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26153200000029

第29章 恩威并施篇(2)

面对这种困难的抉择,只有丘吉尔首相有权作出决定。他经过反复权衡,认识到“超级机密”的安全比一个重要工业城市的安全更为重要,因为“超级机密”在未来的战役中肯定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武器。为了全局利益,为了保证整个战争的胜利,只有牺牲考文垂来保住“超级机密”了。

结果,考文垂就在没有任何更多防务的情况下,痛苦地承受了德国飞机长达10小时的空袭。在500多枚重磅炸弹引起的爆炸中,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样变成了一片废墟,考文垂成了殉难的城市,为“超级机密”而殉难了。

“丢卒保车”本为像棋战术用语。它已广泛运用到社会的许多领域。意思是:为了全局的利益,有时要丢失一些局部利益。它有时表现出被动的特征。“两害相衡从其轻”,为了“帅”的安全而舍车马,为了车的安全而抛小卒。

高明的谋略家,胸中时时都要装有种种利益的砝码,权衡利害,决心和计划不被小利所诱惑,也不为小害所影响,把握全局,措置自如。

体察民情乔治六世得民心

乔治六世登位之初,因为口吃这一生理缺陷,做事情畏畏缩缩,对王政缺乏足够的信心,无形中,在人们心里形成了一个“平庸国王”的形像。人们对比较精明强干的前国王产生怀念之情,而对新国王则不以为然。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当时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王室信任危机”。

乔治六世明白他所面临的严重局势。他在与口吃毛病作顽强斗争的同时,对王室的公务勤勤恳恳,从不马虎,终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王的“自我牺牲和奋斗作为”,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扭转了王室的信任危机。

欧洲大战爆发后,英国的一些名流贵人纷纷忙于安排自己的后路。他们或全家老小出走海外,或把家中财产、妻儿送往中立国家。当时,乔治六世的两位心爱的女儿分别才13岁和11岁,她们是王位的第一和第二继承人。臣下都非常清楚,战火纷飞中,万一两位公主遇上三长两短,大英帝王的宝座谁来继承?有一天,几位政府要员经过合计,去王宫觐见国王,请求道:“陛下,伦敦常被德国人轰炸,两位公主是否有必要先送到加拿大去,暂时避一段时间?”

对人们的好心建议,乔治六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做父母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女远离祸端?但乔治六世想到,自己身为英伦之主,在民族利益和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如果首先顾及自己家人的安危,怎能为臣民树立表率,使全国军民同舟共济,共御外敌?因此,乔治六世毅然谢绝了人们的好意,并且决定,无论德军对伦敦怎样狂轰滥炸,也决不离开王宫,他要将白金汉宫作为固定的司令部地址。

此后,乔治六世以一国之主的身份,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心抗敌,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伦敦遭受轰炸最猛烈的日子里,为了体恤民情,鼓舞士气,国王携同王后到首都各区和全国各地视察慰问军民,他甚至来到脏乱不堪的贫民区——伦敦东区去看望百姓,在工厂、商店的废墟中巡视。虽然他没有替人们解决多少实际困难,但国王体恤民情的作法,确实感人肺腑。因此,每当乔治六世来到一个地方时,成千上万的人便拥上前去,含泪高呼:“感谢上帝赐给了我们一位好国王!”

战争期间,乔治六世的足迹不仅遍布英伦三岛,而且几乎布满整个欧洲战场。他曾五次到国外巡视各地战场,到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北非战场,访问过马耳他、意大利、比利时和雅典。乔治六世冒着生命危险的这些行动,对鼓舞土气、加强盟军的共同作战,从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因而很快扭转了“王室信任危机”。战争结束后,丘吉尔首相在给国王的倍中说到这一点时写道:“这场战争使王室同人民之间的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了。陛下受到英国各界人士尊敬的程度,超过了以往历代英王。”

与士卒同甘苦,可以取信于士卒,与百姓同甘苦,可以取信于百姓,以一人之心,争取万人之心,精诚团结,患难与共,共渡难关,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因而,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都把它作为治国治军的基本原则之一。

亨利王雪地长跪求教皇

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把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国王比作太阳,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却说皇帝、国王只不过是月亮,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那就是教皇,只有教皇才佩称为太阳。

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教会本来只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团体,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神权高于王权。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即每人收入的1/10交教会);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都必须为教会和神学服务。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在矛盾激化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遂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