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26013300000100

第100章 节俭是财富的基石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越是富有的人越懂得节俭,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节俭的巨大力量即一点一滴成就大海。

悉尼奥运会上曾经举办过一个“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座的有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和记者数百人。

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个美分。”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世界上没有任何财富是花不完的,但你要记住,钱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花的,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当省的时候不省,那么在当用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可用的了。

财富源于积累

洛克菲勒垄断资本集团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生活并不宽绰,艰难的生活使他养成了一种勤俭的习惯和奋发的精神。他在16岁时,决心己创业。虽然他时常研究如何致富,但始终不得要领。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是宣传一本发财秘诀的书。洛克菲勒看后喜出望外,急忙沿着广告注明的地址到书店购买这本“秘书”。该书不能随便翻阅,只有买者付了钱后,才可以打开。洛克菲勒求知心切,买后匆匆回家打开阅读,岂知翻开一看,全书仅印有“勤俭”二字,他又气又失望。洛克菲勒当晚辗转不能成眠,由咒骂“发财秘书”的作者坑人骗钱,渐渐细想作者为什么全书只写两个字,越想越觉得该书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确实必须靠勤俭。他大彻大悟后,从此不知疲倦地勤奋创业,并十分注重节约储蓄。就这样,他坚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以节衣缩食的节俭精神,积存了800美元。经过多年的观察,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创业目标:经营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成为美国石油大王。

19世纪石油商人成千上万,最后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骚,其成功绝非偶然。有关专家在分析他的创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别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计算到第3位小数点。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经过多年的积累,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

1879年,他写信给一个炼油厂的经理质问:“为什么你们提炼1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就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厂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万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个马虎眼。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财富源于积累,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从古至今,无论中外,越是富有的人越懂得节俭,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节俭的巨大力量即一点一滴成就大海。

节约的人,是最具智慧的人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俄罗斯人。他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说起工作的事情,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来到纽约后,就开始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天,两人同行时,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日本人看也不看就抬着头过去了,而俄罗斯人却毫不犹豫地把那枚硬币捡了起来。日本人看着俄罗斯人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心想:“真没出息,一枚硬币也要捡,哪像干大事业的人!”

俄罗斯人却想:“看着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两个人又同时走进一家小公司。工作很累,工资也低,日本人不屑一顾地走了,而俄罗斯人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努力地工作着。

日本人换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机会。

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在街上相遇了。俄罗斯人由于努力地工作,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自己成了老板,而日本人却仍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

日本人很不理解地问:“你是一个连地上硬币都捡的人,这么没出息,怎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

俄罗斯人说:“像你这样的人注定不能成功,因为你连一枚硬币都看不上,只是一味地盯着大钱,而大钱总是在明天啊!小钱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钱呢?”

一枚硬币,两种人生。从对待小钱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金钱观,甚至价值观。具备良好品行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手中的每一分钱。

我们都知道,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居里夫人是简朴生活的典范。她和彼埃尔·居里结婚时的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居里觉得两把椅子未免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为的是来了客人好让人家坐一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科研,还是一把不添吧。”

几度春秋之后,这对没有给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的年轻夫妇,却给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两件闪闪发光的稀世珍宝——钋和镭。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书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二十年之久。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节约的人,其实是最懂得生存之道的人。他们明白点滴成就大海的道理,实际上,他们是最具智慧的人。

养成节俭的习惯

节俭不是口号,要靠实际行动,在身体力行中,我们更能体验到节俭的意义和价值。

日本是个经济大国、金钱大国,可日本商人中力求节俭的人则比比皆是。不动产巨头、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为世界首富的森泰吉朗年近九十,虽腰缠万贯,却生活俭朴。他没有别墅,没有豪华游艇,不吸烟,不喝酒,每周坚持上三天班,自带盒饭。他自我评论说:“即使我被称为世界首富,我确实还和我父亲一样,仅仅是个房东而已。”三菱集团的创始人岩崎弥大郎曾有个比喻说:“我认为涓滴之漏比溢出来的还可怕,因为酒桶如果有个大漏洞,谁都会很快发现,但是,桶底有个毛发般的小孔,却不大容易被注意到。”这是一个关于注意节俭,从小处着眼的精辟见解。为此,他从创业初就十分注意从微小处节俭。日立公司这个20世纪80年代的大企业给员工的要求是用不着的电灯一定立刻关掉,无论是写便条还是随便记什么东西,必须尽量用旧纸,电脑用过的纸也必须整理订好再用。丰田公司则有个节俭的招数叫“算好再做”。例如开会,在开会前要估算与会者每一秒钟价值多少,算出这次会议的“成本”,然后告诫与会者必须节约时间。在接待来客中,丰田公司一般不安排隆重的宴会招待,也不会派专车接送,因为他们算过,用公车要用司机,要交各种税,要买汽油、买保险、搞维修……这些开支倒不如“打的”或乘地铁更合算。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崇尚节俭,视节俭为美德。这种民族传统在现代商人中也不免留下深深的烙印。台湾企业家王永庆可算是个世界级的巨富了,可是这个巨富,却在花销上特别节俭。他牢记中国的俗语“富不过三代”,严格控制子女乱花钱,当发现孩子的母亲、祖母心痛孩子手头拮据偶尔送钱给孩子时,王永庆毅然将孩子送往国外,以使孩子脱离家人的庇护。王永庆不仅这样教育孩子,他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能省的决不浪费。

有一次,他发现他用的牙签是一头尖的,另外一头刻花,比较贵,而市场上两头尖的牙签比较便宜,便告诉秘书:“以后买两头尖的牙签,可以两边使用,又便宜。”他喝奶精,往往将小铝箔奶精盒中残留的奶精用一匙咖啡洗净后再倒入咖啡杯中食用掉,可谓不弃一丝一滴。靠节俭美德,王永庆获得了生意上的成功,受节俭思想的熏陶,他的爱女凭一张文凭、一把刮胡刀,在外独闯天下,同丈夫简明仁用2.5万美元积蓄在台湾创立了大众电脑公司,成了一家年营业额高达三四十亿元企业的总经理。

可以用三个词来勾画富人的肖像,那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

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一些人忽视了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日子稍稍好过一些,就一味地追求奢侈,要过富翁甚至“帝王”瘾:桌子是老板桌,吃的是黄金宴,住的是豪华别墅,洗的是桑拿浴,玩的是高尔夫球,唱的是卡拉OK等等,一味追求的是奢华风。其实,这种生活观念是不正确的,富裕和奢侈浪费不能相伴而生。众所周知,华人首富、香港超人李嘉诚先生手腕上至今还是那块50块钱的老式表。这种节俭的习惯在他身上一直保持至今。

不管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应该从小就继承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日后走向成功所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那么就意味着你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以及聪明机智和创造能力。换句话说,就意味着你有了追求,你将会是一个卓有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