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26013300000056

第56章 隐藏真实意图,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只有深藏不露,才不会给敌人以破绽,让人对你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畏惧感,从而产生震慑力量。这样你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康熙皇帝即位时才8岁,朝政由4位顾命大臣辅佐,其中以鳌拜最为专横,他根本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是。

心计过人的康熙早有除去鳌拜的打算,但碍于他大权独揽,一招不慎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绝对不能轻举枉动。于是康熙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进宫里练习武艺,鳌拜见小皇帝终日沉迷于小孩子们打打闹闹的游戏,果然放松了警惕,认为康熙胸无大志,不足为虑。

康熙感到自己手下的这支摔跤队伍武艺已算纯熟,便做了一番周密布置,传鳌拜入宫。疏于防范的鳌拜居然饶有兴趣地指点孩子们的摔跤技术,突然之间便全身受制,被掀翻在地。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

鳌拜被擒,康熙剪除了他的一干党羽,终于得以亲政。他在位60年,成为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康熙在少年时便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他将自己的内心深深隐藏起来,表面上沉溺玩乐、不思进取,实则韬光养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在敌人异常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一种最成功的战术策略。

身处逆境,多数人最常见的反应便是意志薄弱、焦躁不安,甚或惊慌失措、盲目挣扎,其结果是在不利的环境中越陷越深,以至于再也无法脱困,人生一败涂地。

而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种时候,最聪明的办法是隐藏你的真实意图,以退为进,以守为入,沉着等待时机,在敌人完全失去警觉而我方已积聚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发动致命一击,当可成功,而整个不利的人生也便就此逆转。

做个真智者、真强者,掌握好你手中的棋子。永远不要显露出隐藏在你行动背后的真实意图,意图性太强,只会让别人心生防备。这样你才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将大智寓于“大愚”之中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聪明人都很谨慎,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很多“萧条”级别的新人往往会因修行不够,在不知不觉中铸成大错,自毁前程,令人叹惜。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被一家大企业录用了。他信心十足,鼓足干劲,在自己的销售岗位上干得相当出色。他头脑灵活,喜欢思考,很快就发现了公司管理存在的一些弊端,于是便经常向主管反映,然而每次得到的答复总是:“你的意见很好,我会在下次会议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他很不满,对主管的平庸和懦弱也很不服气,几次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在一次全公司大会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公司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会场顿时安静无声,主管早就气得脸色发白。总经理称赞了他的想法,认为很有新意,却并没有深入讨论的意思。

会议结束后,他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主管更是冷言冷语;更严重的是,有人向总经理投诉他收受回扣、违规操作、泄露公司机密……任何一项罪名都能将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压垮。领导们当然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情绪,还是辞退了他。

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但是切忌太过外露。你的“志向”和“企图”,即使是正当的,而一经在你身上得到表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受了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上面所说的销售员的遭遇,不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吗?

在一个群体或团体中,人人都希望自己首先“迈出众人行列”,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社会竞争又暗藏着一个悖理的法则,这就是“枪打出头鸟”,或“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一个羽翼未丰的人积贮的能量尚不够,是万不可轻易暴露内心、过早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保持低调,只有首先学会当“孙子”,日后才能理直气壮地成为资深的“爷爷”。

你所要做的是在暗中修炼自己,在暗中等待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别人不易察觉你的真实意图,而你却早已对对方了然于胸。就好像一场赌局,千万不要被人看穿你的底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做不到不露声色,你的观点、主张、决策便很容易被对方掌握,那么,玩弄你于股掌之中就是很简单的事。

只有在你欣喜、愤怒,对方都无从了解,当你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的时候,才能够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这自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从很多城府极深的政治家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点。有时,不露声色也要掌握一定的度,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虚则虚之,实则实之”,以搅乱对方的判断。

隐藏锋芒,待机而动

人想出头是天经地义之事,可如何出头却大有讲究。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冲动,难免会被撞个头破血流。而人生的智者往往隐忍等待,神明内敛,不露锋芒,默默寻求最佳的出头时机。

公元239年,魏少帝曹芳被曹爽控制,架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虽然甚为不满,但一时又无能为力。为了免遭曹爽的再度加害,同时也为了隐蔽自己,以待时机,司马懿告病居家,不问朝政。

一日,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视司马懿,以查虚实。司马懿也知道曹爽的用意,因此,当李胜来到时,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两个侍女正在喂他喝粥,米粥洒满了前胸。李胜与他说话时,司马懿故意做出气喘吁吁的样子,话也听不明,说也说不清。李胜回去后,详细报告给曹爽,并说:“司马公不过是尚有余气的尸体而已,形神已离,大人不必再对他有何顾虑了。”曹爽最感棘手的就是司马懿,听到他不会久留于人世,心中无比高兴和放心,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了。司马懿则加紧秘密组织力量。

