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26029000000008

第8章 不负众望

1.呕心沥血后汉书

曹操安排下去为蔡文姬建造房屋,因为动用了上百人来建造,所以没用上太多时日便完工了。当曹操告知蔡文姬这个消息,并让她可以随时准备着搬过去,而且董祀也继续按照曹丞相的安排在为蔡文姬作着副手。

这房子建在蔡邕夫妇合葬墓的不远处,位置选建的极佳。屋后竹林繁茂,青草郁郁,小花朵朵,当微风拂过,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这景色,让文姬想起了那儿时的大草原,彩蝶飞舞期中,就好似一朵空中盛开的鲜花。竹林沙沙作响,竹节苍劲,显示着不屈服的傲然品性,飘然落下的竹叶随风转动,书写着对大地深深眷恋。竹林旁的一条小溪蜿蜒流经,泉水敲击着岸两侧的鹅卵石咚咚作响,仿佛奏着一曲美妙的旋律。细流之中,竹叶飘然落下,在河中打着转,顺流而下,仿佛是一叶叶轻舟,随水漂向远方,奔向那遥远的希望。

在如此雅致的地方,文姬心中感觉到非常的踏实。既可以在此为父母守孝,也可以专心撰写《后汉书》了。

自从来了这个地方,蔡文姬的心情就比以往好了很多,每日清晨早早地起来就开始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整理工作当中。连年的战乱让大批古书典籍丢失或焚毁,剩下的残卷也都无法阅读,这是曹丞相最为忧心的事情。兴文学,若无书籍典史可依,何谈文学复兴。曹丞相召回自己,便是为了这黎民百姓,为了这前辈后世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蔡文姬就凭借着自己的超群记忆,一点一点回忆着父亲当年的文章,就这样,经过整理,竟然能够一字不漏地回忆起父亲蔡邕所写过的四百篇文章。蔡文姬终日奋笔疾书,不出门户,累了便向窗外望去,望着那竹林悠悠,溪水潺潺。还有自己陪伴在父母身边,心中是那么踏实。

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的在外面过活。与父母共同分享喜怒哀乐的生活似乎,只在儿时那么短短的日子里闪亮过。如今,北方的天下尚还算是太平,自己也终于可以在父母的墓碑附近有一个可以安心居住的处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听不到马啼嘶鸣人哀嚎,听不到乱石穿空涛拍岸,再也不用考虑一夜安眠之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因为,她在经历太久的流浪之后,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

更让人欣慰的是,董祀也来到这个新的住所,时刻陪伴在蔡文姬身边,给予了文姬无微不至的照顾。董祀被曹操安排在蔡文姬身边,协助文姬整理书目,撰写稿件,俨然已成为了蔡文姬的左膀右臂,这让蔡文姬可以专心的从事这典籍的回忆与书写。

去年花红,漫步芳从。今年花红,知与谁同。又是一年春好时,文姬静静地望着那墓边垂柳随风摇曳,柳絮纷飞,这世界如同梦幻一般,蔡文姬想起了自己和父母度过的那段美好幸福时光,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父亲在那高大的银杏树之下教自己勤学诗书,调音奏乐。那一幅幅一幕幕,如同幡影,定格的画面,在脑海之中略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经过了多少年。多少回忆随着时光如烟消散,唯独不能忘怀的便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浓情生活。

听说,鱼儿的记忆只有七天。如果人类的记忆也是如此短暂的话,那么蔡文姬的生活或许会轻松许多。回忆太重,总是时不时地袭来,让她难以呼吸。

人生匆匆地行走在这时空当中,无论是悲伤挫折和磨难,也不论是幸运欢乐和喜悦,在这事世轮回之中,没有人能够逃避,没有人能够抗衡,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命运所安排的不同道路。只是,无论如何,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蔡文姬凝神静心的处在这与世隔绝的环境之中,伴随的只有回忆,回忆那些曾经过目过的文字,书稿。回忆那些让自己或幸福或心酸的一幕幕往事。时光在蔡文姬的笔墨中回环流转熠熠生辉。蔡文姬忘我地沉浸其中,此时的文姬,已经穿越了时光,静静地偎依在父亲身边,听耳畔微风阵阵林涛声声,送来花香朦胧了人生。阳光暖暖的,透过银杏树的光影,照在这石桌石椅上,她好奇的琢磨着这圆圆的光圈,父亲一字一句的教授着蔡文姬古人留下的经典之作,文姬看得出神,听得真切。如今看来,一切是那么的真切,那曾经快乐幸福的味道,不可替代。

