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26038400000022

第22章 尾声 乡情悠悠

“我还要回来的!”******离开滴水洞时讲的这句话,久久萦绕在一号楼四周,也久久萦绕在人们的耳际。

人们知道这句话很难表达******那浓烈的眷念故乡之情,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只能找到这朴实而浓厚的乡音。

1910年秋,刚满17岁的******,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离开家乡,前往外地求学。

1918年以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洪流之中,曾多次回到韶山。1921年春,他回到家乡教育亲人干革命;1925年2月至8月,他回到韶山一边养病,一边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元月,他第三次回到家乡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以后,******献身于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争自由的伟大事业,领导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动派没收了他家的房屋和所有财产,逮捕杀害了他的亲人,为了革命,他远离家乡故土,呕心沥血,辛勤操劳,把对故土、对乡亲父老的无限思念与眷恋深深埋在心底,并把这种思念与爱恋化为领导中国革命前进的动力。

1936年10月,******在陕北窑洞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用很多篇幅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和故乡的许多亲友,表达了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眷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曾多次给家乡亲友写信问候和致意。1938年5月26日,******又写信给他幼年时的塾师和堂兄毛宇居,向韶山的乡亲们问好。

1949年刚一解放,******在北京见到了前来探望他的堂弟毛泽连和堂表弟李轲,非常高兴,向他们询问了家乡的许多人和事,并请他们转达对乡亲们的亲切问候。解放后,******还多次托进京看望他的乡亲搭信,向韶山亲友和全体乡亲们问好。

1950年5月,******派长子******回湖南,先在长沙看了外婆、舅舅、舅母,并为外婆祝寿,然后回到韶山专程看望了家乡的亲人和唐家圫曾外祖家的亲戚。他向乡亲们问寒问暖,仔细倾听群众意见,然后将家乡的情况及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带回北京,向父亲汇报。不久,******又派次子毛岸青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了解家乡情况……

1952年,湘潭著名艺人廖春山创作演出的花鼓小戏《放风筝》,在文化部举办的民间艺术汇演中艺惊四座,博得热烈掌声,从而饮誉全国。由他饰演的少女陈凤英天真活泼,体态婀娜,被选送到怀仁堂汇报演出,受到******、******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演出结束后,******激动地拉着廖春山的手说:“你的表演艺术精湛,真感觉有一只风筝飘飘然,倏上倏下,翱翔在春风袅袅的上空,为我了却了思乡之情啊!谢谢你!”

1958年8月,正值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高潮时期,******致信韶山乡政府:“互助合作大有发展,极为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勉励家乡人民大力发展生产,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1961年1月,******派胡乔木到韶山、古城等地调查,开座谈会,了解农村人民公社和办公共食堂的情况;发现了其中的许多问题,随即让韶山率先解散了公共食堂,并在全国作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的决定,随后又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即六十条)……

韶山是******生命的摇篮,是生他养他的故土。这里有他童年时的足迹,有他的“石头干娘”,有他的父老乡亲。这里寄托着他无限的思念。每当他受到委屈和挫折的时候,每当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他就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在这里汲取养分,吸收源泉和力量,去拼搏,去战斗。

“你们走啰,我还要坐下哒!”1966年6月,******在离开滴水洞时,曾留下这样一句话。几多思念,几多留恋!

未料想到,******这一次离开韶山,竟成了他与故乡的永诀!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难忘生他养他的地方。赤子之心,故土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虽再没有回到过家乡,但思乡之情更浓更烈。即使是在重病之中,也曾惦记着故乡韶山,惦记着“西方的山洞”。

1975年,82岁的******曾想到要回韶山看看,有关部门立即通知韶山管理局做好接待准备。工作人员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兴奋地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主席再次回乡。遗憾的是******终因国事繁忙,病魔缠身,未能如愿以偿。故乡人民等待已久的令人欣喜万分的消息也化为了泡影。

1976年7月以后,深受病魔摧残的******躺在病榻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历程。由于******、朱德先后去世以及诸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加重了他的怀念故旧、思念故乡的寂寞悲凉之感。他叫秘书张玉凤找来他早已熟读的南北朝著名骈赋作家庾信的《枯树赋》,让她慢慢地读着,他自己则微闭着双眼,体味着赋中所描述的情景,寄托自己的感情。******记忆力很好,待张玉凤读了两遍后,又叫她对着书,自己费力地一字一句地背诵着: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裹。桂何事而铺之?相何为半死……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用他那微弱的声音,颇有感情地背,又背第二遍,背诵时,他的表情非常深沉而富有强烈的感情。庾赋中那对人间事物的真切、透彻的描写,抒发了******暮年的无限感慨,表达了他对故乡不尽的思念。

1976年9月8日,韶山人民还在做迎接******回乡的准备。谁知9月9日,一代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噩耗传来,韶山人民无不悲痛万分。

如今,******依然安详地躺在北京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中,四周摆满了鲜花。每逢开放之日,成千上万的群众怀着十分景仰的心情,排着长队去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在这长长的队伍中,人们时常可以看到******的亲属,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些身经百战、饱经沧桑的老将军、老干部……

******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虽然不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但他的英灵,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故乡人民的心中,他的音容笑貌如同那巍巍韶峰将永远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韶山******纪念馆有一副对联:“丰碑与江山同在;大纛共日月长悬。”这是对******一生的功绩和******思想的崇高赞美。

巍巍韶峰,郁郁葱葱,矗立在湘中大地,也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您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您的光辉思想将永远照耀人间。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

请听!这是故乡人民的歌声,这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如今,这歌声,这心声仍响彻韶山,响彻湖南,响彻万里山河,在神州大地滚滚回荡。

1991年10月第3稿

2010年12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