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动了中国经济
26027700000011

第11章 中国经济GDP的数量和质量(3)

同样一个企业,原来老板估价低,新的老板估价高,同样一个面包,卖方估价低,买方估价高,一切的买卖都是一个商品从低价值转移到高价值,也就是物尽其用。为什么同一个企业,不同的老板估价不一样?因为在原来的老板手里,他的行为有各种约束,新的老板也有约束,但约束不一样。新的老板能够做的事,原来那个老板无法做成。新老板将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或者他有融资的本事,有新的技术、新的管理,这些事原来的老板做不到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事上的纠纷,眼界不一样等等),结果一个企业就发生了并购。大家知道并购是当前很时髦的一个名词,大量企业在并购,为什么企业会买卖呢?就是原来老板估价低,新的老板估价高。最复杂的企业的买卖,和最简单的一个面包的买卖,不管什么买卖,通通都是卖方估价低,买方估价高。所以一个买卖构成了,这个东西价格就提升了。企业并购以后新的老板进来,把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对整个社会来讲,企业还是这个企业,但盈利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了,因此所有的交换都是做到物尽其用,这个是交换最奥秘的地方。而且财富的创造不是一个人创造的,一个人不能做交换,必须是两个人。一个卖方,一个买方,两个人做买卖,两个人都赚,这就是财富的创造。

如果没有财富创造,两个人怎么都赚?比如说赌博没有财富创造,4个人打麻将,有赢的有输的,赢的等于输的,加起来等于零,这说明没有财富创造。但做买卖不一样,卖的赚钱,买的也赚钱。中国出口商出口东西到美国,美国进口商从中国进口,中国出口赚钱,美国进口也赚钱,为什么买卖双方都能赚?因为提升了价值,这块是财富的创造。因此双方同意的交换就不存在剥削。一个企业家赚了100万,不是使得社会减少100万,恰恰相反,还有另外100万被别人赚了。因为任何一个交换都是双方同时赚。因此我们对于企业家赚钱不认为他是剥削,而是创造,自己创造的同时也给别人也创造了财富,交易者同样得到了好处。

这些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往往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我们仔细想想,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说交换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由于交换创造财富的这一点被人类明白了过来,不一定要劳动创造财富,交换也创造财富。交换和劳动要一样看待,都是财富的创造。中国改革30年,财富创造增加了十六、七倍,我们有没有多劳动?我觉得没有,早些时每个礼拜工作6天,我们现在一个礼拜工作5天,劳动在减少,但财富在增加,原因是我们有了自由交换。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去年(2010年)总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日本人口是1亿3千万,我们是13亿,正好10倍,所以人均GDP日本比我们高10倍,这10倍我们到哪儿去找?我们还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还能增加10倍吗?完全可能,怎么做到?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GDP的增长受什么限制

GDP的增长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说我们的经济不够自由,有很多不必要的干预,因此存在很多浪费。比如对金融业的看法存在重大错误,改革开始时,认为从广东运香蕉到北京来卖是投机倒把,赚的钱是剥削,因为你没有创造财富,那个时候因为投机倒把抓了很多人。因为他们跑单帮,从广东运各种东西到北方来卖,现在当然废除了。可在金融业方面还有同样的问题,《刑法》175条说,“转贷套利是犯罪”。什么叫转贷,就是我从银行借一笔钱出来,再贷给别人。什么叫套利?我借钱的利息低,借出去的利息高。按我的说法转贷套利是财富的创造,因为提升了钱的使用价值。但按《刑法》175条是犯罪的,你没有创造财富,你赚的钱是剥削来的。,而我认为整个金融业干的就是“转贷套利”的事。金融业没有物质生产,金融业就是提升钱的使用价值,银行就应该把它的钱借给出利息最高的人。

我们还有很多的浪费,金融业是一个大浪费,我们要赶上日本不是没有可能,赶上美国都有可能(从GDP来讲),但要消除旧的意识障碍,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机会。

财富创造出来了,怎么用它?有三个用途:第一当然是消费掉;第二投资,修高速公路,修地铁,修公路、电站,凡是投资都是GDP的创造;第三出口,卖给外国人。这个GDP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但没有享受到,被外国人享受了,他们欠了我们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欠债越来越大,到了二万八千多亿美元。但这些钱我们没有享受到,变成了一个债权,将来怎么用这个钱都是一个大问题。

