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青少版)
26014300000009

第9章 在挑战和行动中蜕变成龙——行动,才能导向成功(4)

那些遇到危机和困境而又缺乏行动能力的人,总是为自己的行动先寻找理由。一般来说,编造种种借口和理由拒绝行动的人,用一整套懒汉理论武装了自己,他们不想冒险摆脱危机或困境,而只想等人来救,殊不知,这样下去才更可能因耗尽精力而无力回天。

一件事情,只有去做了,才能判定自己行或不行,因为太多的事情对社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参与者来说从未做过,只有勇敢地去冒险、去尝试,才能把握其中的诀窍,并锻炼自己的能力。

机遇面前切莫迟疑

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柏拉图

庆长三年(1589)八月十八日,日本一代天骄、盖世枭雄丰臣秀吉,在留下了巨大风波与动荡之后,魂归尘土,享年63岁。

日本的最高权力层一时出现了真空。

德川家康的家臣问德川家康:“难道大人不想夺取天下?”

德川家康回答说:“事实上,家康早已完全掌握了天下。”

他解释说:“我官居内大臣,无论是实力和声望,天下已无可以超得过我的人。对于这一点,刚刚逝世的太阁丰臣秀吉早就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才特意把我叫到枕边,把天下诸事交到我的手中。

这是因为他明白,除了我,没有别的人可以掌握住天下局势。从太阁托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太阁在归天之后,下一个掌管天下的,便是德川家康我。”

这不是沾沾自喜的狂妄自大之言,而是家康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的表现。

在这个家康等了数十年之久的机遇面前,家康没有任何的迟疑,立即行动起来,顺应趋势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这是德川家康式的智慧。在中国,同样不乏其人。

中国的三国时期,吴蜀两国经常联兵攻打魏国。这便是蜀将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政策。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统率水、陆两军数十万,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吴。

东吴与刘备联军,共同抗击曹操。

周瑜和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有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大战胜利后,诸葛亮便乘机占领了荆、益两州,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他自己也官拜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他便辅佐刘禅,主持军国大事。

马谡是蜀国的将领,得诸葛亮器重,任为参军。公元229年,诸葛亮兴兵攻魏,命令马谡督诸军为前锋,与魏将张合大战于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指挥错误,最后为张合所败。

诸葛亮的兴兵计划遭到破坏,被迫退兵汉中,将马谡按军法处置。历史故事“孔明挥泪斩马谡”讲的就是这个历史事实。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很恼火。但魏兵在大将军司马懿的率领下,却穷追不舍。现在所有的优势都被司马懿占尽,处于被动之中的诸葛亮突然想到,这正是虚张声势的时候,不论成败,都在此一计了。

诸葛亮迅速做出军事部署:急唤关兴、张苞,吩咐他俩各引精兵三千,急投武功山,并鼓噪呐喊,虚张声势。命令张翼引兵修剑阁,以备退路,命令马岱、姜维断后,伏于山谷之间,以防不测。并命令将所有旌旗隐匿起来,将城门大开,不要关闭,每一城门用二十军士,脱去军装,打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手持工具,洒扫街道。其他人进进出出,没有一点紧张的表现。

吩咐完毕,诸葛亮自己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手拿鹅毛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来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然后命人焚香操琴,显得若无其事,安然自得。

司马懿前锋部队追到城下,却不见城内一点动静,只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赏景,感到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前进,便暂停下来,急速报与司马懿。

大将军司马懿以为这是谎报,便命令三军原地休息,自己则骑马飞驰而来,要看个究竟。

果然,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闲自在,根本没有什么恐惧和惊慌的表情。于是司马懿中计退旁,就这样由于多虑而失去了战胜诸葛亮的机会。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顾虑,有顾虑就会犹豫不决,难以取舍。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同时发生,在准备充分如家康或者形势危急如诸葛的时候,就必须拿出几分魄力,奋力一搏。

司马懿与德川家康,是属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智者,然而在把握机会方面,前者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后者见事不疑,果断地抓住了机会,终成大业。

