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执宰大宋
26066900000454

第454章 阳关三叠表寸心

好在郑达他们全都醉酒,听不见师师的喊声,可聂散财却听见了。

这个奉金兵元帅完颜宗翰之命守护劝说李师师的金兵小头目,不知怎么就啼笑起来,心中默默说道:“完颜宗翰毕竟低劣一等,费情巴神也没撼动李师师;吴玠却不一样,一到镇安坊,师师姑娘便主动献身了……”

不知什么时候,李师师醒了,睁开眼睛去看,只见太阳的光线已从窗棂上射进金凤阁来了。

师师一怔,嘴里说道:“该有半早晨啦!”便就爬起身子,方见卧榻一旁躺着吴玠。

“一定是奴家醉迷后相公将自己抱到卧榻上来的!”师师肯定地叙说着,去看吴玠,依旧睡得深沉。

窗外的树枝上传来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师师心头一怔,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郑达和醉酒的兄弟们醒来了吗?他们昨天夜里可是醉得一塌糊涂,才给奴家和相公一个最佳交合的机会;倘若他们当时醒着,那奴家和相公恐怕就不敢在楼梯上那么疯狂……

师师无声地寻思着,脸上不禁泛起红晕。

可昨天晚上,师师和吴玠不啻于光天化日,对了,应该是光天化月。

老天保佑,但愿郑达他们昨天夜里醉酒没醒,奴家和相公的行作没被他们看见……师师在心中想着,瞬间感到一阵沉重。

不行,奴家得去看看郑达他们,要是昨夜晚他们佯装醉迷,知道奴家和相公在楼梯上的勾当,那就把人丢大啦!倘若昨天夜里醉迷,这段时间清醒了,相公就不能在金凤阁就寝,必须择室而安。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树上的喜鹊飞来飞去,偶尔叫上几声。

师师推开郑达他们打寝的那间屋门,见十几个人还在熟睡之中,就连聂散财也爬在卧榻上睡得迷迷糊糊,这才送了一口气,默默念叨:谢天谢地,他们还没灵醒,奴家和相公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师师兴冲冲想了一会,原又回到金凤阁,见吴玠还在嗜睡,便就没有惊动,静静坐在一旁看着他。

吴玠睡得太熟了,太阳又朝中天爬了一节子,吴玠还在昏睡。

师师想将他唤醒,可于心不忍,倏忽,她心生一计,拿出放在衣箱中的蛇跗琴,弹奏起《阳关三叠》来。

师师轻拢慢捻抹复挑,琴韵流动,清越淡远,却听身后响起一声:“师师弹奏的是阳关三叠吧?”

师师一怔,回头去看,吴玠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身后。

师师桃红着一双眼睛,瞥了吴玠一下,道:“奴家想弹奏一曲给相公催眠哩,没想到把相公给吵醒啦!”

吴玠哈哈大笑:“在下睡觉你弹琴,明明是催叫;却说是催眠,师师真会说话哟!”

师师把头一低,咬咬嘴唇道:“奴家哪敢,本来是催眠嘛!”

吴玠讪笑着,把眼睛往窗外瞄瞄,道:“大半早晨啦,也该起床!”

说着一顿,道:“催叫得好,要不睡到天黑怕也醒不来!”

师师“噗哧”一笑:“是昨天夜里太疯狂了吧,相公才这般疲惫?”

“哪里话!”吴玠笑道:“那是吃肉,越吃越想,现在又……”

师师低头不语,吴玠岔开话头,说起《阳关三叠来》:

《阳关三叠》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阳关三叠》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这样写道:“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