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26023000000030

第30章 情趣幽默——随意成趣,关照身心

女性幽默,尽显风情

杰克在一家饭店里点了一整桌丰盛而又昂贵的饭菜,吃饱喝足后,他让侍者找来餐厅的女经理,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我把钱包忘在家里了,因此我无法在现在把饭钱付给你。”

女经理淡淡一笑:“没关系,谁都有马虎的时候。不过我得记住你欠我这顿饭钱。你看这样办如何?我把你的名字和所欠的金额写到饭店门口的黑板上,好用来提醒我记住。”

杰克表示强烈地反对:“你要是这样做,那岂不是每个路过的人都能看到了?这对我的名声可非常不好!”

女经理脸上依然带着礼仪性的笑容:“哦,不会发生那种情况的。因为我们会在你的名字上面盖上你的皮大衣。”

杰克的皮大衣可要比这顿饭值钱多了。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地付清了饭钱,灰溜溜地离开餐厅。

很明显,杰克就是想要赖账。而那位女经理的目的则是要杰克用价值不菲的皮大衣当做抵押,以此来戳穿他想要赖账的嘴脸。要是直接提出这个要求,恐怕很难得到杰克的同意,而用这种幽默、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既没有对顾客的颜面造成伤害,又维护了饭店的利益。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从本质上来看。幽默很其实是一种社交工具,而女性参与社交的机会比男人要少得多。所以很多人就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女人没必要拥有幽默感,女人的幽默只会显示出她们的轻浮,而女人本应具有的那种神秘感也会被破坏。其实,幽默感之于女人就像之于男人一样重要。女人懂得适度的幽默,会更容易赢得尊敬。由于真正的幽默需要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知识做基础,只有智慧而成熟的女人才能掌握其中的真谛。所以,幽默的女人会显得更加高雅美丽。

即使不需要女人参与社交,但事实上,家庭的生活中,幽默感对女人来说也十分重要。

首先,从幽默感的基础来看,是建立在健全人格之上的。一个人只有先接受自己,并且学会容纳他人和生活中的美好部分,才能够在面对各种不利境界时拥有一份包容,只有这样,才为幽默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其次,幽默感是一种智慧和后天修养的表现,并不是生来有之。它要求人具有豁达的胸襟,自信的风度,也在彰显一个人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要知道,很多笑点具有时效性,错过了时机,便没有幽默可言。而只有那些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并对新事物保有好奇心的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幽默所带来的乐趣。

第三,在处理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时,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这是老生常谈,但对于天生在社交、处世上处于弱势的女人来说,却别有一番寓意。家长里短,邻里之间,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需要作为“一家之主”的女人去处理。运用好幽默口才,那种令人厌烦的纠结与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男人的幽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智慧,女人的幽默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气质。懂得幽默的女人未必美丽动人,但一定是聪慧无比,善解人意。

与男人漫无天际所不同的是,女人的幽默与更多地来源于对生活、对现实的独特理解与亲身体验,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形成的释放。具有幽默感的女人知道自己如何去生活,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化解生活、社交中的矛盾,更明白如何去增添自己的魅力,让自己拥有一个更顺利、更融洽、更自然的社交之路。

有位青年女子一直盯着附近一位男士,让男士感到十分尴尬,也很好奇,打算问个清楚。

男士客气地问:“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曾见过面?”

“我们素昧平生,从未谋过面。”她答。

“那您为什么总是盯着我看?”

“在我眼里,你的样子很像我的第三位男友。”

“是吗?您有过三位男友?”男士随口问了一句。

“不,只有过两个。”

内敛、含蓄、委婉,这就是女性幽默的一种特性。很显然,年轻的女子对该男士已是芳心暗许,但碍与女性的羞涩与腼腆,不好直面表达心意。而运用这种幽默口才,既表明了自己的心,又显示出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即使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也会让对方对其产生一种敬重之意。

幽默的女人会用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并且用巧妙的方式传达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听者粲然一笑,表达者自信有加。女人的美丽与魅力,就在这样的樱唇轻启中表现出来。

巧妙说话,随意成趣

什么是趣味?趣味就是一种魔力,它可以使正在忧伤的人们绽放自己的笑脸;可以让抱怨的人们突然失去了生气的方向;可以让快乐的人更加的放松心境。趣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不会只是单调的黑白色,而绽放出绚烂缤纷的梦幻彩色。巧妙的说话,是创造趣味生活的重要媒介,幽默就是巧妙说话的重要形式之一。巧妙说话,要求说话要懂得圆融,要让人听了舒服,要带来值得他人品尝的韵味。

与人说话要讲究方圆曲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要出口。特别是在某些场合,如果把话说得太直、太透,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者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时,曲线说话的方式就能颇为容易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又不会令对方大失颜面,真是颇有一番戏谑的趣味。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艺不佳,但画画的兴致很高。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每画完一幅画,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县官得意地说:“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此,怕什么?”