这里有一个问题,GDP只是讲卖掉的东西,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GDP,卖掉的东西用来消费、用来投资、用来出口的东西是GDP,如果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放在货架上就没有成为GDP,一旦卖掉了才变成GDP。因此我们要GDP有一个高度增长,光有生产是不够的,还要有高的需求,大家把它买了才算创造了GDP。不买,那个东西在货架上不卖掉就不能订货,不能订货工厂就不能生产,不能生产当然就没有GDP创造了,所以GDP一个受生产的限制,一个受需求的限制。

提高GDP的问题在于提高需求

怎么提高GDP?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讲的是生产,其实这不对,应是一个交换的总值。贸易生产要交换卖掉,卖掉之后你要去干什么不管。需求不足会使我们的GDP不能更快的增长,现在的问题在于需求,而不是生产。有一个说法,说你增加了你的购买也是爱国,有钱不花那不是爱国,当然这要看自己的收入水平。

现在全世界的问题是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需求不够,而不是产能不足,这里头有很大的学问。为什么会需求不足?为什么全世界听到有人买东西都是好消息,中国领导人不管到哪个国家去人家都很欢迎,为什么?因为大买主来了。如果人家产能不足还你还要去买,肯定不受欢迎,但现在不是,现在都是欢迎来买,只有中国有点另外。

中国的情况是产能过剩,但也需求不足,所以我们要靠外国人来买,现在采取的办法是人民币不涨价,保持一个低价值,但我们已经过了头了,外部买得太多了。而且我们比较少的从外面进口,更多的是出口,进口很少,差距比较大,每年好几千个亿,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就累积到2万8千亿美元,全世界都要求中国多买外国东西。其实中国有很多可买的东西,过去我们很少买消费品,现在商场里外国的消费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水果、大米有很多都是进口的。

麻辣评说

医疗改革现在碰到很多问题,能不能说这跟我们的市场交换或者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有关,目前私立医院在国内没有太大的发言权,这是不是跟医疗定点、医保定点这些因素有关?教育改革,私立学校也没有发言权,如果牵扯到市场经济,是不是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上述这些问题包括其他的市场经济问题解决,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足够了的话,那政治改革问题是否就不存在问题了?

市场非常好,创造很多财富,但有一个大的缺点:即认钱不认人,因此钱少的人,市场经济对他们很不公平。因为人的需求从生理上讲是差不多的,但人赚钱的能力差很远,姚明去年据说赚了1亿,普通人怎么可能赚1亿,但他有本事,普通人一个月赚2000多就算过得去,因此市场经济对于收入低的人很不公平。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生病没有钱治怎么办,完全市场,没钱拉倒,活该,这当然不可以,因此医疗不能完全靠市场,教育也是一样。教育也有公平的问题,不能说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穷就不能受到教育,如果是,那将来这个孩子也是穷,穷就会变成遗传。

因此对于教育所有人应该有同样受教育权利。这也不是市场能充分解决的,就由政府帮助解决。政府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大多数国家用的双轨制,一方面有政府的保证,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但一免费质量就很差,要排队,看病排队的时间很长,于是就出现了双轨,除了政府提供的,还有市场提供的。我国的教育也是双轨制,现在从托儿所到大学都有私立学校,收费比较高,但能够解决一些市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到底怎样才最好,这个我也不太懂,因为医疗改革是专门的问题,教育改革也是很专门的问题,总得说起来问题在这儿,即由于公平需要,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解决,必须有政府来帮忙,特别是医疗。医疗有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生病者很多东西搞不明白,医生叫我做检查,是否该做,根本不知道,全得听医生,医生说你要去检查就得去检查,有的时候其实不必要,医生有时为了赚钱,是创造出来的需求,不是本身的需求,这样的问题非常难解决。

有没有更好的评价经济的方法?

