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26016200000018

第18章 人脉温暖一生(3)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人活在社会上,不管日常生活、上班,还是经营自己的事业,都会和别人产生一种互动关系。换句话说,人是靠彼此互助才得以生存,即便是流落荒岛的鲁宾逊也得到了一位名叫“星期五”伙伴的帮助,更何况身处竞争激烈、人际往来频繁的我们?因此,“得罪人”是一种剥夺自己生存空间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不能轻易得罪人,至少有以下两个道理:

一是得罪一个人,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当然,你也许会想,人还不至于得罪了几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吧。但你要知道,世界虽然很大,但有时却显得很小,连走在路上都会仇人相见,更何况同行?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彼此碰面的机会更大,那多尴尬!而且多么不利!本来你可以和他合作获利,却因得罪他而失去机会,这多么可惜!

二是如得罪一个小人,就为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得罪君子只不过大家不讲话,各干各的;但要是得罪小人就会没完没了,他不采取报复行动,也要在背后对你造谣中伤,你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多不值得!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不轻易”得罪人,当然也是有一定分寸的。当事有不可忍时,当正义公理不能伸张时,还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则就是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这种雷霆之怒有时会得罪人,固然有可能为自己堵住一条去路,但也有可能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除了这一点,还是不得罪人好。

所以,当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时,请冷静地想想,勿轻易动气。此外,也切记不要气焰嚣张,盛气凌人,这种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态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最重要的一点是,得罪人会成一种习惯,老是压不下怒气,改不了个性,便会说“反正我就是这样”,那就会条条是死路。

慧语箴言: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反过来说,多得罪一个人就少一条路!

两位老朋友

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都是闻名于世的俄国大文豪,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颇为曲折且发人深省的交往。

1855年,托尔斯泰在彼得堡认识了比他大10岁的屠格涅夫。尽管屠格涅夫感到这位新朋友的脾气很大,性格倔强甚至有时候很粗野,但仍然从心眼里喜欢和欣赏他的才华。两人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

1861年,屠格涅夫的新作《父与子》脱稿了,他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庄园来,把稿子给他看。午餐后,托尔斯泰拿起稿子躺在沙发上看,但越看越觉得兴趣索然,渐渐地不禁掩卷入梦。当他醒来后,发现屠格涅夫刚刚背转过身子出了门,当天便没有再进来。

第二天,诗人费特邀请他们二人到家中做客。席间,屠格涅夫对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大加称赞,因为她教导自己的女儿为穷人补衣服,为慈善事业捐款。

不料,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的话很是不以为然,居然带着讽刺的口吻说:“我设想一位穿着华贵的小姐,膝上放着穷人破烂的衣服,这实在是在表演一幕不真实的舞台剧。”

屠格涅夫本就对托尔斯泰昨天看稿的表现仍然有所不满,此时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便怒不可遏地大声咆哮起来:“这么说,是我把女儿教坏了?!”

托尔斯泰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于是,两个人在客厅里从争吵到互相推搡,后来互相抓住对方的头发,乒乒乓乓地大打出手。

就因为这么一件区区小事,两位大作家的关系自此以后中断了17年。

直到1878年,托尔斯泰在经历了长期的内疚和不安后,采取主动写信给屠格涅夫表示道歉。他写道:“近日想起我同您的关系,我又惊又喜。我对您没有任何敌意,谢谢上帝,但愿您也是这样。我知道您是善良的,请您原谅我的一切!”

屠格涅夫立即回信说:“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动。我对您没有任何敌对情感,假如说过去有过,那么早已消除——只剩下了对您的怀念。”

一场积聚多年的冰雪终于化解了。不过,此后不久,另一件事又差点使他们的关系再次陷入危机。幸运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他们这次都知道如何避开了。

这一年,在托尔斯泰的盛情邀请下,屠格涅夫到勃艮纳庄园做客。有一天,托尔斯泰请客人一起去打猎。屠格涅夫瞄准一只山鸡,“砰”地开了一枪。

“打死了吗?”托尔斯泰在原地喊道。

“打中了!您快让猎狗去捡。”屠格涅夫高兴地回答。

猎狗跑过去之后很快便回来了,但却一无所获。“说不定只是受了伤。”托尔斯泰说,“猎狗不可能找不到。”

“不对!我看得清清楚楚,‘啪’的一声掉下去,肯定死了。”屠格涅夫坚持说。

他们虽然没有吵架,但鸟儿失踪无疑给两个人带来了不快之感,仿佛二人之中有一个说了假话。可是,这一次他们都意识到不应再争执下去,便把话题转向别处,尽量在愉快的消遣中打发时光。