那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那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那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天老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那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那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那人:“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那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那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新来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从容周旋,借题发挥,绕弯子似的评论了县太爷的画,趣味十足,却说得非常在理。巧妙地用上复杂问语,使他的戏做得自然而真实。他对付不宜直言的话题的手段实在是高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宜直言”的场合需要我们用心应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张学良将军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危难的关头,是他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殊不知,这位“世纪老人”,从前的少帅,除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上级才能外,还有着极“帅”的口才。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某报记者对张学良将军的采访,从中可以体会到将军口才的过人之处:

记者:“有人说你是花花公子,你是怎样看的?”

张:“我从不是个花花公子,不过现在你们也许可以说我是个花花老人。你们看,我现在花最多时间的地方就是床上,有时候早上11点才起床,吃过午饭又去睡,一觉睡到了3点,你们说我浪漫不浪漫?”

在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后,张学良将军已是一位九旬高龄的世纪老人。在台湾的生活,张学良将军一直在“保护的自由”中生活。可他依旧“大仁、大勇、大智、大寿”。由于张学良是一位历史人物,历史的见证,因而常常有记者的采访。谈话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涉及张学良的私人生活,又涉及历史、现实和政治斗争。许多问题都是十分敏感的。由于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地位,以及目前的现实,张学良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张将军也深知这点,因而对敏感问题,常常机智应对,或巧妙躲开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自嘲调侃,避开敏感话题,巧言对之,妙趣横生,体现了将军良好风度和学识,也给交谈带来了十足的乐趣风味。

趣味说话的修炼秘籍:

1.讲礼貌首先是掌握说话曲直的前提。有礼的人很少直言不讳,其戒慎之心要远高于他人。

2.有些话如果我们不方便说,或者不善于说,可以采用“借他人之言,传我腹中之事”的方法,借用一个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说出,便可以弱化对方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3.根据说话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程度,来选择哪些话曲说,哪些话直说。对待不熟悉的人,当然曲线说话对自己最有利;而对诚挚、大度的朋友说话,大多时候直言比曲言更能获得对方的信赖。

返还幽默,乐趣无限

返还幽默的道理等同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逻辑,是指按照对方的逻辑去理解或推论,由此及彼,物归原主,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这种返还幽默法,要善于抓住对方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接过来去针对对方,即把对方给自己的荒谬语言或行为及不愿接受的结论,经逻辑演绎后还给他,让他无话可说。

餐馆里有一位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老板:“这关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即是“公牛”,让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这位顾客所用的幽默方法就是返还幽默法。幽默的返还,在笑颜中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令对方无言以对。返还幽默法就死一颗糖衣裹着的炮弹,威力强大,却又充溢着语言的无限乐趣。

返还幽默法一般是对方攻击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还击。软对软,硬对硬,不随意加码,加码过重会影响幽默情趣。

有个顽童见到一位老人骑着一头毛驴由城外进来,闲来无事存心想调皮捣蛋一番。 这顽童在老人骑驴朝着他过来的时候,忽然大声说:“喂!你要不要吃方糖?”

老人见这孩子挺有爱心的,于是高兴地回答:“小伙子,谢谢你,我不吃糖。”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说:“我又不是对你讲,我是对你的驴讲!”路人听到了都哈哈大笑。

原本以为老人会因为没面子而大怒,没想到他一愣,随即举起手拍了一下驴头说:“你这坏家伙,刚才我问你有没有驴朋友,你还撒谎说没有,坏蛋!”

