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2609200000041

第41章 硅谷的成功秘笈 (1)

美国硅谷被全球很多创业者看成是“把最疯狂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硅谷”一词为人所知不过40年,却不断有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上演:英特尔、思科、甲骨文、苹果……几乎所有这些大牌企业都是靠创新赢得了天下。

然而在创新的背后,那些从硅谷摸爬滚打出来的高人,在总结他们的成功时,提及最多的却是失败。一位硅谷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说,在位居全美房价前列的硅谷,没见哪家高科技公司急着投身房地产,也没人像华尔街银行家那样只顾贪婪赚钱,“交流点子,解决问题”是硅谷上到公司领袖,下到开发员工长久坚持的热情。这一切都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要去硅谷

马特·桑切斯(Matt Sanchez)曾是个狂热的移动办公拥护者,他认为互联网能让企业设在任何能接上网的地方,所以人们不必再拘泥于某个办公区域。但后来他的观念改变了。

在桑切斯和两位朋友成立VideoEgg Inc.公司两年之后,这位耶鲁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发现,自己在硅谷度过的时间要比在公司总部的时间多得多。于是,他和他的四名雇员在2004年12月份将服务器、白板以及台式电脑打包装入一辆箱式货车中,奔向硅谷。

在搬到硅谷的这些年间,这家网络视频技术公司获得了不少风险投资,日渐发展成熟。并在2010年收购博客平台six apart后,更名为Say media。“硅谷具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资源。”桑切斯说,“如果你准备成立一家技术公司,硅谷就是正确的。”有业内人士早在网络热潮的初期就曾预言,互联网会让企业家摆脱地域的牵绊,迁徙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办公,这将使得硅谷的孵化优势逐步淡化。

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大批像VideoEgg这类公司正在涌入硅谷及其周边地区,这说明旧金山湾仍然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风险投资资金以及熟练工人,这些正是科技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的发展条件,对那些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当然,分布在美国其他地带的科技园区也十分活跃,备受瞩目的有微软公司西雅图总部的周边地区以及波士顿地区等。但这并不能阻止更多的公司直奔硅谷,特别是那些由20多岁年轻人领导、雇员数不超过5人的科技初创企业。

这其中不只有美国公司。几年以前,互联网视频公司Metacafe Inc.就将其总部从以色列特拉维夫搬到了帕洛阿尔托。

Box.net公司21岁的CEO阿隆·列维(Aaron Levie)说,我们在西雅图时曾想进行一些融资,但发现硅谷的风险投资企业更能接受年轻的创业者。根据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虽然Box.net从西雅图投资者那里也获得了一些资金,但却从加州门洛帕克风险投资企业净获得了150万美元的大笔融资。

中小企业的到来推动了硅谷的复兴。2000年互联网界第一轮泡沫破裂后,许多办公室闲置下来,如今全部被这些新加入的公司挤得满满的。他们不断招聘员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帕洛阿尔托风险投资机构Accel Partners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凯文·埃法西(Kevin Efrusy)称,他会在全球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但当一家公司达到需要构建一流的管理团队和获得更多资金时,如果公司不在硅谷就会麻烦得多。当然,搬到硅谷后也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这里的经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美国电子业协会在最近的报告中称,根据最新数据,硅谷员工2004年的平均年工资为126700美元,而美国全国高科技员工的年平均工资为72400美元。

尽管成本偏高,但企业表示,他们别无选择,搬到科技人才更为集中的地区更有利于公司发展。圣何塞自称为硅谷之都,根据美国电子业协会的报告,据说圣何塞每1000人中就有284名科技人员,而全美的平均数据为51人。

埃法西说,这里是雅虎和eBay等互联网巨头的所在地,也是为数不多的能招聘到优秀互联网管理人员的地区之一。“这里更容易招聘到我们需要的科技人员。”

对不断壮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身处硅谷可能意味着招聘时间上的节省。Mobius Microsystems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大卫·赛克斯(David Sikes)在2005年将公司从底特律搬到桑尼韦尔后,他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招聘到了曾在柏士半导体、德州仪器等公司工作过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想在底特律招聘到类似的管理团队,估计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同样,VideoEgg公司的桑切斯也表示,在创业之初,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让公司成为纽黑文地区生机勃勃的企业,前景似乎一片光明。2005年4月,VideoEgg获得宾夕法尼亚州一位前eBay管理人员的投资。桑切斯及其团队用这笔资金聘用了几位工程师,开发了自己的互联网技术,让人们轻松地将视频传到网络上。

但桑切斯很快就发现难以在康涅狄格招聘到优秀的开发人员。而且,当他开始会晤潜在的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家时,他发现几乎每周一早上6点都要飞到硅谷,然后坐周五夜里的红眼航班飞回东海岸。他说:“在搬去硅谷前那一年10月和11月,我在加州呆的天数比在东海岸还多。”

不过,向硅谷搬迁却并不顺利,桑切斯和他的团队被迫在旧金山机场附近的一个旅馆中凑合了三周,每个房间每晚花费达52美元。搬进硅谷后不久,该公司获得了August Capital的风险投资。

如今桑切斯每周至少都与公司的风险投资家和顾问见一次面。他和他的团队还频频同附近其他创业公司的企业家共进午餐。对此他表示说:“我并不怀念纽黑文。以前为了会面,我需要提前两周安排计划,并预订机票。而现在我能约人边喝咖啡边谈事情。太方便了!”

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的重视与巨大的人才优势,或许这便是在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依然愿意搬去硅谷创业的原因。

无处不在的创新与包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以南大约65公里处的狭长谷地还是盛产樱桃等水果的“心灵欢乐谷”。没有人能想象,到了70年代初,它成了多家半导体行业的集中地,也使得“硅谷”这个名字就频繁出现在美国的媒体上;再后来,硅谷成了这里最著名的称谓,也成为全球最高科技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