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26026400000124

第124章 秦韬玉

【作者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中和年间从僖宗幸蜀,故于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秦韬玉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贫女

****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①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① 俭:即“险”。俭梳妆,即奇异的装扮。

② 压金线:指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方法,这里为刺绣的意思。

【赏析】

秦韬玉为晚唐诗人,这首诗也是晚唐诗中的名作。此诗写一位女子因为生活贫穷困苦,无人为媒而尚未出嫁,因此满怀苦闷与怨恨。诗人作此诗时沉沦下僚,生活困窘。因此本此也是诗人自伤身世之作,用于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首联中用“****”形容贫家女居住地方的简陋。此句为女子自述身世:因为自己自小就生活在贫困简陋的环境里,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绫罗绸缎。这样的出身,即便想要出嫁也不会有人帮着做媒。这样的情况越想越令人伤情。

颔联为女子对于当今社会风气的感叹,道出了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人会喜欢风雅的姿态与高洁的风格了,因为世人都喜欢当今流行的奇异的装束。“谁爱”即无人爱,“风流高格调”是女子形容自己的外貌和品格,可见女子是欣赏自己,虽自伤却自持。

颈联写贫妇并不打算迎合社会的潮流,而是决定保持自身对于美的追求。她在说自己十指纤纤,能够做得一手好针线,能靠自己的本领生活,而媚俗女子的双手都拿来日日描眉画眼。贫女不愿意在这方面与他人相比,这是她不甘同流合污要自保高洁的呼声。

虽然女子愿保高洁,但世道如此,女子又想到自己当婚龄而未嫁,不得不自伤而怨恨。因此诗人在尾联写到:“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有着高洁品质的女子寄人篱下,整日为富贵人家的女儿织衣服、绣鸳鸯,虽有十指可夸针巧,却不过都是为他人制作嫁衣,自己只得望而心伤。“苦恨”二字,为贫困待嫁女子直接道出了自己心底的呼声,直白而不强烈,含蓄有致。

贫女之语,语含比兴,伤时未遇,托兴可哀,即为晚唐时寒士沉沦下僚的真实写照。寒士们虽出身寒门,却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一展身手,他们努力地让自己内外兼修,既有美好的心灵与品质,又有真才实干。但世风日下,他们难容于世俗,欲自保清高孤芳自赏,却无人引荐,愤懑不平中尽是哀意。

【大师导读】

此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首言贫居****,素不识绮罗之香,拟托良媒以通意,不免枉已以徇人。亦为之自伤也。喻不可托人荐拔以致用也。且以人情言之,格调之高,未必致爱;梳妆之俭,对所共怜。喻世有才德者则不之用;致饰于外者,则好之耳。五句言不敢以工巧夸世,六句言不敢以描画自骄。未则致其自伤之意。谓吾所最恨者,年年压金线,以作他人嫁时之服,惜我贫居,久不适人,其情于是乎可恻也。

——廖文炳《唐诗鼓吹》

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离妇琵琶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首句以“绮罗香”衬“贫”字。次句以“伤”字立意。颔联上句是自矜身分,下句是鄙弃时俗,颈联是不露才华,下句是不同流俗。末联是伤不得其时,“苦恨”是从“自伤”中来,“压金线”又从“针巧”而来。贫女的拟托良媒,正反映诗人的无人汲引,不能得志。

——喻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