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26026400000110

第110章 罗隐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曾应进士试十多次,皆不第。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有诗集《甲乙集》。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赏析】

这首七绝可以看成是一首寓言诗,简单明白的诗句下面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罗隐正是想借这样一则故事来寄托自己对于人生的喟叹。

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以极度夸张的口吻说明,不论是平坦的原野还是高耸的山岭,只要有花朵的地方,蜜蜂都可以轻易地到达。这两句用的是赋的手法,单纯进行叙述,而“不论”、“无限”以及“尽”等程度副词的运用以及夸耀的口吻,会使得初读此诗的人以为诗人是在赞叹或者说羡慕“占尽无限风光”的蜜蜂们。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问句。蜜蜂终日在“平地”与“山尖”之间穿梭,辛辛苦苦地采花酿蜜却不知道这份甘甜将由谁享有。诗人表面是在发出疑问,实际上却是在慨叹蜜蜂辛劳而无所得的命运。这两句前后相连发出议论,但诗人将议论的重点放在了后一句上。“采得百花”与“辛苦”相对,“成蜜”则照应于后文的“甜”前后两句虽然意思上有反复,但却并不令人感到多余,反而对蜜蜂产生一种深深的怜悯同情之义。

就艺术手法而言,这首诗的出色之处在于其欲抑先扬的手法,此诗的原意是想对“蜜蜂”虽辛劳一生却毫无所得的命运表示同情或者善意的讽刺,但是诗人却在一、二两句极力赞扬了蜜蜂四处穿梭的“占尽风光”。至三、四两句才引入正题。前面蜜蜂越是风光,后面其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的悲凉也就越加深重。这种写法极大地加强了诗作的表达效果,使其出于平淡,跌宕有力。

就思想内涵而言,终日穿梭于花朵之间的“蜜蜂”,实际上指的是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世人;而“为谁辛苦”一句试图告诫那些终日汲汲于富贵之人,即使是古往今来那些封官拜侯、风光无限的将相们,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不可能在身后还享有凡间的功名利禄。诗作在这里或许带有讽刺的味道,但诗人的善意也显而易见。

【大师导读】

罗隐好谐谑,遇感辄发,其文多取寓言形式,要言不烦,一针见血。

——袁行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