沉醉在深深的记忆当中,蔡文姬露出了醉人的微笑,手中的笔依旧在不停地动着,这好似孩童般偎依在父母怀中的微笑,让岁月的长河仿佛都忘记了流淌,这记忆,这不断挥动的笔,铭记了岁月,蹉跎了时光,在这万千世界当中,这笑容,即使再次随时光逝去,哪怕消失得无影无踪,依旧是记忆犹新。

此时的文姬,是如此的幸福,清秀的笔墨,风韵犹存,龙飞凤舞的笔锋好似水墨在这宣纸之上跳起迷人的舞蹈,让人过目难忘。蔡文姬继承了父亲的全才,并在今日,终于得以放阳光大。这是蔡家文化的传承,这是蔡氏精神的递进。蔡文姬为此而感到自豪。

蔡文姬深处幽阁,望着这窗外的景色,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时间在蔡文姬的笔下穿梭,这一晃,便是六年。

六年时间蔡文姬没有离开过这里。这六年,蔡文姬一直守候在父母的身边,用笔墨传承延续着父亲的遗愿,终于完成了心中记忆的那父亲的四百篇遗稿。这都是父亲的心血,她终于没有让父亲的心血白费。

曾经的忍痛割爱,抛夫弃子回归中原,那痛楚终于在心中,化作力量,时刻激励这文姬奋笔疾书。而今,终于是告一段落了。曾经父亲辛苦编撰的书籍,如今在女儿文姬的努力之下,终于已经全部恢复了。

蔡文姬看着这摆满书架的书籍,笔墨香还不时地随着微风从这一本本书籍之中飘逸出来。文姬的双眼湿润了,这么多年,父亲的心血终于完成,这满满的书籍,都是父亲用生命所撰著的,身为女儿的蔡文姬,终于没有让父亲辜负对自己的希望。

与此同时曹操的也一直在向南征战当中,统一全国,一直是曹操毕生的心愿。

董祀和蔡文姬都为这长久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而兴奋雀跃。于是,派了一匹快马,让人即日启程,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曹操。

当曹操听闻史书恢复业已结束,心中甚是兴奋高兴,当即命人将书送到自己这里,一连几日,挑灯夜读。每每看完一章,便或击掌赞叹,或举杯畅饮,对月高歌。甚是感叹蔡邕这旷世奇才的妙文绝世之美。也更加佩服蔡文姬这一代才女的记忆天赋。自古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蔡文姬真不愧为蔡邕的女儿。

一日曹操从外回来,已经奔忙了一天甚是疲惫了。但是,吃过了晚饭。却继续翻开了《后汉书》继续赏读,不时,曹操的妻子卞氏心疼丈夫过于劳累,便端了一杯茶,对曹操说:“已经不早了,不如早些歇息吧。”

曹操抬头看见是自己一直非常尊重的夫人,就说道:“夫人,你看。这是我日夜以求得《后汉书》啊,蔡文姬不愧是蔡邕之女,文笔惊世啊!”

卞夫人很少听得曹操如此夸赞一个人,便也来了兴致。坐在了丈夫的身边,开始一起翻阅这个书。还没有看完一整个篇章,卞夫人就对曹操说道:“蔡文姬真乃一代才女啊!是我魏的荣幸。”

曹操在一边也是连连点头称赞认可。

而蔡文姬这边,则是满屋子的书籍都被曹丞相抬到曹府,蔡文姬看着这些又空了的书架,顿感一阵空旷,取出父亲的焦尾琴,端坐在竹林下,柔指触弦,琴音四起。如同流水般渗入这无边无际的时空当中,蔡文姬心想着父亲,如今父亲蔡邕的诗书被当朝者如此看重,感叹着父亲生不逢时,如若早遇见曹丞相,也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也许自己也就不会流落匈奴。可事到如今,再多假如,也是惘然。

匈奴,文姬琴音一变,又是许多年啊,不知道大草原上的左贤王和两个孩子都怎么样了。一别多年,恍如隔世,这一别,真的就是多年不见,甚至是一世不见,蔡文姬心声悲哀,这闲暇时刻,心中的悲伤又再度袭来,缓缓吟唱到: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

2.情深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想及伤心处,泪眼已朦胧,不知处何地,不晓何时空。万千浓意情,全在心中。

