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26042600000031

第31章 木皮类(1)

苏木

【简介】别名“苏方木”、“红柴”。灌木或小乔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心材。

【来源】生于高温多湿、阳光充足和肥沃的山坡、沟边及村旁。产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鉴别要点】树干有刺。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略不整齐,花瓣黄色,最下1片较小。荚果偏斜倒卵形,扁平,木质,顶端斜截形,有喙,红棕色,有光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有锥刺状托叶,叶轴有棘刺花期6~9月,果期次年夏季。心材长圆棒状,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红黄色或棕黄色,具刀削痕和枝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有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质坚硬。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性味功用】性平,无臭,味甘、咸,微涩。

【用药宜忌】血虚无瘀者、大便不实者及孕妇忌服。

【功效主治】解血破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用量一般为3~9克。

【保健药膳】

人参苏木汤

[原料]人参10克,苏木11克。

[制法]水煎。

[用法]加陈酒2匙冲饮。

[功效]解血破瘀,消肿止痛。

[主治]产后败血冲肺,面赤呕逆,喘急欲死。

【验方精选】

苏木酒 苏木(椎令烂碎)100克。用酒2升,煎取1升,分3服,空腹、午时1次,夜卧时1次。可治跌打伤损,因疮中风。

沉香

【简介】别名“土沉香”。常绿乔木,幼枝有疏柔毛。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来源】生于中海拔山地、丘陵地;有栽培。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鉴别要点】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绿色,花萼浅钟状。花期4~5月,果期7~8月。呈不规则块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一般长5~20cm,宽2~5cm,厚约1cm。块片一面坚实,木质,有凿削痕,淡棕色,间有棕黑色微显光泽的斑块或小点(系分泌物);另一面系树脂渗出固结面,土黄色,凹凸不平,有裂纹,并见蜂窝状小孔。质硬,大多不沉于水。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削去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阴干。刨片或磨细粉用。

【性味功用】性微温,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用药宜忌】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中气虚弱气不归元者、命门火衰不入下焦者,慎服。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用量一般为1.5~4.5克。

【保健药膳】

沉香羊肉丹

[原料]沉香、牛膝、干地黄、木香、韭子、菖蒲、覆盆子、木瓜、北五味子各50克,羊肉(去筋膜)500克,葱白1把,苁蓉、枸杞子、山药、茴香、陈皮各50克,花椒、青盐、破故纸(炒)、远志、生地黄各25克,麝香5克,胡桃肉100克,鹿茸(酥炙)20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30丸,空腹以盐汤送下。

[功效]升降阴阳,调理三焦。

[主治]阴阳失调,元阳亏损者。

【验方精选】

沉香海金砂丸 沉香10克,海金沙7.5克,轻粉5克,牵牛头末50克。研为细末,研独颗蒜如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食前煎百沸灯心、通草汤送下。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

降香

【简介】别名“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乔木,为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心材。

【来源】生于中海拔地区的山坡疏林中、林边或村旁。产于海南。

【鉴别要点】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披短柔毛;树皮褐色,粗糙;小枝近平滑,具密集的苍白色皮孔。羽状复叶互生;叶9~13,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小叶较小,阔卵形,侧脉和网脉于两面略凸起。圆锥花序腋生;萼钟状,5裂,上部2裂齿短阔;花冠蝶形,淡黄色或乳白色,各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枚,1组;子房狭椭圆形,具长约2.5mm的柄。荚果舌状长椭圆形,长4.5~8cm,宽1.5~1.8cm,柄长5~10mm。种子常1枚,稀2枚。花期4~6月。心材呈长条形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紫红色或褐色,有致密的纹理,纵断面不整齐。质硬,有油性。

【采收加工】全年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性味功用】性温,味辛。气香,味微苦。

【用药宜忌】血热妄行、色紫浓厚、脉实便秘者,俱不宜用。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用量一般为2.4~4.5克。

