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26013300000074

第74章 珍藏亲情的温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处何方,亲情是你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感情,在亲人的关怀和庇佑下,你的生活才变得美好而温馨,生命也会永远充满上进的动力。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说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心里非常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

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年轻人听了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落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他沮丧地答道。

门很快被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在灯光下,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从一出生开始,亲情就支撑着我们的世界。亲情是父母的责任和呵护,他们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亲情永远都是真诚、可贵、质朴、毫无条件不要回报的。亲情是根,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断不了亲人之间的关怀和牵挂,也不会削减彼此的关爱。

感悟亲情

纽约历史上的一次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数以千计的生命受到伤害。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到废墟前寻找儿子。

他知道儿子在楼的左后角处。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人前来寻找亲人并痛哭大喊。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人活着?”

“我们这里有6个人,都活着,我们都在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达琳。”

“不!爸爸。先让其他人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砺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人在世上走一遭,最重要的情感就是亲情。由亲情散溢出的力量,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父母之恩、夫妻之爱、手足之依、育儿之乐,这种生命的真实让人感受着亲情的欢愉与伟大。

在你觉得寒冷的时候,亲情给了你温暖;因为亲情的存在,我们才有了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勇气和信念。亲情不需要回报,不是一场交易,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爱”,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是亲情树上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

孝敬自己的父母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最基本的情感是孝敬父母双亲。我国民间流传有一本专讲至孝事迹的书,叫《二十四孝》,它选择了我国古代24个孝子的典型故事。比如汉文帝虽贵为帝王之尊,却在母亲生病的三年期间,日夜精心侍奉,从不懈怠;老莱子七十余岁,为了使父母欢欣,身着五彩衣做小儿的游戏舞蹈,目的是为了博得双亲一笑。

《二十四孝》毕竟是旧时代的故事,掺杂了许多封建的愚孝色彩,然而,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却体现出中国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仍有必要。

—个人对父母无情,对何人、何物还会有情?“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为人之子,凡嫌弃父母的逆子,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凡是孝敬父母的孝子,必将受到人们的称赞。

相传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这七十二人中又有一个叫子路的人,在所有弟子当中,他尤其以勇猛耿直闻名,而其自幼的孝行也常为孔子所称赞。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人时常在外面采集野菜充饥。有一次,子路年迈的父母许久没有吃过饱饭了,总念叨着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米饭该多好啊!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了。子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想起山那边的舅舅家里还比较富足,要是翻过那几道山梁到他家借点米,那父母的这点要求不就可以满足了吗?

于是,小子路打定主意出发了。他不顾山高路远,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舅舅家借到一小袋米,又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夜里看着满天的繁星,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山路还真有点害怕,可想到父母还在家里等着自己,小子路又鼓起勇气,大步流星地朝前赶去。回到家里,生火、洗锅、打水,蒸熟了米饭,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连忙捧给了父母。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一切疲劳,开心地笑了。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和仰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官晋爵,此后子路家中车马百辆,余粮万钟(古代容量单位),不愁吃不愁喝。但是子路总是不能忘怀昔日父母的劳苦,感叹说:“如果父母还在世就好了,就算要同以前一样吃野菜,再要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米回来赡养父母双亲也好啊!”

当老师孔子得知子路如此思念父母,并一再为父母生前无法尽心尽力奉养他们而自责,便劝慰子路说:“你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孝了。父母过世的时候,虽然后事无法用优厚的丧礼操办,可你的孝心父母已经感受到了,你也已经尽了为人子女应有的礼节。你不必内疚,而且完全可以称作是天下子女的楷模!”

父母对子女永远是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正是如此,才体现父母的伟大。身为子女的我们,不要认为对父母的爱已经很多很深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那一点点爱远远不够。记得抓紧时间去爱你的父母,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哪怕一句关心的话,一次体贴的谅解,也足以使父母的心温馨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