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时间的规划,轻松应对每一天
有的人工作起来似乎一天到晚都很忙,并且常常加班,为何非得加班不可呢?那多半是由于工作管理拙劣所致,避免加班的关键在于行程表的拟订。
你若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员工或经理人,就需要先安排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社会实践的时间。你得大致计划一下,突破一门课程需要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进入管理实践,向内行学习。你若以搞发明创造为目标,就得在学习科学理论、向他人求教、动手制作、实验等几个领域分配好时间和精力。
哈伯德先生曾在著作中指出,善于为时间立预算、做规划,是管理时间的重要战略,是时间运筹的第一步。成功目标是管理时间的先导和根据,你应以明确的目标为轴心,对自己的一生做出规划并排出达成目标的期限。
立计划,也包括对“预算”的检查督促。你要经常检查某一短期目标是否如期完成。我们可以记工作日志,或将完成每件事花的时间记录下来。《如何掌控你的时间与生活》一书的作者拉金说过:“一个人做事缺乏计划,就等于计划着失败。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一个人要提高自己做事的目的性,忙于要事,就要养成善于规划的好习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总之,拟订周期行程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可以尝试拟订行程表,让自己的工作行程、同事的活动、上司的预定计划、公司的整体动向等事情一目了然。
由于自己的工作并非完全孤立,所以必须将它定位在所属部门的目标、公司整体的目标乃至外界环境的变动上,才能保证计划的合理性。
只要尝试拟订行程表,原本凌乱不堪的各种预定计划,就会显得条理井然起来。人们之所以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究其原因是由于总在工作即将终止之时,赶紧手忙脚乱加班熬夜之故。这种做法,经常导致工作水平下降。总之,及早着手准备才是快速完成工作的保障。
如果能够拟订行程表,设定进修时间、休闲时间、与家人沟通的时间,自己和家人都将因此取得默契,步调一致。此外,通过与家人的沟通,不但可以减轻日常生活的紧张压力,而且能够使你涌现新的活力。
先忧后乐乃是时间计划的基本原则。把这种个人时间管理模式推荐给家人,可有效避免和家人发生冲突。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具体的周末假日行程表。
首先,所谓周末假日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呢?
一般的看法是从周六早上到周日晚间为止。不过如果想要利用周末假日,充分争取时间进行自我启发的话,这样看是不行的。
所谓周末假日是从周五晚间到周一早上为止的时间。如此解释的话,就有将近三天的假期可资运用,无妨将它当做一个整体时段来加以掌握。
倘若这种理念成立的话,周五晚间的度过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
周六和周日,还是应该早起。如果失之严苛的话,恐有难以持续之虞,因此不妨稍微放松,比平日晚起一两个小时也没关系。尽可能和家人共用早餐为宜。
其次,要将周六、周日的上午定为主要进修时间,不足的部分排入周六、周日的晚间。周日晚间不排计划只管就寝,周一早上提早起床也就可以做到。
一般而言,周末假日要将工作暂且付诸脑后,好好地调剂身心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不过,有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必须为下周一开始的工作预作心理准备。
如果等到下周一早上再来定下下周的进修行程表,事实上已经太迟了。本周日晚间才是思考并定下下周行程表的绝佳时机。
做好规划是对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怎样做才能让时间升值。高效做事就要养成对时间做规划、立计划的习惯。
先思考后行动,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以砍柴为生的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希望在临终前让两个儿子学会养活自己。
于是,老人拿出两把钝斧头,给儿子们一天时间,让他们去砍柴,看看他们到日落时能砍多少。
大儿子为了让父亲高兴,急急忙忙地拿着斧头进了树林,二话不说便开始砍树。可惜斧头实在太钝了,他累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也没有多少成果。
小儿子比较聪明,一动手就发现问题所在,他停下来,不慌不忙地把斧头磨得锋利无比,再砍树就轻松多了……
日落之时,老人看着两个大小不一的柴捆,摇了摇头,对大儿子说:“难道你不觉得斧头很钝呀?”大儿子吞吞吐吐地说:“我也知道斧头钝,我……我是为了抓紧时间,才没顾得上磨。”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时间是要抓紧,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蛮干是不行的。”
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力气,如果斧头不一样,工作效率肯定不同,小儿子的斧头足够锋利,工作效率就高;大儿子怕耽误时间而不磨斧头,费的力气更大,浪费的时间更多,工作效率却很低。
很多员工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停歇,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他们不够忙碌,也不能说他们不够敬业。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的成绩,得到丰厚的薪水,这恐怕跟他们没有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刀”磨快了,才能砍到更多的柴。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如同磨刀之于砍柴,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大大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从而达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年轻时曾经在一家电器商店当过学徒。同时在这家店里帮工的还有另外两个学徒,他们都是同时进入这家商店的。开始时,三人薪水很低,另两个学徒时常发些牢骚和抱怨,对工作日渐马虎起来。
松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电器方面的事情,这次到了一家电器商店工作,面对着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他每天都比别人晚下班,用这些时间阅读各种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同时其他两个同事外出休闲的时候,他参加了电器修理培训班。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电器知识上面,因为他决心用学习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行家。在这种时候,他的两个同事却因为这些而嘲笑他。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松下继续学习的决心。