【保健药膳】

降香龙涎酒

[原料]降香10克,核桃肉30克,龙涎香5克,黄酒适量。

[制法]前3味入黄酒内浸泡10天后饮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5毫升。

[功效]补肾温经,降气止痛。

[主治]肝肾亏损痛经。

【验方精选】

降香桃花散 降香25克,牛膝100克,桃花、红花、大红凤仙花各35克,白蒺藜50克。为末后黑砂糖调,童便冲服。可治痧毒中肾。

檀香

【简介】别名“白檀”。常绿寄生小灌木,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来源】主产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我国台湾、海南、云南南部有栽培。

【鉴别要点】树皮褐色,粗糙或纵裂。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无毛,叶柄短。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花小,多数,始为淡黄色,后变为深紫色。核果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圆形,光滑,有光泽。心材呈圆柱形或稍扁,长50~100cm,直径10~20cm。表面淡灰黄色,光滑细密,有时可见纵裂纹,有刀削痕。质坚实致密。刨片稍弯曲,厚0.5~1mm。

【采收加工】采伐木材后,锯成段,除去边材,阴干。刨片,或劈碎生用。

【性味功用】性温,有香气,味微苦。燃烧时香气浓烈。

【用药宜忌】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功效主治】和胃理气。用于脘腹疼痛、噎膈、呕吐。用量一般为1.5~3克。

【保健药膳】

杜鹃猪肺

[原料]杜鹃叶15克,鲜猪肺500克,冰糖15克,鸡汤500克。

[制法]将杜鹃叶洗净放碗内,加入绍酒、冰糖上屉蒸40分钟,取出用洁净纱布绞汁过滤备用。把猪肺用水冲洗干净,下锅煮透,捞出切片,放入砂锅内,加入鸡汤、葱白、姜片、花椒水、精盐,上火炖熟。拣去葱、姜块,再加入杜鹃汁、味精、香油,开锅盛入碗内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功效]和胃理气,补虚化痰,强心活血。

[主治]脘腹疼痛、噎膈、呕吐。

【验方精选】

八味檀香散 檀香200克,石膏、红花、甘草、丁香、北沙参、拳参、白葡萄干各100克。除檀香、丁香、白葡萄干外,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加檀香、丁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口服,1次2~3克,1日1至2次。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脓。

白鲜皮

【简介】别名“北鲜皮”、“山牡丹”。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来源】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也产。

【鉴别要点】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蒴果5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味功用】性寒,气膻,味微苦。

【用药宜忌】虚寒证忌服。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用量一般为4.5~9克。

【保健药膳】

祛风燥湿汤。

[原料]白鲜皮、乌梢蛇、独活、藁本、黄柏、金银花各9克,白芷、甘草各6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风热蕴表。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主治]****湿疹。

【验方精选】

白鲜皮七味汤 白鲜皮、黄芩、郁金各150克,豉、干葛各250克,栀子10枚,芒消300克。切碎,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渣纳入芒消,分3次温服。间隔一个时辰更服此汤,将息1~2日,合后黄连丸服之。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地骨皮

【简介】别名“杞根”、“地节”、“红月坠根”、“狗****根”。灌木,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另外,同属植物宁夏枸杞的根皮也作地骨皮用。

【来源】生于山坡、田野向阳干燥处。有栽培。主产在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要点】高1~2m。枝细长,常弯曲下垂,有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状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0.5~1.7cm。花1~4朵簇生于叶腋浆果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5~15mm,红色。种子肾形,棕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筒直径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交错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较厚,土黄色,内层类似白色。

【采收加工】全年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味功用】性寒,微有香气,味稍甜。

【用药宜忌】》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假热者勿用。忌铁。

【功效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用量一般为9~15克。

【保健药膳】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皮15克,麦冬15克,面粉100克。

[制作]先煎以上前三味药,去渣取汁,与面粉共煮为稀粥。

[用法]渴即食之。

[功效]清肺,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等。

【验方精选】

地骨皮、人参、柴胡、黄耆、生地黄各75克,知母、石膏各50克,茯苓25克。每服50克加水1杯,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杯,去渣,细细温服,连夜顿服。间服生精补虚地黄丸。可治阴阳不足,午后发热恶风,四肢沉困,小便色黄;又治汗后发热。

肉桂

【简介】别名“玉桂”、“牡桂”、“菌桂”、“筒桂”。常绿乔木,芳香。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来源】多为栽培。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