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26038000000040

第40章 救赎篇 天使就在你身边(6)

后来,果然如穆尔所说,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渐渐地超过了罗素。当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时,他坦率地说:“因为罗素已经没有问题了。”

看来,对于一个求学的人来说,能够提出问题来是很重要的,这说明他一直在思考。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哪怕是没完没了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老师根本回答不上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而这远比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在国外,有许多教师把能激发学生提问看成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如果学生们能够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就说明这个老师的教育方法高超。相反,如果哪位老师的课堂非常安静,学生们都倒背双手在驯服地听课,这位老师的奖金恐怕就没有了,因为在大家看来,这一定是一位非常无能的教师。一位联合国的教育官员来中国视察的时候曾经说过:越是落后的国家,学生的课堂就越是安静。这话不能不使教师深思。

要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是需要一些技巧和功力的。孙云晓建议教师们或许可以试一试下面几种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曾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同样,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思考,更无法迸发出耀眼的创造的火花。所以,优秀教师要及时发现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然后在这方面启发他。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鼓励学生经常提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惧怕学生提问题,或者讨厌学生提问题,那么这位老师的学生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聪明的老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即使有许多问题老师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探讨和解答,在共同的探索中您会和孩子成为朋友的。

经常问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常选择一些适当的问题询问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智慧。但在选择问题上要慎重,要尽可能用一些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也就是说,您的问题最好会有多种答案,而不是唯一答案。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容易给学生启发。在自然的环境里,孩子们的思维往往会比较活跃,思考问题也会多一些。

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想起新加坡的一堂语文课。一位老师正在认真地讲解,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老师要求学生们听讲后当堂写作文。可这时,老师发现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丝毫没有拿出笔来写作文的意思,他正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褐色的小甲壳虫。

善于观察的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他一边继续讲解,一边示意那位学生把小虫子收起来。

下课了,那个学生以为这回准要挨批了。但出乎意料地,老师却没有批评他,而是温和地问他:“你的那只可爱的小甲壳虫是从哪里弄来的?它有什么用途?”那位学生一听老师这样问,赶紧骄傲地告诉老师,这种虫子其实很少见,他是在植物园的一簇树丛中找到的。他之所以上课的时候把它拿出来,是因为他正在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于是,这位老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是怎样捕捉、怎样饲养甲壳虫的。结果,这位学生写出了一篇很有情趣的作文,并且因此而爱上了写作。

无独有偶。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也是个很淘气的孩子。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亲眼看一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套住了学校附近的一条狗并把它宰杀了,把狗的内脏一件件分离、分割、观察。谁知这下可闯了大祸,原来,这条狗正是校长的心爱宠物。当校长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恼火,心想:这些学生简直无法无天了,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可究竟怎么处罚这些淘气的学生呢?校长陷入了深思。

第二天,校长把麦克劳德叫到了办公室,问他是否知道自己错了,又问他想接受怎样的处罚。麦克劳德吓得不敢说一句话。最后校长决定: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没想到,校长竟然采取了这种令自己喜欢的方式惩罚他。他欢天喜地地跑回家,认真地画起来,并按时把画好的图交给了校长。

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但麦克劳德却因此而爱上了解剖学,也因此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后来他终于成了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当英国亚皮丹博物馆决定收藏麦克劳德一些作品时,麦克劳德说,正是校长的一片苦心使自己真正开始热爱解剖学的。于是,那两幅幼稚的图画便成了珍贵的纪念品,被收藏在亚皮丹博物馆。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完全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乐趣。像上面所介绍的两位老师,他们就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当一个孩子真正热爱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当然也就谈不上压力了。应试教育之所以存在弊端,就是因为它在强迫许多学生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让学生热爱学习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鉴于上述原因,孙云晓有如下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孩子大多是在犯错中长大的,当老师看到淘气的学生时,不要发火,或想着怎样处置那些学生,而应先看看在孩子的行动中有没有一些可爱的地方。有时,孩子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他们发现。

对学生的行为因势利导。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以后,就要给予引导。比如,像我们介绍的两位老师那样,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他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挥才能的心境。

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鲜”的知识。学生不爱学习,大多是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不实用。如果教师能够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实用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真正的人至少应具有这样几个能力:即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与非,从而决定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然而,北京市小学生作文比赛的评委们在阅读了大批参赛作文之后,却发现相当多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没有自己的语言,作文雷同现象严重,连谁抄谁的也分辨不清。评委中有好几位特级教师,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准是为了获奖,老师给学生准备了范文。这样的事太多了!