蔡文姬双手抚琴,已经无暇顾忌这泪水,任它肆意流淌,泪水滴落在这焦琴上。这泪水,饱含着对大草原那无法忘却的深深感情。泉水叮咚依旧,伴着琴音,流向远方。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

面对着刻骨的离难,蔡文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付大义之为。而这痛楚,却独留在自己心中,或慢慢消解,抑或是慢慢蚀伤思心。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泪水纵流,用这相思之泪,去洗刷着离别的悲愁。

不知过了许久,蔡文姬停了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董祀已经站立在身旁许久,她回头望着董祀,两人相顾无言。董祀的双眼通红,早已被这蔡文姬的琴声和深情的吟唱所感动。

董祀是懂蔡文姬的,这些年来,文姬一直沉浸在恢复父亲当年的诗书的工作当中,孜孜不倦,靠着那每日的撰写和记忆来让自己不去想起其他的事情。只是如今,这一闲暇时光的来临,却伴随着那思念的苦痛再度袭来。

世人皆以为,始于一见钟情的爱情才是仿佛电光火石的天造地设,殊不知,在感情里最重要的懂得。只有彼此相互懂得,才不会浪费每一份宽容,不会万千讨好而不得其门。为什么有的人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付出一生,却终也得不到对方的敞开心扉的回馈。很简单,因为你就算把整个世界都给对方,也不知道其实对方想要的或许只是一份可以携手相看流云的信赖与坦然。

对于处在婚姻关系中的父亲两个人,则更是如此。

她皱眉,你懂她忧心。

他沉默,你懂他难过。

无需赘言,因为真正的相通是语言无力交流的。

这样的两个人,就算下雨的夜晚里,也可以红妆阁楼听雨中。就算在落雪的异乡,也可以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最不能逃避的,便是自己的心,身处这繁杂的尘世,沉浮也好,隔世也罢,无论你选择怎样的路途去走,无论你不想面对着怎样的世事,每当夜深人静,灯火阑珊的时候,每当自己独处一室的时候,内心中那些不敢面对的,就会都随之而来。或许这份放在心底的情怀是对一个人的牵念,或许是对一种再也回不去的生活的怀念,它们总是在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时刻,悄悄地从心底浮现出来,幻化成那么真切的影像在你眼前展现。纵使让你泪水横流,却也终须面对,无法逃避。

董祀立在这里已经许久了,虽然自己无法体会到蔡文姬在草原十二年的生活历程。但是,听着这蔡文姬发自内心的琴声和口中所吟唱的词句,在董祀心中,这痛苦,就已经感同身受。痛得自己几乎无法喘息。痛得早已是泪水盈眶不能言语。

命运加之于人身的苦难,似乎从不顾及任何同情。让蔡文姬这一个弱女子在这尘世之中独自挣扎,天妒英才,苦难总是围绕着蔡文姬。

父母分别成永世,独处草原今又别。

相思苦痛别至亲,而今思量更伤心。

蔡文姬思念肆意,不能抑制,见到董祀立在旁边,看着归汉路上的知己,内心压抑再也无法控制,拥着董祀大哭起来。多少年了啊,远方的孩子如今过得怎么样?这未知的思念之苦,是那么的煎熬这自己的心。

董祀此时没有言语,因为他知道,闲杂任何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时间,除了相聚还有什么能够抚平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呢?他静静地拥着蔡文姬,任凭文姬的泪水打湿衣襟。想来也迷茫,自己远去匈奴求得文姬归汉,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若是好事,文姬为何如此伤心的痛苦?若是坏事,为何曹丞相满心欢喜的挑灯夜读那些典籍数目。

一切都无法言喻,矛盾的董祀不知该如何是好。恍惚间,他仿佛听到了蔡文姬曾经在归汉的道路之上吟唱过的词句,加上今日的词篇,这些都是文姬的真心流露,都是蔡文姬用心血滋育而出的诗句。他怎能不动情,怎能不让人闻之落泪,感同身受。

第二天,董祀便早早来到了蔡文姬的住处,文姬正在写着书法,笔墨苍劲有力,气势恢弘,犹如蛟龙戏水,九凤舞天。这感觉,根本不像是一个弱女子能够写得出来的,董祀大为赞叹。

说着,董祀拿出一排诗句给蔡文姬过目。蔡文姬看了之后,大为惊讶,这不是自己曾经吟唱过的诗吗?董祀看着蔡文姬惊讶的表情,对他说:“这是我在你归汉时听闻你在路上的诗作而记录下来的,合在一起一共十八节,刚好是一首完整的诗啊!”