有一个方法叫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综合了3个东西,一个是GDP,一个是人均寿命,一个是受教育年限。这3个因素作为一个评估方法,还是需要有GDP,人均GDP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东西在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里每年都有人类发展指数的评分,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评分,我国人类发展指数逐渐上升,因为GDP上升,寿命的上升,教育年限这3个重要指标中国都在进步。

谈到GDP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还存在构成的问题?当下我国的GDP有一半是房地产所提供的,如何理解?

从长远来讲,构成有问题,我们国家的构成跟其他国家比较,我们的第三产业非常低,这跟我们的就业状况不好有关,因为第三产业可吸收很多就业,我们国家GDP很多是从投资来的,比如修地铁,修高速公路,修水库。

一条地铁花好几十个亿,能有多少就业?也就是一两千人,一个大水库,一个水电发电站也是好几十亿,但就业人数增加的不多,我们搞的很多大项目,投资很大,但就业并不多,GDP结构在第三产业特别落后,这影响到我们就业的增长。但GDP本身还是不分结构的问题,你这点值得我思考,是不是把结构问题看成GDP质量的一方面,我还没想过,提醒我想想这个问题。

人类的最终目标是幸福,这没有错,但应该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经济学是在解决物质问题,精神方面问题可以用经济学解决吗?

人不光是追求物质生活,物质享受,人还要追求人生的享受,人生享受包括物质享受,但更重要的是懂得除了物质享受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享受,所以我主张大学同学不要光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挣一个高工资,你们还需要懂得人生的享受,要会听古典音乐,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这些都不需要太多的钱,这是培养一个人精神丰富健全的很好办法。

物质享受会饱和,吃好东西吃饱了就不想吃,相反精神享受不会饱和的。如果大家听贝多芬的音乐,越听会觉得越好,没有饱和的时候。大学里的教学,我觉得过分强调了物质方面,教大家将来找一个好工作,一个月多赚点钱,这当然是一方面,但还有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以重视,享受人生,懂得美,懂得音乐,懂得大自然,这些非常重要。

中国百姓并非需求不足,而是购买能力不足,如何提高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如何避免富国穷民现象而实现藏富于民,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中国目前大范围的通胀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胀预期您认为是什么?

我们知道购买力就是我的收入跟真实的购买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储蓄。比如我一年赚两万块,花掉一万五,存了五千,这五千块钱存在银行,银行将这五千块借给了企业家,企业家会用我这五千块,在这个时候,如果我的储蓄跟企业家的投资是相等的话,就不存在需求不足,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的储蓄大于企业投资,如果剩下的钱没用完,货架上的东西卖不掉,这不是像你所说的问题,而是储蓄和投资能否相等的问题。大范围的通货膨胀,特别是2008年、2009年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用多发货币的办法,将项目搞上去,经济是保住了,但为通货膨胀埋下了因素,现在就表现出来了。

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又提高了存贷利率,这些明显是抑制流动性的措施,但央行从未直接承认货币超发,可货币超发已经很明显了。

货币超发是肯定的,因为都有统计,每个月都会发布货币发行量为多少,有3个货币发行量:一个是现钞,一个是加大国际存款,一个是加大定期存款。一般是现钞加国际存款加定期存款,这三个总量加起来大大超过了我们所需要的货币,所以通货就膨胀了,后面有个需要,因为买卖东西需要货币,这个需要大体上与GDP是成正比的,而我们的货币供给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所以造成了通货膨胀。

有人认为低碳的GDP是高质量的GDP,支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有人认为低碳是发达国家加在发展中国家的枷锁,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讲了破坏环境的GDP是低质量的,但这个破坏环境有的是耕地破坏,有的是全球气候破坏,全球气候破坏造成的损害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受到影响,而当地的GDP只有当地人受影响。

为了使全世界气候能够保持稳定,我们有这个责任来减少碳的排放,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发展的权利,实际上排碳权差不多是发展权,不排碳就没有发展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跟发达国家排碳的义务有所区别。现在几次国际会议上讨论的方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义务是有区别的,虽如此,但还有很大的辩论,我国排碳到现在只是一种制约性约束,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原因是我们还需要发展GDP,这个矛盾始终存在,也没有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一个办法,我们只能够凑合着办,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凑合着办的,大家能满意就可以了,要找一个理想的办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