他又打了驴子一下,在路人嘲讽那小子的笑声中,扬扬得意地走了。

老人本来以为顽童好心给他糖吃,没想到却引来顽童的调笑,但老人也不是一般人,借机训驴子,将顽童的嘲笑一点不差地返还给了顽童,他在说驴的朋友就是顽童的同时,也意在说顽童就是一头驴。幽默返还,让生活中充满智慧的较量和欢笑的情趣。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要懂得“顺藤摸瓜”、“借竿上树”。

这种方法用于对付那些耍赖之人最有成效,往往能使对方的无理取闹不攻自破,使对方作茧自缚。

一位懒汉去朋友家做客。早晨起床后,自己不但不收拾床铺,朋友替他叠被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饭后,懒汉将碗筷一推,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朋友又得收拾桌子,又得洗刷碗具,懒汉说:“反正下顿还要吃,现在何必洗呢?”到了晚上,朋友劝他把脚洗一洗,这样既讲卫生,又有益于健康。懒汉又耍懒,反驳说:“反正还要脏,现在何必洗呢?”于是,朋友打算惩治他一下。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朋友只顾自己,对懒汉不管不顾。懒汉来到饭桌旁,见没有自己的碗筷,便嚷道:“我的饭呢?”朋友问道:“反正吃了还要饿,你又何必去吃呢?”睡觉的时候,朋友也同样只顾自己,不理懒汉,懒汉见状,焦急地问道:“我睡哪儿?”朋友反驳道:“反正迟早要醒,你又何必要睡?”懒汉急了,叫道:“不吃,不睡,不是要我死吗?”朋友泰然答道:“是啊,反正总是要死,你又何必活着?”问得懒汉哑口无言。

故事中的朋友紧紧抓住了懒汉的荒谬逻辑,顺竿上树,使得懒汉无话可说。

在使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式幽默术时,关键在于抓住对方的语言逻辑,然后以此为基点,推出荒唐的结论,令对方的诘难不攻自破。

返还式幽默让你可以轻松应对他人的刁难,轻易地在辩驳中取胜。它让人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衍生了趣味,让生活在沉重中甩掉烦恼的包袱,充满了智慧与搞笑的情趣。

活用停顿,一文两意

停顿是语言交流中的第一大要素,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

停顿是指口头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谈话、演讲如果不注意语音停顿,是无法传情达意的;如果停顿得不恰当,反会造成表意的错误。因此,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活用停顿,可以让语言表达出更多的意思,惹人笑意横生。

在古文言文中,没有标点标示出应有的停顿,巧妙地改变断句或标点,能使语言的停顿、组合关系以及思想内容发生微妙的变化,因此,很多灵巧之士常用此法大做文章。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一毛不拔。儿子大了,需要读书,他想聘请教书先生,又舍不得多花钱,因此再三讲明他的膳食供给很微薄。可是,当时的一位老先生还是一口应允了。富翁恐怕口说无凭,要老先生写一张合约,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欣然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顿饭时,富翁让佣人端出一碟青菜给老先生下饭,先生说富翁违约:“怎么尽是青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富翁啼笑皆非,连呼上当。

这位教书先生巧用语音的不同停顿,使语义产生不同,巧妙地戏弄了富翁。

适当的停顿,可以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感情,同时,也给听者领会和思索的时间,还可使说话者得到换气歇息的机会。

停顿既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有效交际的需要。从生理上来说,说话者为了换气和让声带作一短暂休息需要停顿;而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为了让对方或听话者听懂一层意思,认识一个事物,也必须有一个从“入乎耳”到“着乎心”的过程,总要让对方有一点点在脑子里“转一转”的时间。通常,一句话之间是否有停顿,在什么地方使用停顿,所表达的意义大不一样,有时甚至意思完全相反。

如,“世上如果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倒霉了。”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方式,如果在“没有了”后停,倒霉的是女人,如果在“女人”后停,倒霉的是男人,意思完全相反。

生活中巧妙地运用停顿,改变句顿,能使表达新意顿增,有出人意料之功效。

有一个小伙子,到友人家做客。因为连续两天,小伙子久久不肯离去。友人很心烦,又不便直说,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小伙子的门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由于没有打标点,小伙子看后,轻轻一笑,朗声念了起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与原义正好相悖。

如此一来,同样文字,两样内容,巧妙地把自己的本意隐含在标点停顿的背后,诱人上当,却又百口莫辩,想想都让人觉得好笑。笑过之后,我们也应该用心学习这一招调趣文字的技巧。

要掌握停顿艺术,还要把握停顿的疏密长短和停顿的气息处理。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涵越丰富,停顿就越多;句子越短,内涵越少,停顿也越少;表现回味、想象等心理状态和凝重、深沉的感情,停顿较多,时间较长;表现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心情,停顿较少,时间也短。停顿的气息处理,必须根据语言的内容合理控制,有时急停,有时徐停,有时强停,有时弱停。这种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停顿训练要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生理停顿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种标点如何停顿的方法的介绍开始进行,逐步深入到个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语流中的间隙停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段训练,录音后逐句评析。