蔡文姬被董祀这份心思所感动,看着自己写的诗句,内心感慨万分。

董祀说:“这诗作,既有汉诗的格调,又有胡笳的乐拍,完美的融合了中原与匈奴两家的特点,在我们当日归来之时,我就已经将它命名为《胡笳十八拍》,赠与魏公欣赏了。”

“这本诗集,我本来是想着自己保存,作为纪念的。可看你昨日,旧情重返。那般伤心,边想着也许我把它私自留存是有些自私的,不如今日赠给你,也算是一种宽慰啊。”董祀看着文姬说。

文姬双手接过这个诗集,翻开扉页,看到里面那些诗句,都是自己当日在归汉途中,伤心难抑的词作。不禁又一阵心痛。但是当手里我着这样一本沉甸甸的诗集的时候,她也感受到了董祀对于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样上心的礼物实在是,于第二个人之处,再无法寻得了。

蔡文姬感于董祀这样的用心,便努力拭干泪水,对他展颜一笑。一是为了让董祀宽心,告诉他自己的情绪只是一时失控,不会一直这样消沉下去。二是,蔡文姬的的确确是想要给董祀一个温暖的微笑。这笑容里,有感激,有依恋。

得到文姬一个许久没有露出的笑容,这个笑容对于董祀来说是多么的难得。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知道这样的安慰并不会让文姬长久地开心。毕竟母亲对于儿女的惦念,不是一本诗集,或者一个拥抱就能消解的。

他在心中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让文姬和她在匈奴那里的一双儿女团聚。

不久后的一天,,曹操召集群臣商议国事,董祀也是早早地就前去等候了。当曹操满面喜庆的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询问到底是为何事。

曹操说:“现在,百姓生活安定平静。我准备宴请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前来我们这里相聚。一来,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军事和政治情况。二来,也算是增进友好关系嘛!”

众人听了之后,有的人赞同,说这事是件好事,可以开创一代先例。有的人坚决反对,在反对的人里面以武将为主,他们认为这样做完全是劳民伤财,还不如用那个钱养几百匹快马。

董祀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倒是显得异常兴奋。因为他心里盘算着,如果宴请的话,那必然会有匈奴的人前来,如果通融一下,或许可以使得文姬和她的孩子们,再次团聚,这样的好事也未可知啊。

想到这里,他便积极地曹操建言说这事一件好事,应该立即筹办,而不再耽搁。曹操心里本就倾向于举办,听闻自己器重的董祀也十分赞同,便当即下令,两个月后举办这个大会。

董祀心里乐开了花,离开了议事的大厅,他便立即找到了要出访匈奴的使者,嘱托说:“你一定要找到左贤王的两个孩子,让他们跟随使者前来中原。这里有他们的母亲,在日夜思念着,期盼着他们。”

回到文姬那里之后,董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蔡文姬。这一说,蔡文姬变得立刻兴奋起来,好像马上就要看到自己的儿女一样。

自打那天起,蔡文姬每日都起床特别早。认真地梳洗打扮,挑选穿着的衣装。这样的静心准备使得她看上去,容光焕发,似乎重新回到了二十多岁的那些年月。只是,侍者们并不知道情况。还好奇地以为蔡文姬难道每天都要接待客人么?否则为什么穿得那么正式。

这些反应,董祀看在眼里,也担忧在心里。毕竟,离开大漠在中原生活了这么多年,匈奴那里是怎么样的情况还未可知。

而两个月并不漫长的时间,似乎现在看来格外的漫长,越到最后期限的时候,蔡文姬却不怎么打理自己了。只是每日依旧起得很早,然后把头靠在窗边,痴痴地望着窗外,不一会儿,脸颊上就挂了两行长长的泪珠。

终于,一日正午。蔡文姬刚刚吃过午饭,只听门外有董祀的声音呼喊。“文姬,你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文姬连忙步伐踉跄地跑向门外,只见有两个穿着胡服的孩子向自己走来。一个身高七尺,面若朱丹,长相英俊的男孩儿。背后还有一个面如桃花,粉嫩灵巧的小女孩。难道真的是我的孩儿来了么!那男孩看到蔡文姬一身汉服的站在门口,便牵着妹妹几个大步就扑了过来,“母亲,是我,小孤涂啊!”