的确,为了应付关系命运的考试,谁还敢有什么创造性?只要得高分就行了。所以,教学参考书本是教师用书,学生们却千方百计买来苦读,力求答案与老师的一模一样。可以说,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导致了孩子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语言。

日本某公司举办国际“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其主题词是“发挥您的创意,画出您的设计,从最简单的设计到最不可思议的想法,您可以尽情地设计、发挥,把您的理想、梦想、甚至幻想拿出来与世人分享”。北京8所高校和12所中小学的1366名学生参加了此项大赛,其中不乏名牌高校和重点中小学的学生,如清华大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中关村一小等。然而,从大赛评审的结果来看,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和季军都被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北京赛区仅获一项纪念奖,而这项名为“宇宙旅行健身宝”的设计在国内评奖时获第二名。《中国青年报》为此向社会提出:“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哪儿去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实际上,这种现象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如果从评价标准入手,鼓励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大胆探索,那么,学生自然会相信自己独到的发现,而使其终生受益。在这些方面,任何教师都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北京有些教师独立开设“海阔天空课”:让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应当说,引导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每位教师起码的职责之一。

因此,孙云晓特别给教师下列建议: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学生会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或者问教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觉得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对学生厉声呵斥,这样就把学生的胆量吓小了,使他们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首先要求教师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持鼓励、赞赏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胆量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看法。

不用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学生之所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核心是因为教师经常给他们一些标准答案,凡是不符合标准答案的都算错。这样,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往往不敢不按照标准答案去解答问题。要解放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就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孩子,鼓励他们创造、探索和想象。

给学生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有的教师曾经开设“海阔天空”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父母也可以挤出一些时间,在家庭里和孩子一起聊天,让孩子谈谈学校里的情况,以及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看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谈谈对一些国家大事的看法。

教师: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孙云晓曾主持“多元文化与青少年的成长”这一课题,访谈了大量去国外参加民宿活动的孩子。他们告别父母和老师,在国外陌生人的家里生活一个月或几天,他们有的被安排到国外的一些学校去上课,了解国外的教学情况。

天津的高中学生吕行军在参加活动后说:

真没想到,人家是那样上历史课的,这在我们中国几乎想都不敢想。可以说,在我到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他们的历史课还会有这样活泼的形式。当时,我们简直看傻眼了,本来语言就有些不同,再加上这样的课堂形式实在出乎预料,所以,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看见黑人学生非常愤怒的样子,我们知道一定是老师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双方打起来了。

正当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老师说出了这堂课的目的和课堂内容。当时,我们这些中国学生禁不住鼓起掌来。

我们在中国上过各种各样的历史课,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老师几乎都是让我们背诵历史年代、人物生平以及各种大事记。这些知识记下来不容易,忘得倒非常快,每次考完试,不到第二天,我就全忘光了。过去,我问爸爸妈妈一些历史知识,他们也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才理解了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老师其实也挺想改变历史课的上法的。比如说,老师曾经让我们像国外的学生一样写一些小论文什么的。但是,长期生活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已经不会写那些东西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敢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我们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只能把这些历史资料拼凑起来,写一些我们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东西。

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被人们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认为教育存在的两个弊端是“讲授式教学”和“储蓄教育观”,他提出应该对学生实施“对话式教学”和“解放教育观”,这种观点正是要求教师不做“独奏者”。

他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讲授”,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学生的任务是听讲,把老师的话储存起来。他认为这种关系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弗莱雷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把这样的教育称为“储蓄式教育”,老师自然是“独奏者”,学生倒成了“旁观者”。他说:“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的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

教育应该是对话性的,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的、真实的、积极的交流。

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来自外界的新刺激接受与否,都必然地经过个体拥有的认知水平、情感系统、意志能力等的筛选和改造。个体不仅要改造新的对象,而且要改造自身,不断遇到矛盾并不断解决矛盾,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的过程。这一理论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演变为辅导地位,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过去,学生一般被迫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在教学语言、内容或安排方面都是如此。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在21世纪,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明白下列几个问题: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用来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用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作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的威严将不再建立在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如何充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之上。教师不仅仅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