有时候胜败就在于一个机遇,得之则幸。千古帝王的兴衰成败,也不过是在几个机会之间而已。

青少年在生活与学习中,应该积极做好努力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才会轻易地抓住不放。

进退从容,皆在心中

时则动,不时则静。——佚名

丰臣秀吉去世的时候正好63 岁,家康为了表达自己对已故的秀吉的尊敬,也想在这个年龄隐退,把将军的职位让给儿子秀忠。

但是让秀忠继承将军位,就会违背家康对秀吉的承诺,也就是在秀赖十六岁的时候,将天下交还秀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天下太平。家康也因此感到忧心。

其实,家康的隐退,是希望借此让那些有野心的人露出尾巴,然后一举清扫。即使真的爆发事端,秀忠也可以轻易平定。

家康并不在乎将军的军职,太平之世、进步之道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太平而隐退起来,在这一点上他毫不犹豫。

秀忠以权大纳言升为内大臣,领将军的职位。13岁的秀赖则以内大臣升为右大臣,在公家的位阶上,右大臣还高内大臣一职。让秀赖成为公卿的统领,由大阪移居奈良。

这样一来,丰臣家就能和皇室一样,永远接受世人的奉养尊重了,德川家康也算不负太阁。

但是家康还需要顾虑到其他的因素。假如有一群暴徒据守大阪城,同时由宫廷把天皇挟持到大阪,假造敕令,这样其他任何部队进入大阪就成了****。当年前朝的源赖朝公(日本镰仓幕府的创始人)与平家(日本当地势力)争天下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点。

因此一定要尽早把大阪城收入手中,接为防万一,请一品亲王下到江户之地。主要预防万一皇统断绝时,亲王即可成为新的盘石。

所有这些都处理妥当之后,家康才真正地隐退。

家康在庆长十(1605)年隐退,儿子秀忠成为第二代将军。正如家康所预料,有一些人开始兴风作浪,隐居在年少时当过人质的骏府城的家康,作为大御所,还是牢牢地掌握着实权。

家康以退为进,最终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目的。

以退为进,既是在给自己一个沉淀的机会,也是在试探时局。米提人曾被亚述人统治,到了公元前8世纪,米提人终于奋起反抗,获得了自由,并建立了新的政权。

但是,长久以来受统治和折磨的米提人为了避免****,拒绝将权力托付给任何人,他们也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

这样一来,国家很快陷入了混乱,纷争四起,不久便分裂成了好几个小王国,各个王国之间也是争战不休。原有的法律在混乱状态下已经不起作用了,人们找不到一个可以约束社会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名叫狄奥西斯的人,他以公正的判决及解决纠纷的本事开始崭露头角。

他总是以公正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人们遇到任何法律纠纷都会请他帮助解决,他的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有一天,位于权力巅峰的狄奥西斯却突然引退了。整个社会迅速呈现在以前的无政府状态之下,一切约束又不复存在了,犯罪率因此而剧增,对法律的践踏愈演愈烈。

于是,困惑的米提人召集所有的城市开会,商讨如何走出困境。“我们必须要一个人来统治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有一个秩序井然的政府。”有人说。

他们最希望的统治者是公正的狄奥西斯,但狄奥西斯表示再也不想插手城市之间的战斗与争执。

在米提人的再三恳求之下,狄奥西斯最后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住在人民为他建筑的宫殿里,只有几个重要的人能够见到他。人们对他的尊敬逐渐转变成崇拜,他们相信,他并非凡人,而是神之子。

急流勇退,需要很大的勇气。明智的人明白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退出舞台,不懂得这个进退规则的人,会把自己之前的荣誉消磨在无声的岁月之中。

世上的一切事物,认真去琢磨,都有其规律可循,极好地把握进退的时机及尺度,充分地吸取进退规则的精髓,利用“退”来达到“进”的目的,不失为智者。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凡事把握好一个尺度,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钻牛角尖,那么生活与学习自然顺心顺意,不断取得人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