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青少版)
26014300000012

第12章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在失败中学习便是人生最大的财富(3)

而让所有人都对自己心服口服,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这是德川家康所不奢求的。

因为完美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与完美相近的词语就是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是“求全责备”和“小题大做”的代名词,吹毛求疵的人总是拿着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将人瞧个仔细,无法看到不想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尽寻找别人的弱点和短处,无论别人怎么做都无法称他们的心。

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往往令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不仅无法实现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反而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使自己郁郁寡欢。

这种人的主要表现是:目光放在别人的缺点和失误上,常常故意寻找别人的差错;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条件要求过于严格,比如灯光略暗就拒绝完成家庭作业;将别人的缺点无限制地放大,并进行责备;买东西总希望能买到最完美的,所以每买一样贵点的东西都要考虑很久,考察这样东西的性能,比较同类产品,找价格合适的……总是要反复很久才能拿定主意;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只吃特定的人做出的食物。

几乎每一个人在心中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当一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缺体会越深时,他对完美的追求就会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这种追求一旦破灭,也会使人充满绝望。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皆有瑕疵,人类亦同。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使它更完美一些。

智者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

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的,都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但你必须学会放弃,选择适合你自己拥有的。人生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只有放弃一部分,我们才会得到另外一部分;只有放弃某种我们凭“惯性”而固守着的东西,才会得到另一些真正裨益人生的东西。

要适应一种生活,就必然得放弃某些观念和欲望。放弃得当,我们才会解脱种种有形或无形的羁绊,打破种种思想上和行动中的禁锢,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更快更好地进入“适应”的角色。

在远方的城市里,来了一个老人。这老人一看便知是来自异地的旅人,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脸上布满了风霜,他的鞋子因为长期的行走,破了好几个洞。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论是行走或躺卧,他总是仔细而专注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

老人的外貌与双眼组合成了一幅极不统一的画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窃窃私语:这不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是一个特殊的寻找者。

但是,老人到底在寻找什么呢?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忍不住问他:“您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老人说:“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誓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年轻人问道。

“找了六十多年了。”老人说。

“难道六十多年来您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吗?”

“有的!这个世界上真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经找到过。”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

“在三十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而善解人意,她细腻而体贴,她善良而纯净,她天真而庄严,她……”

老人边说,边陷进深深的回忆里。

年轻人更着急了:“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

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

“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的确,那些要求完美的人,自己身上也有瑕疵。完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有了它,那些知道自己有缺点的人会感到惭愧,也会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完美的人。

但是,完美也是一件可怕的事物,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务必完美无缺,便会因心理负担的增加而不快乐,要知道,人生的各种不幸皆由追求完美而导致。

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宝塔,你可以在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切不可把它当做一种现实存在,心中装着更好的自己,也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珍贵,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多一些快乐。

迂回的道路有时比直线更快

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利德尔·哈特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丰臣秀吉代替织田信长稳操胜券时,德川家康只能忍辱负重,当丰臣秀吉和他的重臣前田利家先后病逝后,家康便成了实际的统治者和最大的实力家。

家康一直把一统天下的梦想深深地隐藏心底,即便自己在大阪城以辅佐少主的名义掌权期间,也没有妄自行动,而是静等机会,然后以各种正当的名义出兵讨伐各种叛乱势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感。

当家康决定讨伐东北谋反的上杉时,如家康所预料的那样,石田三成正式谋反了。

于是家康更有了讨伐的理由,他鼓动手下部将平定叛乱,并询问他们是否要讨伐石田三成,保护丰臣家,众大将积极响应,愿意听从家康的统一指挥。

另外,秀吉去世后,因为淀夫人在将军一职上寸步不让,德川家康与淀夫人以及秀吉的儿子秀赖之间必须有一场战争来解决问题。

虽然有偏袒秀赖的五奉行来兴师问罪,德川家康并没有急切地进兵大阪。如何处置秀赖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毕竟丰臣秀吉尸骨未寒,他的家臣们也好有一些实力。如果直接上洛,只会让天下人说家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冷酷之人,忘记了秀吉的恩情。