随机套用,化怒为趣

随机套用法就是预先熟练地掌握一些与本人工作生活有关的说话范型,然后灵活地套用,最好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即兴发挥。

随机套用法是先有了故事,然后再创造一个话头,使二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套用这些范型的能力和自由转换这些范型的能力,套用的唯一要求是天衣无缝。

我国古人就很懂得以套用故事说明自己的观点。

惠子做了梁惠王的宰相,庄子想去看看他。有人得到消息后,赶紧跑到惠子那里打小报告:“庄子表面上来看你,实际上是想夺你的位子。”

庄子看出惠子有所猜疑,便不动声色,向惠子说了一则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这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一天它飞过一只乌鸦的头上,那只乌鸦正在吃腐烂的老鼠。乌鸦唯恐鹓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嘎”地大叫一声。

庄子说到这儿,笑嘻嘻地问惠子:“那么现在你也想‘嘎’我一声吗?”

庄子不仅善于灵活套用,而且善于大加发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只有到了可以大加发挥,而且发挥到很幽默的程度,才能说你的幽默感已经有了提高,使你所掌握的幽默知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幽默也就渗透到你心中了。

化愤怒为趣味就是,在特殊情况下抓住时机把愤怒转化为幽默,使愤怒的情绪能够得到缓和,令人在怒火中烧之余笑出声来的。

有一次,一人与一书生外出赶考,住在一家客店。因忙于赶路,清晨两人就梳洗起来。可是店里只有一把梳子和一面镜子。书生嫌那人脏,便有意戏弄道:“梳子你先用左边,我后用右边。”

那人一听很生气,瞅了瞅镜子,遂道:“那这面镜子你先用后面,我再用前面吧!”

书生听后无言以对,自愧不如。

在人际交往中,要使对方化怒为笑不是简单的事,并非只要你荒诞一下,对方的情绪就会轻易转变了,这还得有其他的条件配合才成。懂得幽默说话的人,往往能够在交谈中找到可以让自己反驳的“救命稻草”,让趣味融化他话中的怒气。

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逆境才是生活的常态,顺境是生活的变数,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请放宽心态,懂得用幽默去撷取生活中点滴的幽默乐趣,乐观地看待,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将会在笑声中得到放松、实现成长。

机智游戏,妙语引趣

机智游戏法主要是诉诸理性智慧和感官的情感结合,使人惊叹你的聪明才智,由于能产生许多特殊的意外,给人某种心理预期的失落,从而产生趣味性。机智游戏法就是利用智力游戏的原理和特点,不受理性局限,多加情感的虚幻和自由想象;不在于反应客观的理性之趣,而在于主观的情感自由之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机智游戏是智慧和情趣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能发挥出来,的确为人所欣赏,引起共鸣。

机智游戏法的游戏是通过机智变换成情趣,游戏的目的是为创造幽默服务,让人感到你既有高超的机智,又有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因此,机智游戏幽默应是情趣胜于理趣。理趣是有限的,欣赏时要求对方具有同增的推理能力和速度;情趣不同,一望而知,一目了然。而且人的情感是自发的,因此,一个人的情趣能与一切感觉能力正常的人沟通。

情感和感觉之间的关系千变万化,所以情趣不但易于感受而且由于富于想象,因而也丰富多彩。机智游戏法,人们可以有攻击性也有其目的性。

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途中遇上了一场大雨。当他赶到一家小客店时,浑身已经湿透了。但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走近火炉前。于是他对老板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

老板很奇怪:“马不吃鱼呀。”

这人说:“你去喂就行了。”

老板只得拿鱼去喂马,客店里的人也都跟着前去看稀罕。火炉前的人便少了,这人便坐到火炉边开始烤火了。

旅行者这里是种高超的骗术,也可以说是巧妙地应用了机智游戏法。虽然使众人受骗,感觉到受了攻击,但由于他的幽默感,使众人反而感到自己的愚蠢可笑。“喂马吃鱼”本是十分荒谬的事,而大家出于将信将疑,都想看个究竟,哪知这是一个圈套,等到感觉受骗时,也就趣味顿生,为之一笑。

妙语引趣法,即注重人们由于天真而产生的语言效果,他们以坦诚待人,毫不掩盖地道出真相,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成年人也保持童贞之心,模仿孩子们那种进行幽默思维,同样会产生很强的幽默效果。