当天晚上,托尔斯泰悄悄地吩咐儿子再去仔细搜索。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山鸡的确被屠格涅夫一枪打中了,不过正好卡在了一枝树杈上面。

当孩子们把猎物带回来时,两位老朋友简直开心得像孩童一般,相视大笑。

精彩哲思:

争辩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和分歧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这些分歧,不要使分歧影响感情和关系。正确的做法是“求大同,存小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互谅互让的态度而不是用争辩的方法去处理彼此间的分歧。

人世间许多不愉快的事,都起因于无谓的争辩。

低级心理浓厚的人才会争辩,一个人格思想健全的人,他承认一切意见都是相对的,因此他注意倾听别人说的话、别人的意见。若有不赞同之处,他一定平静地、客观地说明理由,若他的理由充足,对方能信服的话,他也不认为对方弱智或者判断力差;若他的理由不充足,别人的意见是对的话,他也甘心认错,并不感到屈辱,因为他的目的,是尽量了解事情的真相。

而争辩者,假如一方的意见被对方证明错误的时候,他会感到不安,他会觉得被侮辱了人格。所以争辩的双方,一定都认为自己的意见绝对正确,稍遇异议,他们一定会野蛮地大动肝火,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于是就争辩起来,假定有一方让步,就不会产生争辩,但一定没有哪一方会让步。争辩像斗鸡,谁胜谁败没有关系,反正双方都是错的。

争辩对一个人精神上、身体上的损害还在其次,最大、最可怕的影响,是在人际关系上,因为争辩发生的地方,合作是不可能的。面没有了社会合作,人类的进步必定停滞。历史上大多数战争的起因,不过是国家间为了琐屑的事件引起大规模的争辩。所以国际和平不能实现,也就是因为国人的心理太敏感、太低贱,容易受辱和受伤之故。

在争辩里面,没有胜利的人,也没有最后定局的话。

总之,一切都是相对的,花费精力争辩太不值得,最明智的作法是相互谅解和谦让。

慧语箴言:

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和分歧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这些分歧,不要使分歧影响感情和关系。

小女孩与小乌龟

有一个小女孩,因为经常听爷爷讲关于动物的故事和趣闻,所以对动物很好奇。她也特别喜欢身边的小动物,喜欢领它们一起嬉戏玩耍。

小女孩生日的那天,爷爷送了一个礼物给小女孩,原来是一只小乌龟。小女孩高兴极了,她从爷爷那里知道,乌龟的寿命很长,而且很温顺。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用来做药呢。

小女孩把乌龟放在地板上,她很想和乌龟一起玩,顺便观察乌龟是长什么样子的。可是小乌龟却显得很胆小,也许是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小乌龟始终把头缩进自己坚硬的龟壳里。小女孩急了,她可不想让乌龟躲起来,把自己扔在一旁。

于是小女孩找来一把尺子,轻轻的捅小乌龟,想把它赶出来,但毫无反应。这时爷爷看到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连忙制止了小女孩,并对小女孩说:“亲爱的孩子,不要用这种方法来逼迫小乌龟陪你玩,你这样会吓着它的。我有个更好的办法。”

小女孩说:“我才不会伤害它呢。爷爷,你有什么办法呢?”

爷爷说:“就像这样。”

爷爷把小乌龟带到院子里,放在阳光底下。几分钟后,小乌龟感觉到热了,便探出了它的脑袋,并且在院子里爬来爬去。小女孩高兴地拍起手来。

看着小女孩高兴的样子,爷爷说:“有时候人也像乌龟一样,不要用强硬的手段去逼迫人。只要用善意、亲切、热情去对待别人,他就会感到温暖,并能和你友好相处。”

精彩哲思:

温和、友善是最有效的方式

人性本身充满了矛盾——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而一个人要想活得更加快乐、幸福而有意义,就应该使自己多一点真、善、美的东西。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恶,他们对待别人,对待周围的世界,对待生活,甚至对待自己,似乎充满了恶意。让我们试想,如果你对他人没有真诚,毫不友好,又怎能期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友善的回报?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读过《伊索寓言》中一则关于太阳和风的故事。一天,太阳与风正在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

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

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太阳于是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

伊索是个希腊奴隶,比耶稣降生还早6000年,但是他教给我们许多有关人性的真理。太阳能比风更快教老人脱下外套,现在,温和、友善和赞赏的态度也更能教人改变心意,这是咆哮和猛烈攻击所难以奏效的。

慧语箴言:

当你试图打开他人的心扉时,温和、友善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