听到儿子声音的这一瞬间,蔡文姬再也抑制不住汹涌的泪水,一把将孩子们搂到自己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

文姬哭喊着:“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孩子啊。十几年不见,全都长得这么大了。母亲不能在身边照顾你们,看你们一点点的成熟。你们们知道母亲心里的煎熬么。深深的拥抱过后,文姬仔细地看着孩子,一时间竟不知道从何开口,从哪里询问。

董祀在旁边也是被感动得涕泪纵横。还是孤涂更坚强些,他擦干文姬的眼泪:“母亲,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回来了么。您不要伤心了,我们看着好心疼。应该高兴啊!”在一旁的妹妹虽然很小,对于母亲的印象也很少。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任何距离跟时间都无法阻隔的。她牵着文姬的衣角,用单纯的眼睛看着母亲。那样的表情真是让人心都碎了。

这时候,孤涂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母亲。

说道:“母亲,这是父王临终前给我的,说如果以后见到你母亲,一定要亲手交给她。”

“什么?临终?”文姬不禁错愕,她不敢相信阔别了十年之久的,自己的夫君,已经彻底地离开了自己。蔡文姬只觉眼前一阵晕眩,差一点就昏迷过去。她慢慢地拆开信,一字一句地却很难读下去。深重的感情压得她难以呼吸,那么真切的曾经,那么爱的夫君,他们还没有重逢就离开了人世?这让她无论如何都很难接受。

但是,身旁小孤涂和女儿已经长大的事实却又在清醒地提示着她,自己离开他们已经多久,这期间发生的变故实在是无法意料。她思念丈夫,看着这信上的一字一句,仿佛就见到了那英姿勃发的音容笑貌。信在结尾处说道,“兰花仍在,美人未归。”

“兰花仍在,美人未归。”这是怎样的日夜思念,又是多么深的怨念。文姬嘴里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八个字,她恨自己,恨自己竟然如此狠心,抛下丈夫和儿女,只身一人回到中原!她恨苍天,为什么每次让自己体会了安定的生活之后,又将这份幸福从她手里夺走!这样的恨,这样的委屈,更与何人说!

小孤涂站在旁边,感受到了自己母亲的心痛。他说:“两年前,父王在与外族人的征战中,受了毒箭,回到家中却因为中毒太深已经无法救治。父亲在病床上,给母亲您口述了这封信。其实,自从您离开我们之后,父亲每日都要看着那盆兰花,发呆好久,他很想念您啊!”

蔡文姬看到儿子含着哭泣的抱怨,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积郁的痛苦。“我这十年来,又哪一日不是不思念着你们,为你们牵挂,盼你们平安!”

这样的重逢,让人无法不泪流成河。但是董祀知道,悲伤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于是他提议给给孩子们准备午饭了,已经驱车劳顿了这么久,孩子还小,需要好生休息。

蔡文姬这才意识到,便擦了擦眼泪,亲吻了两个孩子后,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房间。让他们吃了饭,之后躺在自己的床上睡。而她就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的脸,不时地抚摸着他们的额头。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脸,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眼,这样亲近的抚摸是多少个夜里,蔡文姬泪打湿的梦境。

“文姬,你还是陪着孩子们睡吧。毕竟,他们明天就要返回大漠了。”董祀劝到

“什么,明天我的孩子们就要离开我了?!”蔡文姬万万没想到,转眼之间的团聚不久就将成为又一次痛苦的分别。她实在是接受不了,也没有任何力气去言语,便颓然地躺在了两个孩子身边,紧紧地抱住了他们。

左贤王的离去,就犹如当年父母双亲的骤然离世一样,给了蔡文姬致命的打击。她仿佛一瞬间老了许多,淡了许多。而眼下唯一的支柱,自己的两个孩子风尘仆仆不远万里的从匈奴赶来,却只能匆匆见上一面,就要再次离开。“苍天啊,你为何对我这般残忍啊!”蔡文姬无力地喊道。

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样的痛苦,有几人能够经受得了?这样的折磨,有几人能够承受得住?

