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26013500000048

第48章 第四编 欲望还是贪婪:效用中的经济学诡计(7)

杨欢欢说,她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只是想考得更好争取公费名额。读研她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3年中尽最大努力学习知识。

杨欢欢作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她自然是权衡了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研让她失去了一份工作,而工作会让她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至于孰优孰劣,我想只有时间可以检验。

为什么盖茨不弯腰去捡钱

假如一个亿万富翁,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也许在他的词汇里根本就没有“稀缺”这个词。但是请你想一想,时间也是一种资源。他必须决定每天把他的时间用来玩哪种贵重的玩具,用多长时间开跑车,用多长时间打高尔夫球。如果把时间也算在内,稀缺确实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现实。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各种选择。

1998年,有一位名叫布拉德的电脑工程师,试图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形容比尔·盖茨当时的财富:如果地上有一张100美元的钞票,比尔·盖茨根本不用去理会,因为有了弯腰捡钱的4秒钟时间,他完全可以挣到更多的钱——1998年,比尔·盖茨一共赚了78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他每天有2000万美元的收入,每秒赚250美元。

比尔·盖茨是否应该弯腰捡钱,在经济学上就是时间成本的问题。在经济学中,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价。当得到一个机会时,往往会失去另一个机会。而该选择哪个机会,就需要通过计算机会成本来加以权衡,即选择一件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件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想要的,人们必须学会放弃。

从经济学上来讲,放弃是对各种机会成本进行考量后做出的一种选择,是对有限资源的再分配。通过放弃可以把有限的资源从利用效率较低的领域转移到利用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放弃并不容易,因为面对多重机会,选择总是困难的。不过,只要认清了机会成本,就能作出最经济、所获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对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最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必须在作决策前进行分析,将已放弃的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计算在内。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看到地上有张100美元的钞票,一定会很开心的捡起来,因为弯腰对他来说机会成本几乎是零。但是比尔·盖茨如果看到这张100美元的钞票躺在地上,却很可能不会去捡,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这样的行为是对财富的轻视。实际上,比尔·盖茨的弯腰成本是很高的。因为在这弯腰的瞬间,比尔·盖茨很可能做出一项伟大的商业决定。比尔·盖茨他的每个重要决策,带来的财富肯定要远超100美元。这就是比尔·盖茨弯腰的机会成本。

不仅仅在弯腰捡钞票这一特殊事例上,比尔·盖茨在早年面对选择时,也曾有过计算机会成本的事例。

1973年,年轻的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可是他对法律一直兴趣不大,反而对新兴的计算机情有独钟。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这个时候他就面临着一次选择:是继续学业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毕业证书,还是辍学去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呢?

比尔·盖茨从小热爱学习,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他家人的期待,同时,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也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但是,对计算机的狂热以及对于自己软件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最终让比尔·盖茨选择放弃学业,辍学开办了微软公司。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对机会成本的选择是正确的,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财富榜榜首。

在1999年3月,比尔·盖茨回哈佛大学参加一次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辍学的遗憾。对于这个问题,比尔·盖茨笑而不答。比尔·盖茨的微笑已经很明显的表示,他已不愿为了哈佛的学位证书而放弃现在的事业。

在实现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愿望后,比尔·盖茨完全可以继续学习深造,以实现他的哈佛梦想,可他再一次选择了放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对于此时的盖茨来说,和放弃学业继续经营公司相比,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更大;更何况,以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而言,上学对他来说获得的利益已无法和他经营公司的利益相提并论。如果以机会成本而论,比尔·盖茨拿到哈佛大学毕业证的机会成本就是世界首富的地位,对于盖茨来说,他当然会选择机会成本较小、利益较大的一方。

机会成本和通常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不同,它更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人们计算机会成本是为了找到更好的选择组合,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假如王府井旁边有一块空地,你说是建工厂?还是建商店?

“当然是建商店啦!”有人不假思索地说。

“为什么?”有人问。

“因为商店挣钱呐!”

“可是,建什么样的商店呢?给谁建呢?建成了给谁用呢?”

……

这土地是国家的,所以首先要由政府做出选择,政府决定给谁,做什么用,那是他们的权利。但是权利也不能滥用。必须保证它的经济收益最大化,环境成本最小化,这是决策的经济学原则。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政府把土地拍给银行,就意味着放弃了珠宝商;那么最后的方法是政府首先做出决策:“拍卖!”原则尽可以简单:第一,项目不能有环境污染,第二,谁出价高给谁。参加拍卖的人你可以想象,各路英豪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但是农民就是参加竞拍也是首先败下阵来的,他出不起高价钱。加工制造企业也不行,一是废气、噪音有污染,二是竞拍价格上不去。最终要么是珠宝商,要么是商业银行。反正谁出价高,就是谁的。

为什么国王羡慕农夫的工作

一个国王见一农夫躺在路边晒太阳,很满足,很安详,一副快乐的样子,很是羡慕。农夫不解:难道国王还有不快乐的吗?国王吐出实情,有人想谋我的权位,有人想得到我的财物,有人想夺我的娇妻,有人甚至想要我的命,我连安全感都没有,哪有什么快乐呢?

