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要介绍的第三种文献是《庄子》。这本书的作者,除了庄子本人,还有他的门生和后世学者。最早可以找到的著录是《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自古以来,“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分得很清楚。一般认为,“内篇”7篇是庄子亲撰;“外篇”15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弟子们一起合作写成的,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11篇就要复杂些,并不能全部反映庄子的思想。应是庄子学派后来的学者所写,所以掺入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有些明显和“内篇”的思想有矛盾。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思想的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4篇,其中首推《逍遥游》。什么叫逍遥呢?现代人以为,逍遥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整天吃吃喝喝,享受人生。这是胡说八道,牛头不对马嘴。庄子对“逍遥”是有一个定义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惟一”。老子的“道”落实到人生,就是要恢复自然本性,回归到原始生命状态的境界。这就是逍遥的境界。怎么达到这个逍遥境界呢?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概念。什么叫齐物?很多人争来争去讲不清,其实很简单。如果对佛学有研究的话,就知道齐物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生起第六意识。齐物是要超越事物的差别,了解万物一体的道理。如果你能做到不起分别心,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在庄子看来,人生其实很痛苦,因为有太多的“自是而非彼”,总是自以为是,而否定别人。因为有这个“以己为是,以人为非”的分别心在,所以不能摆脱是非的对待。对什么事都一定要做个判断,分出是非、好坏、黑白来。一辈子都在判断中。其实,你认为对的未必对,你认为错的也未必错。在这个时空条件下,你认为是好的;换了一个时空未必是好的。如果你一辈子的思想精力都在判断具体的事物,不去找出生命的本体,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那你一辈子都会活得昏昏庸庸。庄子认为,你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成心”在作怪。什么是成心?即从初生婴儿起,你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影响等等形成的观念。这些既定的观念束缚了你的思想和行为。庄子主张用“虚心”去破除成心。道家讲“虚”,佛家说“空”。其实意思都一样,就是要把你的心放空,放下这些成见。你一旦了解到了世间万物的差别都只是相对而言,那么你就可以打掉生死、有无、你我,这种种观念,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惟一”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儒家的文章一般都敦厚严谨,代表的是北方文化。而《庄子》的文章笔法空灵洒脱,代表的是南方文化,或者说是楚文化。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提到庄子的文章,赞扬说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未能先也”。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文章,没有一个能超得过庄子。汪洋辟阖,他的文章是大开大阖的;仪态万方,没有一定的写作规矩,想到哪写到哪,文字是随着他的思想起伏跳跃的。《庄子》的文学价值确实很高。如果没有它的影响,就没有后世那些美丽的散文,如《滕王阁序》、《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等。因为儒家的东西都是干巴巴的说教。而庄子的思想没有一篇是说教,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幽默机智的寓言表达出来的。有人批评古人没有想象力,那他应该是没有读过《庄子》。如果读过了,就不会这么说。尤其是读过《逍遥游》后,你怎么还能说我们的老祖宗古板拘谨,好像只有西方人才有想象力,才有幽默感?你看这些几千年前的寓言所表现出来的超常想象力,在希腊神话中都很难找到可以与之比拟的。《庄子》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石破天惊的艺术感染力。
《庄子》的文章结构也非常特别。照《庄子》这么写文章,如果参加高考,阅卷老师一定只给低分,不会给好分数的。因为他的思想是跳跃式的,不是按照现今习惯的写作方式来的。整个结构很不严密,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有时候突然冒出另一件事情来。因为他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你的思想可能还停留在前一秒,他的思想已经跳开了,变化万端。但是它的中心思想则是一线贯穿。只有等你看完全篇,才知道原来他是从不同方面去讲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道理。我们现在因为西方教科书读多了,有很多条条框框,所以觉得《庄子》很难读。其实,这些条条框框都是你的习惯而已。为什么写文章一定要三段论?文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如果你把这些东西都抛开放空,再回头来读《庄子》就不一样的,才会有收获,才会读得懂。
为什么庄子要这么写文章?他曾经说过“天下不可以庄语”。就是说,天下的事情,不可以板起脸孔来教育人。什么叫做“庄语”?就是说教,教训人的语言风格。这样的文章,你一定觉得枯燥无趣。如果今天我在这里讲“庄语”,你们一定都跑光了。我十几年前刚下飞机,第二天就要开始主香港《明报》的笔政。我的前任主笔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他是老板,自己写社论。我把写好的社论交上去后,当时的总编辑是散文大家董桥。他说,魏先生,你这个文章,香港人没办法读。为什么?因为我当时写作的口吻,“你应该怎样,必须要怎么”,都是说教。我后来一想不行,怎么办呢?去读《庄子》,把这个文风慢慢改过来。不说庄语,那么说什么呢?庄子说自己用的都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也就是说自己在发表谬论,讲荒唐话。“无端崖之辞”就是无厘头的话。这当然是庄老夫子谦虚的说法。不过,你读《庄子》确实会觉得无厘头,什么一只鸟的背脊就有七千里啊,很荒唐。他就是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因为用儒家的语言是根本表达不出来的。
后世有人把《庄子》的寓言当作科学资料来研究。比如《逍遥游》里讲到鲲鹏从北溟到南溟花了六个月。有人考证说,月亮从北天到南天也要六个月,所以鲲鹏就是指月亮云云。其实,庄子自己也说过,这些都是荒唐之言,危言耸听。因为危言耸听,人们才会去注意他的言论。否则谁会听一个漆园小吏的说教呢?这种荒唐话,可能有些智商高的人听了以后悟出一些道理。对那些智商低的,庄子本来就不是说给他们听的。他们当笑话听听就算了。他就是这样一个用意。
如果现在要用研究西方哲学的框架去研究《庄子》,就很好笑了。比如胡适在他的名著《中国哲学史大纲》里,抓住《庄子》里的一句话:“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他就说,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万物本来同是一类,后来才渐渐的变成各种不同形的物类,却又不是一开始就同时变成各种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进化出来的,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胡适这种以西方标准剪裁中国传统思想的研究,你说有价值吗?现在想来是毫无价值。问题就出在,他把西方哲学当成一个最高标准,然后把东方哲学往里套。如果你说西方哲学好,那你就讲西方哲学啊,自己又讲不清楚。胡适影响了了中国学者几代人的思想和学风。他们跑到西方去讲东方哲学,回到东方来讲西方哲学,结果两头不到岸,东方西方都没搞懂。所以我经常说,假药可怕,假酒也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假学问,贻害子孙后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