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一定要读的15本书
26012700000038

第38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1)

关于本书

在职场当中,“一流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们总是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回逃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本书的作者吴甘霖先生,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方法学家、国际著名的职业培训师,在近年来的培训和讲座中与众多的总裁总在探究一个问题:

“在职场中,哪一种员工最受老板器重?哪一种员工最易脱颖而出?答案无一例外:就是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员工。”

这是吴先生写在《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的序言中的话。此书强调:方法是效率之源,方法是解决问题之本,方法是提升你人生之宝。而且是为以下三种人“量身定做”:一是希望很快能在公司脱疑而出的人,二是敬业但缺乏方法提升业绩之人,三是希望成为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高手之人。

如果您也是这三种人之一,那就请牢记本书的宗旨:

“方法总比问题多!”成功和胜利,永远属于会找方法的人!

卓越之人找方法

“在当今社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受单位欢迎?”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高级总裁班上,作为主讲老师的吴甘霖先生,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的员工,我相信,这肯定也是你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假如你不了解这一点,你在职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要走很多的弯路。假如你清楚了这一点,你就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钥匙,成功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一位姓刘的经理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0多年前,他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10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他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磨,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这个精彩的讨账故事,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钦佩他凡事主动想办法的精神,而且一致认为:他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在工作当中,失败的人之所以陷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也使别人原谅。平庸的人之所以沦为平庸,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搬出种种理由来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贝尔逊应当在上午11点之前完成一份重要的报表,以便能让部门经理有足够的时间熟悉这份材料,并以此为依据在明天的公司部门经理例会上发言。可是直到下午3点半,贝尔逊才拿着报表敲响了经理办公室的门。“怎么搞的,贝尔逊,上午11点的时候你就应该在这儿了,怎么现在才来?这样的效率怎么行!”经理满脸的不高兴。贝尔逊两手一摊,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我也没办法,上午11点的时候资料部门的那帮人刚把处理好的数据交给我,都是他们的错。”不得已,经理只好争分夺秒地弥补时间上的损失,花了大半夜的时间熟悉材料,才使得第二天的会议没出什么大差错。贝尔逊的一个借口不仅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给别人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经理对此很不满,不久之后就把做事爱找借口的贝尔逊给辞掉了。

看到了吧?借口是怎样一种恐怖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口就是推卸责任、转嫁过失、拖延、自欺欺人、悲观等的代名词。归根结底一句话,借口就是逃避现实,逃避自己因为胆怯不敢面对的现实,这正是它和理由的本质区别。要知道,在某种层面上,执行就意味着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就是正视问题。如果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面对,而是如何回避,我们怎么能够指望公司上下能够正确地处理问题?执行又从何谈起呢?最糟糕的是,一个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学识,然而不迎面而上,却是寻找借口遮掩逃避,其结果是永远都磨砺不出能把握成功的老茧。

上面所说的两个人,其实是两种不同员工的代表:前面的那位人,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与此相反,贝尔逊尽管面临的问题很简单,但仍然找借口不去做,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找借口的人,是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他面前,他也难以接受,这就是优秀员工与平庸员工的根本区别。 为此,吴先生在这个高级总裁班上,对100多名学员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一类员工,是你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员工?”

结果如下:

(1)工作不努力而找借口的员工;

(2)损公肥私的员工;

(3)过于斤斤计较的员工;

(4)华而不实的员工;

(5)受不得委屈的员工。

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员工是你们最喜欢的员工?”

结果如下:

(1)没安排工作却能主动找事做的员工;

(2)通过找方法加倍提升业绩的员工;

(3)从不抱怨的员工;

(4)执行力强的员工;

(5)能为单位提建设性意见的员工。

这一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以前的结论: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主动找方法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金牌员工!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它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但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后来,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际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时,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蒙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既成的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丁当丁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只“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扣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可听到的却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并注明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五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恼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2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2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2台。至此,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出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索尼的卯木肇因此成为日本商界一名精英,他的成功经历印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企业当中任何一位追求卓越的员工都是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他绝不会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事先找好借口。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条件再困难,他们也会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优秀的人不管被派到哪里,都不会无功而返。自然,这样只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永远是老板们要寻找的人。

方法让你更出色

在吴先生看来,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总是社会的稀有资源。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们就能够像明星一样闪耀。哪怕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机会,机会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假如你通过找方法做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的事,就能很快脱颖而出并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

没有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那么为何不能就从这平凡的岗位上做起呢?

于是,他对自己的那份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

经过反复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给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

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他就是洛克菲勒,美国最有名的石油大王。上述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单位、任何机构,能够主动运用智慧去工作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事实上,成大事者和平庸之辈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是否在遇到困难时理智对待,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只有敢于去挑战,并在困局中突围而出,才能奏出激越雄浑的生命乐章,最大化地彰显人性的光辉。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如若我们在困难来临时选择了逃避或自暴自弃,而不是坚持不懈地挑战和克服“困局”,就会被困难所累而最终碌碌无为,和那只永远也飞不高的鸟儿没有两样。

这个故事引起了热烈反响,一位总裁很有感触地说:“这个故事使我想起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它们同样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主动去找办法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钱也不贵,但是很奇怪,竟然销路平平,和当初设想的完全相反。

公司的经理们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这时,在福特汽车销售量居全国末位的费城地区,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这款新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艾柯卡。

艾柯卡当时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毫无关系。但是,公司老总因为这款新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