20世纪30年代的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付账时,把鞋子一脱,从鞋底抽出一沓钞票交给堂倌。

朋友很诧异,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

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我现在也要压迫它。”

这可真是标准的孩子气的举动,但却是实在的名人的幽默。许多大幽默家和一些怪诞滑稽之事,正是幽默思维压倒了常规思维的结果。假如成人像小孩子那样进行思维的话,就会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耍贫嘴”是种欢娱

前几年有一部叫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电视剧,获得了很不错收视率及市场反响。张大民那种妙语连珠、富有生活原汁原味的“贫嘴”,常常让观众忍俊不禁。什么是“耍贫嘴”?鲁迅先生解释道:“耍贫嘴是北方方言,废话唠叨,油腔滑调的意思。”一群人聚在一起,把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得妙趣横生,这种现象在北方便称之为“耍贫嘴”。

其实“耍贫嘴”只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玩笑方式,摆不上台面,登不了大雅之堂,但要是“耍”的不错,不仅能显示出几分机智和幽默,还能时时锻炼幽默口才。

两个人之间用耍贫嘴的方式进行对话,就如同相声一般,即使不能给旁听者带来笑破肚皮的效果,也能很好地娱乐自己。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能在紧张工作之余,使我们轻松轻松 ,换换脑子,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以便更有效率地进行下阶段的工作。而且耍贫嘴也没有太多的限制,无论幽默感强否,也无论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总归图一乐罢了。

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演员葛优就是一个爱耍且会耍贫嘴的人,在银幕上,他总是以一个贫嘴的形象出现,在生活中,他也同样有着贫嘴的一面。

某天,葛优与朋友在饭店吃饭,中途去了趟厕所,回来时,裤子湿了好大的一块。

朋友奇怪地问:“你喝多啦?怎么还把裤子弄湿了?”

葛优故作无奈地回答道:“别提了,自打我成名以后总这样。”

“为什么?”

“我老老实实地在那方便,可旁边总是有人撒着尿突然转过来大叫:‘嘿,这不是葛优吗!’”

别人尿湿了自己的裤子,这有点匪夷所思。毕竟能自己去方便的都有至少一定的自理能力。就算是看到偶像再激动吧,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不过要是葛优较真地跟朋友解释事实真相,恐怕会越描越黑,干脆,耍个贫嘴,听了之后哈哈一笑,既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也避免了更多的尴尬。

朋友之间偶尔进行一下这样的“耍贫嘴”游戏,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加我们思维的活跃度,对于培养我们幽默的素质和形成良好的幽默感有很好的帮助。

A:“我对吃饭有一些研究,这里面学问不小。”

B:“哦?这里面都有些什么学问?”

A:“吃饱了不饿。”

两个人就“吃饭的学问”进行探讨,最终的讨论结果竟然是“吃饱了不饿”这样一个三岁小孩都知道的浅显常识,反而显得幽默感十足。

在幽默的范畴里,“耍贫嘴”只是其中的一个低级的表现形式,粗犷、无所顾忌是“耍贫嘴”最大的特点。在生活中,“耍贫嘴”会占用我们不少的宝贵时间,但就如同诙谐滑稽、插科打诨一样,能推动我们幽默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带来欢声笑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其中的低级趣味成分,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流行语为你添姿着色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中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趣味的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在香港,人把谈恋爱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北京人谈吃喝用“撮”……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

大多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得很普遍;在演艺圈,“走红”、“领衔”、“性感”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把改行叫做“跳槽”,把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为“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现代则有“爱人”、“那口子”、“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有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等。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流行语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包含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紧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使用流行语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的好感。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时代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下,不至于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使用时代语可增添生活情趣。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谈笑,少不了时代语的点缀。一位男生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的值,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会心的大笑。

流行语是怎么来的?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1.从电视电影里学。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语的妙趣横生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2.从港台语言中学。如“真性格”、“好帅”、“当心公司炒你鱿鱼”,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3.从流行歌曲中学。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唱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相”,灵机一动,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也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了姑娘的好感。再如“不是我不小心”、“我的未来不是梦”、“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斐然。

4.从报刊用语里学。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都偷。”

5.从方言俚语中学。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磨叨”在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叨什么?快走吧。”

当然,运用流行语还必须考虑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谈话背景。

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你可以在搞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更加如鱼得水,“流行语”是语言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是为生活增添趣味的色彩魔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