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即兴口才技巧
26023200000056

第56章 即席谈判案例(1)

艾柯卡成功秘诀

美国汽车业“三驾马车”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拥有近70亿美元的资金,是美国第十大制造企业,但自进入70年代以来该公司却屡遭厄运,从1970年至1978年的9年内,竟有4年亏损,其中1978年亏损额达204亿美元。

在此危难之际,艾柯卡出任总经理。为了维持公司最低限度的生产活动,艾柯卡请求政府给予紧急经济援助,提供贷款担保。但这一请求引起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社会舆论几乎众口一词:克莱斯勒赶快倒闭吧。按照企业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决不应该给予经济援助。最使艾柯卡感到头痛的是国会为此而举行了听证会,那简直就是在接受审判。

委员会成员坐在半圆形高出地面八尺的会议桌上俯视着证人,而证人必须仰着头去看询问者。参议员、银行业务委员会主席威廉·普洛斯迈质问他:“如果保证贷款案获得通过的话,那么政府对克莱斯勒将介入更深,这对你长久以来鼓吹得十分动听的主张(指自由企业的竞争)来说,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说得一点也不错,”艾柯卡回答说,“我这一辈子一直都是自由企业的拥护者,我是极不情愿来到这里的,但我们目前的处境进退维谷,除非我们能取得联邦政府的某种保证贷款,否则我根本没办法去拯救克莱斯勒。”

他接着说:“我这不是在说谎,其实在座的参议员们都比我还清楚,克莱斯勒的请求贷款案并非首开先例。事实上,你的账册上目前已有了4 090亿元的保证贷款,因此务请你们通融,不要到此为止,请你们也全力为克莱斯勒争取4 100万美元的贷款吧,因为克莱斯勒乃是美国的第十大公司,它关系到60万人的工作机会。”

艾柯卡随后指出日本汽车正乘虚而入,如果克莱斯勒倒闭了,它的几十万职员就得成为日本的佣工,根据财政部的调查材料,如果克莱斯勒倒闭的话,国家在第一年里就得为所有失业人口花费27亿美元的保险金和福利金。所以他向国会议员们说:“各位眼前有个选择,你们愿意现在就付出27亿呢?还是将它一半作为保证贷款,日后并可全数收回?”持反对意见的国会议员无言以对,贷款终获通过。

中日索赔谈判

我国从日本S汽车公司进口大批FP—148货车,使用时普遍发现严重质量问题,致使我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国向日方提出索赔。

9月30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举行谈判。

日方深知,FP—148汽车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他们采取避重就轻策略:如有的车轮胎炸裂,挡风玻璃炸碎,电路有故障,铆钉震断,有的车架偶有裂纹……

果不出我方所料,日方言词谨慎,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推敲的。毕竟质量问题与索赔金额有必然的联系。我方代表用事实给予回击:贵公司的代表都到过现场,亲自察看过,经商检和专家小组鉴定,铆钉非属震断,而是剪断的;车架出现的不仅仅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而车架断裂不能用“有的”或“偶有”,最好还是用比例数来表达,则更为科学准确……

日方怦然一震,料不到自己的对手是如此精明,连忙改口:“请原谅,比例数字,未作准确统计。”

“贵公司对FP—148货车质量问题能否取得一致看法?”

“当然,我们对贵国实际情况考虑不够……”

“不,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这批车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至于我国道路情况,诸位先生都已实地察看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否定那种属于中国道路不佳所致的说法。”室内烟雾弥漫,谈判气氛趋于紧张。

日方转而对这批车辆损坏程度提出异议:“不至于损坏到如此程度吧?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也是不可理解的。”

我方拿出商检证书:“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拍摄的录像,如果……”

“不,不,不!对商检公证机关的结论,我们是相信的,无异议,我们是说贵国是否能作出适当的让步,否则,我们无法对公司交代。”

对FP—148货车损坏归属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日方一位部长不得不承认,这属于设计和制作上的质量问题所致。

初战告捷,但是我方代表深知更艰巨的较量还在后头。索赔金额的谈判才是根本性的。我方一位代表专长经济管理和统计,精通测算。在他的纸笺上,在大大小小的索赔项目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这就是技术业务谈判,不能凭大概,只能依靠科学准确的计算。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不紧不慢地提出:“贵公司对每辆车支付加工费是多少?这项总额又是多少?”

“每辆10万日元,计58 400万日元。”日方又反问:“贵国提价是多少?”

“每辆16万日元,此项共95 000万日元。”

久经沙场的日方主谈判淡然一笑,与助手耳语了一阵,神秘地瞥了一眼中方代表,问:“贵国报价的依据是什么?”

我方将车辆损坏的各部件,需要如何维修加固,花费多少工时,逐一报出单价。“我们提出这笔加工费不高。如果贵公司感到不合算,派员工维修也可以。但这样一来,贵公司的耗费恐怕是这个数的好几倍。”

日对此测算叹服了:“贵方能否再压一点?”

“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可以考虑。贵公司每辆出多少?”

“12万日元。”

“13万如何?”

“行。”

这项费用日共支付77 600万日元。

中日双方争议最大的项目,是间接经济损失赔偿金,金额高达几十亿日元。

日方在谈这项损失费时,也采取逐条报出。每报完一项,总要间断地停一下,环视一下中方代表的反应,仿佛给每一笔金额数目都要圈上不留余地的句号。日方提出支付30亿日元。

我方代表琢磨着每一笔报价的奥秘,把那些“大概”“大约”“预计”等含糊不清的字眼都挑了出来。指出里面埋下的伏笔。

在此之前,我方有关人员昼夜奋战,液晶体数码不停地在电子计算机的荧光屏上跳动着,显示出各种数字。在谈判桌上,我方报完每个项目和金额后,讲明这个数字测算的依据。在那些有理有据的数字上,打的都是惊叹号。最后,我方提出赔偿间接经济损失费70亿日元!日方代表听了这个数字后,惊得目瞪口呆,老半天说不出话来,连连说:“差额太大,差额太大!”于是,进行无休止的报价、压价。

“贵国提出的索赔额过高,若不压半,我们会被解雇的。我们是有妻儿老小的……”日方代表哀求着。

“贵公司生产如此低劣产品,给我国造成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呵!”继而我方又安慰道,“我们不愿为难诸位代表,如果你们做不了主,请贵方决策人来与我们谈判。”

双方各不相让,只好暂时休会。

即日,日代表接通了北京通往日本S汽车公司的电话,与公司决策人密谈了数小时。接着,谈判开始了。先是一阵激烈鏖战继而双方一语不发,室内显得很沉闷。

我方代表打破僵局:“如果贵公司有谈判的诚意,彼此均可适当让步。”

“我公司愿付40亿日元,这是最高突破数了。”

“我们希望贵公司最低限度必须支付60亿日元。”

这一来,使谈判又出现了新的转机。但差额毕竟是20亿日元的距离呵!后来,双方几经周折,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中日双方最后的各报金额相加,除以二,等于50亿日元。除上述两项达成协议外,日方愿意承担下列三项责任:

——确认出售到中国的全部FP—148型卡车为不合格品,同意全部退货,更换新车;——新车必须重新设计试验,精工细作和制造优良,并请中方专家试验和考察;

——在新车未到之前,对旧车进行应急加固后继续使用,日方提供加固件和加固工具等。

罗恩斯坦精明过人

让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姐妹俩共享一只橘子,一人一半,妹妹吃肉扔了皮,姐姐正相反,她只是要橘皮做蛋糕。如果她们明白各自的需要,最佳的方案可能是妹妹吃整个橘肉,姐姐拿走全部橘皮,两利相衡择其大、争取满足最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