身在中原得见亲,

未料往事成悔因。

生离死别一般痛,

恨不分身两相音。

3.情相悦梅开二度

寒风不会因为春花的不喜而不再呼号。

分别不会因为重逢的喜悦而不再悲哀。

没想到,短暂的重逢过后蔡文姬竟然要和自己的孩子们再次分别。只是,这次蔡文姬是真的经受不住了。她没有亲自目送孩子们离开,只是在翌日清晨,孩子们睡醒之后,给孩子们做了早饭,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便默默地在心里落着泪。当使者过来接孩子们的时候,蔡文姬抱住孩子,说道:“要保重,要成才。”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只留下这两句话,六个字,和两个泪流满面的孩子。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飞逝,与孩子分别的伤痛也逐渐减轻了许多。当平静下来的时候,蔡文姬也会经常发问,为什么自己的命运是这么的坎坷不平。但是,想到如今已经这般年龄,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青春。而自己曾经深爱过的人,也都一个个地离开了自己。仿佛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世间流浪。不过,这时候她也会想到董祀,这个陪伴了自己这么久,依然还是如当年一样细心温柔,稳重可靠的男人。

蔡文姬已经多次被董祀的这个有心之人深深感动。这次与两个孩子的重逢,更是因为他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而如果没有他董祀对自己的关爱,也许她直到生命的尽头,都见不到自己在大漠的孩子,都看不到左贤王给自己的信。这样宽宏的情深,蔡文姬怎么会不清楚。两人相处已经多年,自文姬归汉,到今日书成,两人一起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在那归汉的路途之上,蔡文姬就深感董祀对自己的悉心照顾。想归汉时期,自己举目无助,伤心欲绝,又是董祀在这一个时刻给予自己希望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每一句激励的话无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蔡文姬在伤心时刻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继而化悲愤为力量,才有了今日不辱先父遗愿的大作为。蔡文姬视董祀为知己,自己内心的烦苦,只有与董祀说。可以说,到现在来说,她对董祀的依靠已经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或许这样不可替代的依赖就是一份独特的爱。

而有了这份爱,她的心里少了许多阴霾,多了些许期待。而她相信呢可以走向自己新的人生。

冬去春来,夏又至,这又是一个万花盛开,争芳吐艳的美好时节,大地散发着勃勃生机。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热爱大自然的蔡文姬在如此好的时光里,自然不能放过这美好的季节,怎能不去亲近这伴着自己一起成长的自然。于是,蔡文姬选择了一个天气晴朗,清风拂面的清凉一天,便邀请董祀一同外出游玩,董祀也是在家中憋闷无趣,便一口答应。

邺城郊外,绿树成荫,路两旁各色鲜花开得正艳。不时有彩蝶蜜蜂飞过,忙着食粉采蜜。蔡文姬和董祀走在这条望不到边的路上,看着远处重山翠绿,脚下溪水涓涓,两人被这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沉醉在这无边无尽的美好夏日景色当中。两人到处寻找着独具特色的美景,奔走在这山林之中,投入到这大自然宽广的怀抱当中。忘记了时光,蔡文姬已经记不得自己之前是什么时候有这种如此愉悦的感觉了。骄阳之下,踏着清澈的溪水,逆流而上,小鱼从脚边游过,划过一丝清凉,这感觉,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神奇,蔡文姬沉醉其中。

到了下午,已经游玩了一天的两人疲惫不堪,背靠着背,坐在了河旁的一片树荫之下,绿意朦胧,波光粼粼,细细的小鱼不时地激起一阵浪花,引得阳光跳动,波光熠熠。

此时此刻,刚刚还有说有笑的两个人瞬间都沉默了,时光好像在这个时候停滞不前,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静静地感受着对方的心跳,对于董祀而言,此时此刻是如此的幸福,因为自从护送蔡文姬归汉,就没有见过蔡文姬是有过这样开心的笑靥,而他也庆幸自己着能够看见蔡文姬这样美丽的笑容。

董祀的心如同小鹿般乱撞,他知道,自己对蔡文姬的感情,已经不是“知己”这个词所能承载的了,在和蔡文姬相处的这些年,两人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也还因为蔡文姬的舍命搭救才有自己的今日。董祀对蔡文姬,既是佩服又是感激,既是怜惜又是充满了说不清的爱意。

