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26042600000026

第26章 种子类(4)

葶苈子十五味丸 葶苈子(熬)0.6升,细辛、五味子各250克,橘皮、干姜、当归各200克,桂心、人参、丁香、大黄、商陆根各150克,桑白皮300克。皂荚(肉炙)、麻黄(去节)各100克,大腹槟榔20枚。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10丸,稍加至15丸,煮桑白皮饮下,1日2次。以大便通滑为度主治昼夜咳嗽不断,甚者乃至双眼突出,气即欲断,汗出,大小便不利。注意服此药时忌生葱和生菜。

蓖麻子

【简介】别名“红麻”、“草麻”、“八麻子”、“牛蓖”。一年生或多年生常绿灌木状草本,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

【来源各地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2~5m。茎绿色或紫红色,有****。叶互生,盾状圆形,直径15-30cm,掌状7~9深裂,边缘有不规则锯齿,齿端有腺体。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雄花雄蕊多数,花丝分枝;雌花子房卵形,密生刺状物,3室。花期7~9月,果期10月。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cm,宽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皮,收集种子。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辛。

【用药宜忌】孕妇及脾胃薄弱、大肠不固者慎勿轻用。

【功效主治】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用于痈疽肿毒、喉痹、瘰疬、大便燥结。外用适量,也可入丸散内服。

【验方精选】

1,蓖麻子膏 蓖麻子(去皮,研)、沥青(别研)、黄蜡、轻粉、硫磺(别研)各10克,麻油50克。共研为细末,将油、蜡同文武火熬令蜡溶,入药末搅成膏子,取出时用瓷盒子盛。内服可治肺风,面易生疮;外用时涂于鼻上病点处,可治酒糟鼻。

2,蓖麻子丸 蓖麻仁0.5升,杏仁、菖蒲、磁石、桃仁、石盐、通草各15克,巴豆0.2克,附子0.4克,熏陆香、松脂各2克,蜡1.5克。上先捣草、石令为细末,后入松脂、蜡,合捣,制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每日3~4次,不过3~4日一换,取出时捻转。可治耳聋。

榧子

【简介】别名“香榧”、“玉榧”、“木榧”、“野杉子”。常绿乔木,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

【来源】生于向阳山坡,或有栽培。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

【鉴别要点】树皮灰褐色;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叶坚硬,螺旋状着生,基部扭曲呈两列,线状披针形,长1.2~2.5cm,宽2~4mm,先端骤尖如针,下面沿中脉两侧有黄白色狭气孔带。花单性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椭圆形,有柄;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通常只有1朵发育,基部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1。花期4~5月,果期次年8~9月。种子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3.5cm,直径1.3~2cm。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的种脐,另端稍尖。内种皮质硬,厚约1mm。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

【采收加工】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性味功用】性平,味微甜而涩。

【用药宜忌】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

【功效主治】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用量一般为9~15克。

【验方精选】

1,细榧子49个(去壳),用白糖水半碗,砂锅煮干,熟食。每月上旬空腹服7个,7日服尽。虫化为水,其病即愈。

2,榧子贯众汤 榧子、槟榔、红藤50克,贯众2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每次服药时随吃生大蒜2~3瓣,连用3天。此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能驱钩虫。可治钩虫病。

槟榔

【简介】别名“榔玉”、“宾门”、“橄榄子”、“青仔”、“国马”。常绿乔木,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来源】常栽培在阳光较充足的林间或林边。主产在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达17m或更高,干直立,不分枝。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生于叶束下,多分枝,成圆锥形,基部有黄绿色佛焰苞。花期3~8月,果期11月到次年5月。种子扁球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旁有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性味功用】性温,气微,味涩、微苦。

【用药宜忌】气虚下陷者禁服。

【功效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气。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水肿脚气。用量一般为3~9克;驱虫用量一般为30~60克。

