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26013300000038

第38章 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养分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养分。用别人善意的批评来衡量自己的言行,看自己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这对你的成功不无好处。

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在20纪80年代初,曾经到当时已年逾古稀的戏剧大家曹禺先生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分,曹禺突然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给阿瑟·米勒和在场的朋友们听。这是一封措辞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这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却相当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着信的时候神情激动,仿佛这信是对他的褒奖和鼓励。

当时,阿瑟·米勒对曹禺的行为感到茫然,其实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诚。尽管他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可他并没有像旁人一样过分爱惜自己的荣誉和名声。在这种“不可理喻”的举动中,透露出曹禺已经把这种羞辱演绎成了对艺术缺陷的真切悔悟。对他而言那封信是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所以他要当众感谢这一次羞辱。

对于他人的批评,心胸狭隘的人可能会把它看成是包袱,而心胸宽广的人则把它看做是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机会。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养分,不是要怀疑自己,而是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看不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自己是完美的。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他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吸取批评中的养分

有时候批评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从批评中吸取养分可以让你避免犯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遭遇“不”,对智者而言是一种“福音”。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对你好的,常站在你身边的人那里得来的吗?从那些反对你,指责你,或是站在路上挡着你的人那里,你学来得岂不是更多?”

汤姆是一名厨师,他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著名的度假村工作工作。每到周末,许多有钱人就到那度假、游玩。有一个周末,当汤姆正在厨房里忙碌不堪时,服务生端着一个盘子走进来,对汤姆说:“有位客人点了这道油炸马铃薯,他抱怨切得太厚了。”

汤姆看了一眼盘子,同以往的油炸马铃薯并没有什么不同。况且从来没有客人抱怨切得太厚。尽管如此,他还是重新将马铃薯切薄些,重新做了一份让服务生送去。

几分钟后,服务生气呼呼地回到厨房,对汤姆说道:“我想那位挑剔的客人一定是生意上遇到麻烦了,就把气发泄到我们身上,他对我大发牢骚,还是嫌切得太厚了。”

汤姆在忙碌的厨房中忍住脾气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将马铃薯切成薄薄的片状,然后放入油锅中炸成诱人的金黄色,捞起来盛到盘子里,撒上葱,然后第三次让服务生送过去。

没过多长时间,服务生端着空盘找到汤姆高兴地说:“客人满意极了,他说这是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马铃薯,同桌的其他客人也都赞不绝口,他们还要再来一份!”

从此,这道炸马铃薯就成了汤姆的招牌菜,许多人慕名前去品尝,而汤姆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全度假村最有名的一位厨师。

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建议我们,如果我们将批评比喻为一桶沙子,当它无情地撒向我们时,不妨静下心来,在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中,找到让自己进步的“金沙”,在批评中寻找成功的机会。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集会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坦率地批评自己,所以他确定了下列三项原则:一是集会要使人人都能畅所欲言,所以人数不能多,以五人为限。二是为了要让更多的人都有批评的机会,每次邀请的对象不能相同。三是既然是他主动邀请别人来的,别人就都是他的贵宾,一定要热忱地招待他们。

基于上述的三项原则,他做出了如下的决定:

1.集会名称:原一平批评会。

2.时间:每月举行一次,一年12次。

3.地址:在安静的小饭馆,以晚餐的方式(每人一小瓶酒、一份炸猪排)进行。

4.邀请人数:每次5人,并请其中一人当会议主席。

5.参加限制:已参加过一次的人,最少隔一年再邀请他出席。

6.礼物:为感谢贵宾的宝贵意见,会后赠送每人一份小礼物。

一切就绪,他立刻去拜访几个关系较好的投保户,他诚恳地对他们说:“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我决定召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您抽空参加,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这些人觉得这种性质的集会很有意思,都很痛快地答应了。

原一平批评会终于开锣了,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等着任人宰割。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原形毕露: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因为“轻诺者必寡信”。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世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维持长久。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随时反省自己。原一平批评会按月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条蚕正在“蜕变”。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随着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他逐渐进步、成长。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直线上升。

原一平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的推销之神,是因为他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原一平在小的时候因脾气暴躁、调皮捣蛋、叛逆顽劣而恶名昭彰,被乡里人称为无药可救的“小太保”,但是长大以后,他能听取别人的劝告,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成为美国百万元圆桌会议终身会员,荣获日本天皇颁赠的“四等旭日小绶勋章”。

同样,美国人富兰克林为了获得成功,他首先检讨自己的缺点,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缺点,其中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这三项最为突出。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改正这些缺点,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于是他决定每个礼拜要改正一个缺点,他设计了一张表格,每天进行自我检查,这样持续了两年,他改正了几乎所有的缺点,他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谁都不能保证所做的事百分百的正确,就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的结论有99%的时候是错误的。二战著名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认为,优秀军人不应当畏惧批评,因为通常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实情。所以在生活中,千万不要恃才自傲,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而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否则你将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把批评当成宝

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的人总是刚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评;有些人当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当面硬不认错,死要面子,其实心里也清楚自己做错了。

面对批评,这些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既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会给他人留下“固执”、“傲慢”的坏印象。

对待批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特别是严厉的批评;应该把别人的批评看做改进自我、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

林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早年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急于要使我见到的每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们不这样的话,就会使我忧虑,我就会想办法取悦他们。可是我越是要讨好别人越不会受到欢迎。所以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得好。’从那以后,我就决定只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对善意的批评,微笑着接受而对恶意的批评和攻击则一笑了之。”

的确如此,我们都应该接受善意的批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我们往往是错的时候比对的时候多。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批评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就在于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别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不要把别人的善意批评,想像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别人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它是我们增长见识必须付出的代价。

请不要怀着敌意来看待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别人的批评是否具有建设性。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批评,既能保持情面,又对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效作。固然有些批评是尖酸刻薄的,你也要淡化处理,这样才有机会听到热心人给你的忠言和卓见。

批评通常也意味着进步的机会。在建设性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

要学会把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是成熟和职业化的表现。

以下这些方针将指导你更好地对待批评:

1.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他人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

2.不要寻找替罪羊。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

3.要合作,不要对抗。即使因为并不相干的事情受到了批评,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对抗性的做法,不要给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多一些容人之量,和对方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