在寂静的时刻,董祀面对着自己的心,思想着自己的所思所感。而蔡文姬此刻也在心中暗暗思忖,她深切地明白,她明白自己对董祀的依赖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在心中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自己精神面临崩溃的边缘,是董祀一语道破梦中人,把自己从无尽的悲伤凄凉之中解救出来,给予了自己坚强的依靠。并在这些年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让自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地完成父亲未完成的遗志,可以不负曹丞相的知遇之恩。如今,这一切的成就,都和董祀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以说,对于蔡文姬而言,董祀就是她心田的活水,时刻浇灌着她的生命,让她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不会被漫无边际的思念之苦所淹没。如果说是蔡文姬搭救了董祀的性命,那么董祀就是拯救了蔡文姬的心田。

两人同时望向了那静静的水面,彼此心中都产生了一种情愫,那对对方深深的依恋。空气中弥漫着爱的味道,此时此刻,他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心,是那么圣洁,是如此地热烈。热烈到两个人都无法抗拒对方发自内心的无边无际的真情实感。这种感觉,在这宁静的午后,在这两人心中,无限升腾。

蔡文姬端庄素雅,不失风范,董祀性情温和,悉心待人。自从董祀身为汉使前往匈奴寻找蔡文姬,见到了阔别中原十二年的蔡文姬开始,董祀的心就没有真正地平静下来,那是来自内心真切的呼喊,尽管董祀因为身份和工作的原因,而一直在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此时此刻,这包含在内心的情感,已经无法再继续控制,在这个美好而宁静的盛夏,这感情像阳光一样,直洒下来。那是他对蔡文姬深深的爱,是这么多年来,对蔡文姬那与日俱增毫无减退的真爱。

两人的手不知不觉地牵到一起,一切顺其自然,蔡文姬的脸羞得红红的,仿佛是那天边的红霞,让人心生爱意。在蔡文姬的心中,同样饱含着这日久而生的情意。两个人在这中原的大地上,相互鼓励支持,相互关心帮助。

他们都没有想过,人到中年,还能如此受苍天眷顾,得到一个知心爱人,已是今生万幸。

人生之中,有那么多的机缘巧合,只是在没有经过之前,那一切超出想象的因果关系,和那暗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让人感叹着造物主的神奇。直到那拨云见日,水落石出的境地,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的坚持,以往的坚强,都是铸就今天这生活的积淀。

两人一同看着那夕阳垂暮,晚霞升起。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言语。那紧紧握住的双手,就是两人爱的最好的证明。

4.鸾凤和鸣成婚配

两人的感情,自明了之后,犹如出生的朝阳,一切又都是充满了希望。多年的磨合,让两人心有灵犀,无需多言,感情自然流露。情投意合之中,双方都有深深地吸引着对方的优点。

此时的董祀,给予了蔡文姬以宽厚的臂膀,给予了蔡文姬无尽的支持和坚强,而蔡文姬把董祀当作了避风的港湾,在这里,她能体会到家的温暖,能感受到这个男人的所传递给她的安全感。

两人把婚事告诉了曹操,曹操闻言,甚是开心。原来曹操也正有此意,毕竟文姬独自一人在中原,孤家寡人,一个弱女子自己生活终究不是办法。而董祀自文姬归汉便一直陪伴在其左右,实属不可阻挡的缘分。如今两人情投意合,相许定终身,曹操自然是高兴不已。当下决定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操办起来。

缘分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却做出了奇迹般的事情,曾经认为一辈子都不会有瓜葛的人,很有可能就真的陪伴着自己一辈子。有的认为很亲密的人,走着走着却散了。缘分来了,便是美好,缘分走了,即使痛苦,也依旧是美好。于是,那时光,便成了绝佳的良药,世间万物,无不充斥在其中,无不受它的影响。慢慢的,逐渐的,泪水已经流干,伤痛开始愈合,新的生机和活力再度从人们的心中迸发。

人是不甘寂寞的,平淡如水的生活,哪怕是修得正果的人,也是难以忍受的,何况是在这尘世之中沉浮漂泊的人们。乱世之中,蔡文姬和董祀两人相处在一起,共同面对着风风雨雨,在时光的前进当中,两人积淀了深厚的友谊,而这友谊,又随着时见的飞转流逝,升华为难能可贵的爱情。

曹操曾设想要给两位功臣的婚礼以国婚为标准,但是蔡文姬和董祀却极力反对。相反蔡文姬要求婚宴要低调进行,因为她并不想铺张浪费,国婚之礼的确美好,但是,现在全国虽然已经安定,正是出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如此大动干戈,有损于曹丞相在百姓心中的清廉形象。

