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阳光心态点亮人生: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26018600000005

第5章 摆脱心灵的枷锁,让心自由飞翔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有很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困扰我们心灵和行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想要寻找快乐和解脱,就要跳出自我的局限,摆脱困扰自己心灵的枷锁。

是谁捆住了你

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卡尔·桑德堡

有一个年轻人四处奔走,希望能够早日找到解决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牧童逍遥自在。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渔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渔翁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道:“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点亮心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困扰我们心灵和行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想要寻找快乐和解脱,就要跳出自我的局限。

不要到处寻找假想敌

不要预期烦恼,或者为可能永远不发生的事情担心,要保持快乐。

——富兰克林

有一位年轻人,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想看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当他读完介绍癌症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癌症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他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一身什么病都有!

他去图书馆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医生,一见到医生,他就说:

“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为他做了检查,然后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就将处方塞进口袋,立刻去买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

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这位年轻人幸亏及时得到治疗,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真得病不可。

点亮心灯:

有一些人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毛病,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了避免对健康无谓的担心,可以定期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一旦证实自己是健康的,就不要再多管它。

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内心

思想自由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最珍贵的自由。

——高尔基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剩下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有一天,他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然而,最可贵的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无论是身陷囹圄,还是行将就木,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外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处于崩溃的临界点时,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点亮心灯:

真正的自由取决于你的内心,而不是取决于外部条件,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自由地决定外部条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金斯利

有一位哲学家将自己的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要在那里对他们上最后一课。在草地上,他对学生们说:“10年苦读,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要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数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点亮心灯:

一个人若要获得心灵自由,就要忘掉猜疑、仇恨等困扰心灵的痛苦。忘掉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内心重新种下幸福与欢乐的种子,就像在杂草地种上庄稼一样。

陶罐里的鲜花

没有猜疑,就没有了那么多的忧伤;没有猜疑,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悔恨;没有猜疑,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无奈。

——弗洛姆

约翰和汉斯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那天晚上他们把米堆在商店外面,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米少了许多。约翰记得汉斯起了好几次夜,便怀疑是汉斯把米转移到其他地方想独吞,因此他认为汉斯占了自己的便宜,心中大为不悦。汉斯说他没有看见那些米,约翰不相信,两人吵了起来,便成为仇人,发誓不再往来。

第二天约翰一大早外出做生意,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风俗,这是很不吉利的象征。约翰想,肯定是汉斯在诅咒他,他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那个破陶罐,就顺便移了几株花栽了进去。

过了几天,约翰的邻居打电话对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他看见了没有。约翰回家去找陶罐,他惊喜地发现,破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他把陶罐和兽骨还给了邻居。邻居给了他几袋米,并解释说:就在他们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夜里,淘气的小孩偷偷拿了一些米,现在很抱歉地还给他。

约翰觉得自己错怪了汉斯,他为自己狭隘的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汉斯,而应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汉斯道歉,并带上了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后来,约翰与汉斯重新成为朋友。

点亮心灯:

猜疑心理既伤害了别人,同时也囚禁了原本美好和谐的心灵。不了解人、不了解世界、缺乏判断力是造成好猜疑、神经过敏、误会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克服猜疑的心理缺陷,就应当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相信别人、相信自己。

监狱中的选择

真正的自由是能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获得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蒙哥马利

有一位黑人青年,从小在一个环境很差的贫民窟中长大,由于缺乏教育和引导,他跟别的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他刚满12岁就因抢劫一家商店被逮捕;15岁时因为企图撬开办公室里的保险箱,再次被逮捕;后来,又因为参与对邻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装打劫,他作为成年犯第三次被送入监狱。

一天,监狱里一个年老的无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垒球,便对他说:“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机会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弃。”

年轻人反复思索老囚犯的这席话,突然意识到,虽然他在监狱里,但他具有一个囚犯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出狱之后干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恶棍;他能够选择重新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5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明星赛中底特律老虎队的队员。底特律垒球队当时的领队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过监狱,由于他的努力,年轻人得以假释出狱。不到一年,年轻人就成了垒球队的主力队员。

