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敬业、执行
26014500000005

第5章 感恩,员工卓越之本(2)

话又说回来,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但仔细想一想,难道在这种关系背后就没有一点正面的感情成分吗?我们不应该如此固执,让偏见挡住自己的眼睛,我们应该从多种角度去看问题。其实,从纯商业角度讲,它也能成为一种双赢的局面;而从情感方面看,这里面也包含着相当珍贵的情谊。

松下幸之助称得上是日本最成功的实业家之一,他只有小学学历,9岁以100日元创立松下集团,使松下最终成为世界三大电器企业之一,松下本人也在日本富豪榜中稳居首位。在日本,他被尊为“经营之神”;在西方社会,他的照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跻身世界级企业管理天才的行列。

松下认为:当员工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当员工达到5万至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还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般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人”,不可以随便裁减。

由于老板对员工心存感激,松下集团的员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也在企业中寻找到了归属感。这反过来塑造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感恩,从而使得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为企业着想,从而尽心尽力地工作,为企业的点滴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谢谢你!”“我很感激!”当你微笑而真诚地把这些话说出去之后,在你自己和别人的心里就已经埋下了快乐的种子,而快乐是比任何物质奖励更宝贵的一种礼物!

当你带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时,你的态度无疑会是快乐而积极的!作为企业的一分子,无论是才华出众的“领导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职员,都应当对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对老板保持感恩的态度。

始终抱有感恩的态度,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就会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这会为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

一种感恩的心态,对企业和个人而言,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因素。员工应该感恩老板,感谢老板为自己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并且为老板的经营负责;老板也应该感恩员工,感谢员工是自己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并且为员工的发展负责。

老板与员工应该换位思考,相互感恩,把自己和企业这个大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赴汤蹈火,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共创双赢的局面。

感恩之人易受机遇垂青

通用公司在一次招聘中有两个年轻人脱颖而出,最后主考官单独约见了他们,问了

他们同一个问题:

“你觉得以前你工作的那个公司怎么样?”

一个面试者抱怨说:“糟透了,同事像一群吵闹的母鸡,主管简直就是一头嚎叫的驴子!

真难以想象我在那里是怎么渡过了2年!”

另外一个面试者却说:“虽然我原来工作的是一家很小的公司,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不过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正因如此,我现在才有勇气坐在这里,我很感激原来工作的公司。”

最后录取的,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发展得快、机会好,自己却始终得不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真是这样,你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心怀感恩,自己是否做到了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如果你也像上面提到的那个抱怨的面试者,不懂感恩,那么幸运女神即使降临你身边,也会悄悄地绕道而行。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懂得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懂得感恩的人更加可亲可敬。懂得感恩,你就会感恩身边的一切,当你试图培养感恩的心态,并付诸实施,你就会发现,感恩给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会了感恩你就步入了感恩良性循环,追随感恩的指引,你将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感恩的人会比其他的人更加幸运,任何公司都更青睐懂得感恩之人。

史蒂文斯曾经是一名程序员,在一家软件公司干了8年,正当他工作得心应手时,公司却倒闭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不得不为生计重新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屡屡碰壁。

后来,一家软件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相当不错,史蒂文斯信心十足地去应聘。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过了笔试关,对两天后的面试,史蒂文斯也充满信心。然而,面试时考官的问题却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的,这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故遭淘汰。

史蒂文斯觉得这家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他深受启发,于是给这家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机遇,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这封信后来被转到总裁手中。3个月后,这家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史蒂文斯收到了录用通知书。

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史蒂文斯成了微软公司的副总裁。

史蒂文斯能够获得微软的青睐与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分不开的,是微软被他的一颗清澈透明的感恩之心感动了。也正是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并创造了出色的业绩,做到了微软副总裁。可见,懂得感恩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人获得机遇的一把钥匙。

一位大集团的CEO说,他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最后发现,如果一个人有能力,那将是一个可用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那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既有能力又有感恩的心,那么这个人你放手让他做什么都可以。这位CEO说的话不无道理,对公司、对事业抱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做任何表面的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们会认为勤奋工作是一种幸福,努力工作是对职务的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自己、对别人最好的交代。

懂得感恩的人,为人处世是主动积极、乐观进取、敬业乐群的,未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这是公司未来的栋梁,这是公司招募贤才的首要条件。当你满怀感激、忠心地为公司、为老板工作时,老板一定会为你设计更辉煌的前景。

在工作中,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受欢迎。因为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视公司的财富如珍宝,才会小心呵护,不容别人糟蹋,时时想着维护公司的利益。试想,一个人能把公司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去看待,老板将会怎样看待你呢?

感恩成就事业和生命的高度

从小由养父养母带大的牛根生有一个人生态度,对他事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就是“财散人聚”,而这正是养母在他小的时候教给他的。

当然,能够做到散财也需要有一颗感恩心。感恩为自己付出辛劳的每一位同事、朋友、伙伴,以及方方面面。有一年的年底,伊利分配给他一笔奖金,他全分给了下属。还有一年,公司给他拨款一百多万元,让他买高级轿车。结果,他买了5辆面包车,因为他下属的几个部门都需要交通工具。后来,牛根生创业的时候需要资金,他并没有四处求,而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听说老牛要创业,搞老本行,认为跟老牛干肯定没有错,于是大家就把钱凑来了。蒙牛企业成立只有几年的时间,但企业领导人懂得感恩、关注别人的付出,因此企业发展的人事环境即人缘比较好,助力比较多。

牛根生曾说过,公司的命运和一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是三民:亿万人民——消费者,千万股民——投资者、股东,百万农民——奶源提供者。只有消费者、股东、员工、银行、合作伙伴、社会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受益,只有与大多数人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2005年1月,牛根生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感恩之心,帮助牛根生渡过了灾难和痛苦;感恩之心,为他赢得了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业。可见,感恩之心就是成功之根。因为对下属同事的感恩,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大家共享,所以赢得了众人心,成就了伟业。

感恩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催促个人奋发向上、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源泉。有感恩之心,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白芳礼一名平凡的三轮车夫,74岁时开始蹬三轮车赚钱赞助贫困学生。

把蹬车挣来的钱全部捐给贫困生,自己的生活却像个乞丐。从来不买新衣,他身上的衬衣、裤子、鞋子、袜子都是捡来的,饮食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一瓶凉水,加一点咸菜。从1988年到1996年,白芳礼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白芳礼老人捐助了无数的贫困学生,却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在古稀之年,仍然奉献不止?白芳礼老人曾这样说:“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是感恩祖国的力量使这个古稀老人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孜孜不倦地奉献出自己的所有。

言犹在耳,声声不绝。白芳礼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受到了无数人的敬仰,他用赤诚之心和伟大的行动铸就了生命的高度。

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才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才能成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

我们做任何事,取得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外界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他才能看到工作中的机会、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