我们以为国王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但没有想到国王却羡慕路边的农民,可以睡一个安稳的小觉。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工作选择是一种借鉴。快乐的工作不一定要有很高的职位,满屋的金银,华丽的外表。

王浩本科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到了一个网络公司做技术员。公司是国内一家知名的大企业,王浩最初看中的是公司的发展前景。经过几年的磨炼,王浩很快成为了公司技术部的经理。随着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增加,王浩的工资和职业都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面对生活的压力,看着始终难有所突破的薪水,王浩有了转行的打算。

王浩的薪水在整个行业内处于一个大众水平,再有突破已经很难。他看到一些朋友从事金融行业,挣了不少钱,于是便想跟着朋友一起转投金融领域。

不过,王浩刚刚贷款买了房子,每月数千元的房贷以及都市生活的高额消费压力,又促使他需要保持冷静。虽然如今的工资不见涨,但应付房贷和生活,还不成问题。一旦王浩选择辞职转行,就有暂时失业的可能。而且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之下,是否能够迅速适应也是王浩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王浩有了跳槽想法的时候,正值年末,公司一般在年底会有年终奖金,虽然数额并不巨大,但同样对王浩有着吸引力。一旦这时候选择辞职,那这笔奖金势必成为泡影。

基于这些考虑,王浩迟迟不愿辞职,他仍然坚守在公司,继续做着技术工作,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

王浩不愿辞职,就在于他看到了自己辞职的代价。虽然投身金融领域,也许能够获得回报,但这也意味着风险。王浩在权衡了成本后,选择了继续工作。王浩选择不辞职,虽然可能失去了在金融界的发展前景,不过却能继续安稳的生活。

王浩的选择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亚当·斯密没有提到,拥有安全感的农夫没有国王的权势。选择一件事,必然放弃另一件,那个被放弃事情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行业。在通过一番努力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最后却意识到这份工作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能够创造的价值就成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年过四十的李先生是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虽然他很喜爱法律行业,并且在法律界也闯荡了20年之久。可是,他还是意识到自己与这个行业总有些格格不入。

律师的职业其实很不错,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李先生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为此,他还专门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违反了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工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此以往会对他的心脏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李先生其实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上大学的时候,李先生对广告策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职业广告策划人。不过,因为家人的期望,他最终走上了律师的道路。

李先生如果放弃律师职业,去从事广告业,他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从本科到研究生,李先生学了六年的法律,现在年薪数十万加上二十年的行业经验,李先生改行去做其他事情的成本实在太大。而对于广告业,除了拥有一腔热血外,李先生毫无优势可言。这一切,也让李先生陷入了痛苦之中,他迟迟不愿放弃律师职业。

实际上,李先生的职业发展就像爬树一样。在最初律师的旧树干上他爬得越高,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因为他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

辞职不管是想法,还是行动起来了。它只是职业生涯中很正常的选择行为,而不应该富于道德的评价。跳与不跳,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小算盘。不管如何选择,都希望你拥有让国王羡慕的地方。

为什么乔丹不自己修草坪

曾有人提了一个类似笑话的问题:为什么乔丹不自己修剪草坪?

迈克尔·乔丹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是NBA中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乔丹会亲自修剪自家的草坪吗?这里排除他某天心血来潮想要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之类的意外情况。

我们假设乔丹能用3小时修剪完草坪。与他相比,住在隔壁的小伙子杰尼弗能用4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这样看来,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些活。那么,乔丹就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我们接着看。

乔丹在这同样的3小时中,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00万美元。而在这同样的4小时中,杰尼弗可以在麦当劳工作赚40美元。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200万美元,而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是40美元。杰尼弗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因为他的机会成本低。

比较之下,乔丹不应该修剪草坪,而应去拍广告而雇用杰尼弗修剪草坪。只要他支付给杰尼弗的钱高于40美元而低于200万美元,双方的状况都会更好。

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要坚持“比较优势”,在与别人的合作和竞争中就可以获得对自己来说最大的效用收益。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相迎,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韦陀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佛祖派工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何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各尽所能。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运用比较优势,让每个人只做自己最专业的工作,其他不擅长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完成。运用比较优势,让人各尽所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显现。

而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

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曾经说:“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用人中组合失当,就会失去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在这方面,李嘉诚与柳传志以其洞察世事的眼光,成功地运用比较优势策略,不仅解决了难题,还将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李嘉诚让性格沉稳、作风踏实的长子李泽矩成为长江实业集团新掌门人,让崇尚自由创新、喜欢作秀的次子李泽楷另创TOM.COM事业。

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分拆进入资本市场,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完美的方式尘埃落定,“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