点亮心灯:

青少年在遇到人生的岔道口时要学会自爱自重,人生不怕走弯路,就怕误入歧途而不知悔改。

被自己捆住手脚的章鱼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古谚

有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彷徨和忧虑。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心理医生,向他倾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烦恼:没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女朋友将去一个人才云集的大公司,很可能会移情别恋……

心理医生让他把烦恼一个个写在纸上,判断其是否真实,同时将结果也记在旁边。

经过实际分析,年轻人发现其实自己真正的困扰很少,他看看自己那张困扰记录,不禁说:“无病呻吟!”心理医生注视着这一切,微微对他点头。接下来,心理医生启发他说:“你看过章鱼吧?”年轻人茫然地点点头。

“有一只章鱼,在大海中,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它却找了个珊瑚礁,结果因为动弹不得,呐喊着自己陷入绝境。你觉得如何?”心理医生用故事的方式引导他思考。他沉默一下说:“您是说我像那只章鱼?”年轻人自己接着说:“真的很像。”

于是,心理医生提醒他:“当你陷入烦恼的习惯性反应时,记住你就好比那只章鱼,要松开你的八只手,让它们自由游动。系住章鱼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丫。”

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是自投罗网的结果,就像章鱼,作茧自缚。

点亮心灯: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和压力都是我们自己通过想象编造出来的,我们的心灵也很容易因此而受到困扰和束缚。要摆脱这些困扰心灵的枷锁,我们就要跳出烦恼的圈子,正视烦恼,这样,它们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爱嫉妒的桃树

一个嫉妒心重的人会因为邻居的发福而憔悴。

——德国谚语

在果园的核桃树旁边,长着一棵桃树,它的嫉妒心很重,一看到核桃树上挂满的果实,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核桃树结的果子要比我多呢?”桃树愤愤不平地抱怨着,“我哪一点不如它呢?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不行,明年我一定要和它比个高低,结出比它还要多的果子,让它看看我的本事!”

“你不要无端嫉妒别人,”长在桃树附近的老李子树劝诫道,“难道你没有发现,核桃树有着多么粗壮的树干、多么坚韧的枝条吗?你也不动动脑想一想,如果你也结出那么多的果实,你那瘦弱的枝干能承受得了吗?我劝你还是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然而嫉妒心蒙住了桃树的心灵和眼睛,无论多么恳切的劝诫,它都充耳不闻。桃树命令它的树根尽力钻得深些、再深些,要紧紧地咬住大地,把土壤中能够汲取的营养和水分统统都吸收上来。它还命令树枝要使出全部的力气,拼命地开花,开得越多越好,而且要保证让所有的花朵都结出果实。

它的命令生效了,第二年花期一过,这棵桃树浑身上下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桃子。桃树高兴极了,它认为今年可以和核桃树好好比个高低了。

充盈的果汁使得桃子一天天加重了分量,渐渐地,桃树的树枝、树杈都被压弯了腰,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可是桃树不肯放弃即将到来的荣耀,它下令树枝与树杈要坚持住,不能半途而废。

这一天,不堪重负的桃树发出一阵哀鸣,紧接着就听到“咔嚓”一声,树干齐腰折断了。尚未完全成熟的桃子滚落了一地,在核桃树脚下渐渐地腐烂了。

点亮心灯:

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负面情绪,更是损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心理专家建议,当嫉妒心理出现时,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当认清了自己以后,再重新去看待别人,自然就能够心平气和了。

回到起点也是种幸福

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天堂也可以变成地狱。

——弥尔顿

有一个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

少妇哭诉道:“我结婚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艄公又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少妇说:“那时候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少妇听了艄公的话,心里顿时敞亮了,告别艄公,高高兴兴地上了岸。

点亮心灯:

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幸福与坎坷,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