终于,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从一个对电器一窍不通的学徒变成了一个能够给顾客清楚明了地讲解电器知识的专家,并且还可以自己动手修理与设计电器。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店主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松下的这种学习精神非常赏识,不久便将他由普通学员变成了正式员工,并且将店里的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处理。这为松下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他的两个同事最后的结果却是,因为一直没有学识上的进步,最终只能被商店解雇。
只有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砺自己能力的刀锋,才能“恢恢乎游刃”于问题之中,才能登上职业金字塔的最顶端。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成为自己职业领域的专家。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你就能轻松地创造出他人无法创造的业绩,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不管你所在的公司条件是好是差,只要你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坚持不懈地努力,你就能达到专家的境界,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如果你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积极地学习行业知识,让自己成为公司的“专家”员工,那么有朝一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名以一当十的员工了。
不做职场老黄牛,与其拼命工作不如有效工作
动脑子找方法,把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从前有个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子,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比其他村民起得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比尔重新制订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钱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引着人们。每当人们要作出工作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不可否认,勤奋和韧性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运用自己的智慧,行动前积极思考,在行动之中及时调整用以实现目标的手段。同样是解决难题,思想老化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工作,没有创意的工作让人生乏味无比。相反会动脑子的人会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效的层面,自己也可“一劳永逸”。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刘宁和王楠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并同时进入一家公司。
刘宁工作努力认真、踏实肯干,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他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而且还常常自动留下来加班,天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但遗憾的是工作业绩平平。
王楠呢?他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总是与众不同,从不墨守成规。他总是琢磨一些“懒办法”——别人两小时完成的,他就要想办法争取一个小时完成;相同条件下,别人做到10分的效果,他要努力做到12分……老板交给他的任务,他不但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结果也能令人满意。
一年后,王楠被委以重任,刘宁只获得象征性的加薪鼓励。
这让刘宁心里非常不平,认为王楠没有自己工作认真,也没有自己工作的时间长,凭什么业绩反而比自己好?而且还受公司的重用?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反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在我们的周围,类似刘宁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人们习惯地认为“老黄牛”式的员工就是好员工,但事实上,“努力”工作的人并不一定会受到上司的赏识。即使你付出了200%的努力,如果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要想得到老板的赏识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脑子。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已经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聪明地工作。
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作业,商场是智商的较量场,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多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把工作做好,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机会白白溜走,更不会整天忙碌却没有任何收获。
逆向思维,不买重量买造型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我们大多人都会跟这个小孩子的妈妈犯同一个思维错误:如果小孩想要糖肯定会伸开自己的小手去抓。故事中这个小男孩要糖,但是他要糖不抓是为了让老板的大手抓。从这个故事反映出小孩反弹琵琶的聪明和智慧:自己不抓不等于不要糖,而是为了让老板抓,大手胜过小手可以要更多的糖。
一个青年同别人一同开山,当别人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时,他却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城里的花鸟商人。因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3年后,他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