公元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拜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机发动兵变,废免了曹爽兄弟,不久将其全部处死。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老子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最珍贵的货品,不会让人轻易见到。而品德高尚的君子,从外表看上去却显得愚笨。这无疑蕴含着一种处世智慧。锋芒毕露毫无益处可言,“满招损,谦受益”,自我炫耀者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小人的陷害。“隐藏锋芒”,低调做人,才能让自己不会过早地被风雨侵蚀,才能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

隐藏锋芒不是消极被动的处世态度,很多人会把它与放弃、逃避、怯懦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它却是一个积聚能量的过程,在自我隐藏中才会有快速生长的可能。之所以隐藏锋芒,完全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如果强行出头,不仅达不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还有可能惹人耻笑,自毁自伤。可一旦时机来临,就要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击即中。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下聚集食客数千人,待遇十分优厚。这些人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于是在秦兵围赵时,赵王便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宣布从门下食客中选取20名智勇双全之人同行,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自荐。此人平时并不活跃,跟其他门客比起来毫无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名气。平原君有些看不起他。毛遂却将自己比喻为锥子,说道:“请把我放到口袋中吧!如果早点把我放进口袋中,我不但早就露出尖端,甚至还会脱颖而出呢!”

平原君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其他人依然“相与目笑之”,等着看毛遂出洋相。可是,事实证明,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了百万雄兵,在其他门客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毛遂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完成了任务。

毛遂是当世罕见的人才,之前他的平庸与内敛只是隐藏锋芒的一种手段,他耐心等待着,直到最能表现自己的时机来临,他不愧是深谙藏锋与出头之道的大师。

藏锋与出头之道主要包括两方面意思:其一,是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时,如果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壮志,也惹来一些嘲笑。虽然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在别人眼中,你的失败却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代名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失败是一种致命伤,而且还会成为烙印,跟着你一辈子,这是现实社会中严酷性的写真。既然如此,那又何不先隐忍待机呢?其二,是说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并未成熟。所谓客观环境是指大势和人势,大势是大环境的条件,人势是周遭人对你支持的程度。大势如果不合,以本身的能力强行出头,即使能够成功,也肯定会多花很多力气;人势若无,如果想强力出头,更是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打压和排挤,既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种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世策略还是暂时隐忍不出,等待时机来临才挺身而出。

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上帝创造世间万物之初,猫的本领比老虎大,于是老虎就偷偷拜猫为师。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之后,老虎的本领变得十分了得,成了森林之王。

按理说,功成名就的老虎该心满意足了,可是老虎总觉得拜猫为师的事不光彩,怕传出去后受百兽讥笑,于是就起了杀师灭口之心。

有一天,老虎终于向猫下了毒手,穷追猛咬,试图将猫置于死地,情急之下猫一下子跳到了树上,任凭老虎在树下张牙舞爪咆哮也无可奈何。吓出一身冷汗的猫十分后怕地说:“幸亏我留了一手,不然今天就死于逆徒之口了!”

为什么故事中的猫能逃脱虎口,原因是它没有亮出自己最后的一张底牌,留了上树这一手!

为人处世也是这样,应该尽量设法保持自己的神秘,轻易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让别人按牌来攻,肯定会输掉。即使有时混得再不好,也不要向别人诉苦,而要伪装成十分成功的样子。即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虚实之变的理解,继承了历代谋略家的智慧。战争过程中,尽一切努力掩饰自己的虚实,而千方百计了解敌方的虚实,是谋略制胜的前提,两方面缺一不可。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己方虚实的掩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在给部将张运兰的信中教导说:“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法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者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

也就是说,不能让敌方了解己方虚实,应当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敌人无法看破我方底细。为此,必须变动不测,时而进,时而退,时而示敌以虚,时而示敌以实,时而示弱,时而示强,就像神龙一样见首不见尾,矫变无常。当自己势力单薄之时,虚虚实实,使敌军摸不清我方真实力量,不敢轻易下手,虚实之变是自我保护的绝妙之计。当我方处于优势之时,若发动攻势,也须以虚实之变来进行战略部署,了解敌人的实力所在,一鼓作气而歼之。曾国藩总结自己用兵经验时说: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可见虚实之变的作用。

湘军初建之时,人数仅有数千,而太平军动辄上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曾国藩充分发挥了避实击虚的战术,掩饰住自己的弱势,从而逐渐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斗争中不断强大,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

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特别是致命的要害之处,这是战胜对方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