账时,才发觉做了一桩亏本生意。”

本来,这桩买卖是签了合同的,有法律保障,大可不必对此进行处理。

李兆基却说:“在市道不俗时,人人赚到钱,惟独他吃亏,也是够可怜的。法律不外乎人情,包头是我们长期的合作伙伴,反正这个地盘我们有钱赚,就把那笔钱补给他,皆大欢喜吧!”

由此可见,注重人情投资也会使你获利。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讲点儿人情味儿。

李兆基之所以能成为亿万富翁,做出那么大的局面,这与他善于运用人际关系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凡跟李兆基工作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最照顾伙计利益的好老板。

为了取得同事的精诚合作,李兆基总给几位左右手一些机会,让他们注股于一些十拿九稳的房地产计划上,让他们能赚到比薪金多几倍的利润。使同事分享业务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乐趣,提高士气,这是李兆基的一贯态度。

有一次,李兆基拿出某地产项目15%的股权,让身边的5位好伙计加股,结果,有一人没那么多钱,只好把股份放弃了2%。李兆基知道了这件事,在问明原委之后,对他说:“我有机会赚1万,都希望你们赚100。这样吧,我把我名下的2%股份让给你,股本暂时你欠我的,将来赚到钱,你再偿还给我吧!”

于是,大家都赚到了钱。对于李兆基来说,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钱,就能赢得一团和气,合作愉快。

团结就好像是一棵果树,不仅在幼年的时候需要细心的呵护,在果实累累的时候也需要巩固和培养。而与别人分享成功,是进一步团结别人的最好方式。

一群猴子,发现一个高高的悬崖顶上有一串熟透了的果子,悬崖太陡峭了,仅仅靠一个猴子的力量是无法摘到果子的,于是猴子们团结起来,一个踩着一个的肩膀,搭起了“人梯”,最后终于最上面的猴子摘到了果子。

摘到果子的猴子忘记了自己之所以能摘到果子,完全是集体团结合作的结果,一个人在悬崖上大嚼起来,丝毫不理会下面的猴子。下面的猴子生气了,撤去了“人梯”,最上面的猴子吃完了所有的果子,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下来的路,最后被冻死在悬崖上。

猴子们集体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够到了悬崖上面的果子。而最上面的一只猴子却独占了集体的劳动果实,不肯同别人分享。从短期看,最上面的一只猴子占到了便宜——它自己吃到了所有的果实。但是从长远看,他占到了很小的便宜,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被踢出了团结的整体,最后甚至失去了生命。

企业也是如此,在企业发展艰难的时候,员工们往往可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度难关,可是在取得了一定成绩以后,原本团结的局面却往往出现裂痕,这种可以同辛苦却不能共富贵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企业,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把责任归咎到集体的素质差、嫉妒心太重的责任上,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就是企业里出现了几只霸着大家努力团结劳动取得的果实却不肯与人分享的“猴子”身上!

分享才能避免劳而无功,独占易纷争,分享才能共利,在企业里,任何的成功都是群体团结劳动的结果,仅仅靠一个人是不会干出任何事业来的。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必须依靠每个员工敬业。员下不敬业,公司就没法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公司的效益自然就难以维持。推而广之,一个国家如果想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占得一席地位,必须依赖全体国民的敬业。警察应该尽职尽责打击犯罪,维持社会秩序,为民众安居乐业服务;行政官员应该勤奋思考,不遗余力地谋求增进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和方针,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医生应该将病人安危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教师应当竭力改善教学技艺;只有每个人做一行爱一行,这个扑会才能成为敬业的社会。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萝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习惯,人生事业兵败如山倒的结局就不可避免。工作上投机取巧带给你的是一时的省心、一时的安逸,带给老板的也只是有限的经济损失,但是它却可以毁掉你的一生。

勤奋工作,应该是每个职场中人应有的工作态度,然而有许多人会说:勤奋,干嘛要勤奋,老板就给了我那么一丁点工资,我怎么勤奋得起来?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勤奋,除非他们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