【保健药膳】

槟榔炖鹌鹑

[原料]槟榔、山楂各20克,棒子骨汤2500毫升,料酒10克,葱、姜、盐、胡椒粉、味精等适量。

[制法]山楂、槟榔切片,鹌鹑宰后去内脏及爪切4块,姜拍松,葱切段。同入锅后盖严。武火煮熟即成。

[用法]喝汤吃肉。

[功效]消极散瘀,理气行阻。

[主治]积食不化,胸肋疼痛,痰饮、痢疾等症。

【验方精选】

1,七宝槟榔散 槟榔、密陀僧、雄黄、轻粉、黄连、黄柏、朴消,各等份研为细末,加入麝香5克,和匀再研细。先用葱白浆水洗净,软帛拭干。如疮湿,干掺;如干,小油调涂。可治****或包头内有疳疮,渐至蚀透不愈者。

2,木香槟榔丸 槟榔、黑丑(头末)各100克,木香25克,大黄(半生半熟)50克。共研为末,另加神曲、生姜汁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15克,淡姜汤送下。可治疗小儿食积,也可治痢疾初起,遍身壮热,脓血稠粘。

酸枣仁

【简介】别名“山枣”、“酸枣子”、“大枣”别、“刺枣”。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来源】生于向阳或干燥山坡、平原、路旁。主产在河北、陕西、河南、辽宁。

【鉴别要点】高1~3m,枝节上有直的和弯曲的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3.5cm,宽6~12mm,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花黄绿色,常2~3朵簇生于叶腋。萼片、花瓣及雄蕊均为5出数;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花期4~5月,果期9月。种子扁圆形或长圆形,长5~8mm。宽4~6mm,厚2~3mm。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微有光泽,一面中央有微隆起的纵线,种子一端有小的凹陷种脐,另端有点状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边。种皮硬,剥开后可见半透明的胚乳粘附于内方,黄白色,富油质。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的红软果实,除去果肉,晒干,碾破枣核,取出种子,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酸。

【用药宜忌】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郁热者、肝旺烦躁,肝强不眠者、有实邪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性多润滑易泄者,慎服!

【功效主治】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用量一般为9~15克。

【保健药膳】

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25克,粳米0.3升。

[制法]炒酸枣仁令黄,研末,以酒0.3升浸汁。

[用法]晚睡前吃一小碗。

[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止汗。

[主治]中风,筋骨风冷顽痹,或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

【验方精选】

秘传酸枣仁汤 酸枣仁(泡,去皮,炒)、净远志肉、黄耆、莲肉(去心)、罗参、当归(酒浸,焙)、白茯苓、茯神各50克,净陈皮、粉草(炙)各25克,上药水煎陈汤。每服20克,水1杯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瓦煎7分熟,临卧1服。一日3次。可治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惚,夜卧不安。

薏苡仁

【简介】别名“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来源】生于河边、溪涧边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各地有栽培,以福建;江苏、河北、辽宁产量较大。

【鉴别要点】秆直立,高1~1.5m,丛生,分枝多,基部节上生根。叶互生;叶片长10~40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阔心形,中脉粗厚明显,边缘粗糙。叶舌短,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自上部叶鞘内侧抽出,1至数个成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花期7~8月,果期9~10月。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偶有残存的淡棕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采收加工】秋末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外壳,除去外皮,收集种仁。

【性味功用】性凉,气微,味甘、淡。

【用药宜忌】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功效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用量一般为9~30克。

【保健药膳】

薏苡仁饭

[原料]薏苡仁。

[制法]加适量水煮饭。

[用法]当饭吃。

[功效]除痹健脾。

[主治]周身发冷。

【验方精选】

薏苡仁浸酒 薏苡仁250克,牛膝(去苗)250克,赤芍药、酸枣仁(微炒)、干姜(炮裂)、附子(炮裂,去皮脐)、柏子仁、石斛(去根)各150克,甘草(炙微赤)100克。各药锉细和匀,以生绢袋盛,用酒2斗,浸7宿。每暖服1小杯,不拘时候。酒少旋添,味薄即止。可治肝脏风,拘挛,不可屈伸。饮此酒忌猪肉、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