曹操对于蔡文姬的想法非常感动,没想到蔡文姬会考虑得这样周全,于是对蔡文姬更加钦佩。赏赐给了蔡文姬黄金百两,还有一套白玉的文房四宝。蔡文姬婉言谢绝了那百两黄金,收下了文房四宝。这墨宝而言,对于文姬,更是有着无尽的价值。

这是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来得无声无息,却热热烈烈,看似简单,却铭心刻骨。这感情,是两个人日积月累的情感积淀,是多年来,两人相互理解与支持而得来的果实。婚宴之上,二人对月膜拜,牵手共祈祷,立下美妙的誓言,人们祝福着这对郎才女貌的佳配。

曹操看在心里,十分高兴,对于自己把蔡文姬从匈奴救赎归汉,而让文姬遭受的内心煎熬而言,今日蔡文姬的脸上那羞涩的笑容,也终于让曹操的那一直亏的心,好受了一些。

曹操之所以听说了董祀要和蔡文姬成亲,而一口答应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吧!人生来便有愧疚之心,因为性本善的人性之中,蕴藏着正道。不过,凡尘杂念的干扰,让人们有的时候不得不做出违背正义原则的事情。人们妄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时却不惜以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是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万事皆矛盾,人心善恶,做了恶事,遭受到内心的煎熬。曹操这一代枭雄,凭借着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为人准则,在这乱世之中谋得权势,而蔡文姬,却因为这而抛弃自己对于大草原浓浓的感情,回归中原。虽然最终完成父亲的遗愿,让回归中原更加具有意义,但是离别时忍痛斩断自己与草原那十二年之久的情感,是何等的痛苦。曹操内心也存在愧疚,只是纵观大局,他不得不这样做。如今看着蔡文姬再次获得了幸福,这内心的煎熬也消减许多。

也许那晚,这简单而又庄重雅致的婚礼上,除了这对新人感到幸福之外,曹操也许便是最开心和释然的一个人了。

董祀和蔡文姬婚后,便离开了那所郊外的房子,在邺城之中的一处宽敞的院宅内住下。两人将这院宅打扫修葺的淡雅悠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最多的便是那些传承文化的书籍。庭院之中,一颗桃花树开得正艳,粉红的桃花在茂盛的绿叶之中点缀着,清风拂面,桃花幽香。夫妻二人时常坐在桃树之下,吟诗赋对,每每对到绝妙的好句,便相视而笑。这世间,还有什么会比这情投意合的夫妻二人更幸福呢?

琴声悠扬的从院中飘然而出,消散在深深的小巷之内,路人偶有经过,忽闻迷人琴音,无不驻足聆听。或喜或悲,全凭听者的心灵与这琴乐的共鸣之处。

就这样,时光总是不停地在人们的身边略过,在人的眼角留下岁月的痕迹,转眼之间,这幸福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文姬在经尽人生漂泊后,终于再次尝到了细水流年里的欢欣。

回想蔡文姬的三段感情生活。第一段,那年她是豆蔻少女心怀春,而与玉树临风的卫仲道亦是初次相遇,便双双坠入爱河。他们天真纯情,本以为可以白头偕老,可哪里料得到,自己心爱的夫君竟然在天灾之中离去。

第二段感情,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被异乡的左贤王拯救不说,竟然还获得他的爱慕,最让人惊奇宿命的神奇之处,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爱情面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琴瑟和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草原上。就如那随风飞舞的沙儿,缠缠绵绵得飞往天涯海角。

第三段感情,就如雨后的彩虹,虽不曾美丽的壮观耀眼,但是别有一种清新雅致之感。在人到中年之时,能遇到一位灵魂相通的爱人,是有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也许是在蔡文姬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一份难得的甘甜。

男人的传奇,多数时候是体现在他的丰功伟绩之上。有战死沙场的荣耀,有挥斥方遒的豪气,有两袖情分的廉洁,有梅妻鹤子的情趣。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讲,社会并不会给予她太多的折磨和历练,如果能做得一手女红,可以遵守妇德,那么安安静静在静好岁月之中,相夫教子,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可是对于蔡文姬来说,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蔡文姬正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女子,她不仅经历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少有的三次婚姻,而且三任丈夫对她都是全心全意的爱恋。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靠她的美貌和气质就可以达到的。更主要的理由在于,她饱满的才学和深刻的涵养,让她就算在兵荒马乱的风尘之中,也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