为了获得出兵的口实,家康故意说有事情要商量,希望秀赖到京都见秀忠。淀夫人自然不会应允,双方的关系就因此而紧张起来。

丰臣秀赖重修方广寺,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方广寺大佛殿的工事,历经了一年半方才落成,而且铸造了一口大钟,在钟上刻有钟铭,以记载一切的由来。

然而正是钟上的钟铭,让好事之人抓住了把柄,也成了以后德川家康讨伐秀赖的口实之一。

铭文有这几个字:“国家安康,四海施化、万岁传芳,君臣丰乐”这原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字句,但家康责难的,就是这“国家安康”四字。

据说:第二个字是家,第四个字是康,即是说家康二字,被第三个字故意从正中切成两段,是诅咒家康身首异处的不吉文字。

毫无疑问,这是牵强附会的解释。

德川家康就此造势,他问京都五山的僧人们:“你们认为这钟铭怎样?”

五山的和尚们对德川家康的意图心知肚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国家安康四字是诅咒主上的文字,真是岂有此理!”

家康的御用文人林道春也附和说:“国家安康这句话将主上的名字从中切开,这真是史无前例的无礼之举!”,德川家康顺理成章地进兵。

在打仗过程中,德川家康也没有一鼓作气地攻下大阪城,当他发现大阪城极难攻破时,就停止攻城,与对方展开谈判。

议和之后,他故意装聋作哑,填平了大阪城前面的壕沟,消除了攻城的最大障碍,再将大阪城攻下。经过这样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终于顺利实现了目的。

虽然说直接进兵大阪也完全可以攻下秀赖的城池,但权力之争的背后,还要顾虑到人言和民声。世间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像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这样简单,越是关系到不同的人,越是需要精心地权衡和考虑。

欲速则不达,在慢慢攻克一个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走出了一条“弓背”路线。

有一次,乾隆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爱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么个死法?”“跳河。”“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

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爱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来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浮上来对我说:‘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指着纪晓岚笑道:“好一个巧舌如簧,真不愧为纪晓岚。”

纪晓岚主观上是想否定乾隆皇帝,然而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不”,而是经过了一个迂回,巧妙地让乾隆接受了自己的反驳。

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直批“龙鳞“,那会适得其反。试想,如果纪晓岚一听皇帝要让自己死,立刻着急上火,迫不及待地大喊”不“,后果会怎么样呢?即便乾隆没有杀他之心,也会下不了台吧。

在处理个人的私事时,尽可以直截了当。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处理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其中也会牵涉到其他人。如果人情复杂,众口难调,简单化处理,会在不经意间伤到别人。如果迂回求全,照顾到各方的感受,对讲理之人讲理,对强硬之人动武,如此区别对待,很多问题也就在无形中消失了。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许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尴尬事或为难事,一时冲动或许感觉比较畅快,但很可能会为将来带来更大麻烦。

德川家康先让对方处于理亏,自己落得个名正言顺,这样的方法比动辄开打要高明出许多。青少年遇事也应该多思考,找出一条最适于自己的方法,往往会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效果。

勇往直前,失败也是一种境界

勇敢就能扫除一切障碍。——帕斯捷尔纳克

今川义元死后,今川氏真掌握了大权,由于他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在谋略上都逊于其父,原本处于弱势的德川与织田结成盟军后,渐渐把握了主动权。

“报!今川军主力已经挺过三方原!”

听完传令官的通报,松平家康毫无慌乱。他轻轻一笑,说道:“好,忠次,接下来我们就兵分两路,按照原计划进行!”酒井忠次在厅中一拜,坚定地说道:“主公请放心,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

松平家康点头说道:“好!我相信你!”

松平家康转而对本多重次说道:“重次啊,这次仍要麻烦你驻守这吉田城了。”安排好一切之后,松平家康一声令下:“好,出发!”

此次松平家康部三千、酒井忠次部两千。

本多忠胜将憋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殿下,敌人大军压境,数倍于我军。此刻殿下也能胸有成竹,我实在想不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