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说话高手
26153600000024

第24章 谈判中的说话艺术(3)

投石问路话谈判

谈判中,投石问路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作为买主,他由此可以从卖主那里得到卖主很少主动提供的资料。来分析商品的成本、价格等情况,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择。

投石问路是一种向对方的试探,它在谈判中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摸索、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某些实际情况。

当人作为买主,在讨价还价时,你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假如我们订货的数量加倍,或者,减半呢?”

“假如我们和你们签订一年的合同,或者更长时间的合同呢?”

“假如我们减少保证,你有何想法?”

“假如我们自己提供材料呢?”

“假如我们要求改变产品的规格呢?”

“假如我们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呢?”

“假如我们自己解决运输问题呢?”

当你想取得对方的情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请您告诉我,为什么半个月后才可以发货?”

“请问这批货物的出厂价是多以?”

“请问,提货地点在哪里?”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货?”

当你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引导他的谈话方向时,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您能否说明一下,这种类型的商品修理方法?”

“如果我们大批定货,您们公司能不能充分供应?”

“您有没有想过要增加生产,扩大一些交易额?”

“请您考虑签订一份三年的合同,好吗?”

当你希望对方做出结论时,可以这样提问:

“您想订多少货?”

“您对这种样式感到满意吗?”

“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签订协议了吧?”

当你想表达己方的某种情绪或思想时,可使用这类问话:

“我们的价格如此低廉,您一定会感到吃惊吧(表达炫耀的情绪)?”

“您是否调查过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表达自信和自豪的情绪)?”

“对于那个建议,您的反应如何(引起他人注意,为他人思考指引方向)?”

“请原谅,您是否知道这是达成协议的唯一途径(引起对方注意,引导对方自己做结论)?”

总之,每一个提问都是一粒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过对产品质量、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交货时间等问题来了解对方的虚实。

同时,不断地投石问路还能使对方穷于应付。如果卖方想要拒绝买方的提问一般是很不礼貌的。

面对这种珠炮式的提问,许多卖主不但难以主动出击,而且宁愿适当降低价格,而不愿疲于回答询问。

当然,并不是买方采取上述方法,就能获得谈判成功,或得到多少便宜。如果卖方采取高明的手段来回击这种“投石问路”,那么,买方的这种策略就难以奏效。

如果买主投出一个“石子”,卖方最好立刻要求对方以订货作为代满足他提问要求的条件,这么一来,买主就不敢轻易提问了。

还可以以冗长的回答来使对方感到厌倦。以不着边际的解释来答复对方,使买主由于不胜其烦而收敛自己不断提问的欲望。

使作“反客为主”的办法不失为一个高招。当买主“投石问路”后,卖方稍作解释,就反问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个精明的卖主,可以将买主投出的“石子”变为一个良机。

还可以针对买主想要知道理多情况的心理,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提出反建议,把对方扔过来的“石子”轻松地扔还给对方。

“您问的问题我答复了,怎么样,请您考虑我的条件吧?”

“您想知道的情况就是这些,您要的数量大些,就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了吧?”

这种因势利导,常常使谈判成功。

谈判中的提问技巧

谈判中应该适当地进行提问,这是发现对方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

谈判,就是了解对方真实的需要,进而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无论是对方个人的需要,还是他们所代表的团体的需要,对于谈判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你必须像福尔摩斯一样,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获得多种信息,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在想些什么,谋求些什么。

提问是谈判的重要内容。边听边问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为他的思考提供既定的方向;可以获得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尽量让对方提供自己不了解的资料;可以传达自己的感受,引起对方的思考;可以控制谈判的方向,使话题趋向结论。

但是,对于谈判中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表述问题,何时提出问题要讲究技巧,因提问方式不同对方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

一名教士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这个请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绝。

另一名教士也去问同一个上司:“我在抽烟时可以祈祷吗?”

同一个问题,一经他这么表述,却得到允许。可见提问是很有讲究的。

提出问题,应该事先让对方知道,你想从这次谈话中得到什么。如果他明白了你的意图,完全可以有的放矢地作出回答。你就可以掌握大量信息。

谈判中提问切忌随意性和威胁性,从措词到语调,提问前要仔细考虑。提问恰当,有利于驾驭谈判进程;反之,将会损害自己或使谈判节外生枝。

谈判中的提问,功能是很多的:

(1)引起对方的注意

如:“如果……那就太好了,是吗?”

“您能否帮助我……”

“但愿我们的想法能取得一致就好了,不是吗?”

这各类型的提问功能,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又不至于使对方焦虑不安。

(2)可获得需要的信息

这种提问往往都会有一些典型的前导字句,如:“谁”、“什么”、“什么时候”、“哪个地方”、“会不会”、“能不能”等等。

在发出这种提问时,谈判者应事先把自己如此提问的意图示意对方。否则,很可能引起对方的焦虑。

(3)借提问向对方传情达意。

如:“你真的有信心在这里投资吗?”

有许多问话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为获得自己期望的消息和答案,但事实上,却同时把自己的感受或己知的信息传达给了对方。

(4)引起对方思绪的活动

如:“对这一点,你有什么意见?”

通过这样的提问能使对方思维随着提问者的问话而活动。这种问话中常用到的字眼有:“如何”、“为什么”、“是不是”、“会不会”、“请说明”等。

(5)做谈判结论用

借着提问使话题归于结论。

如:“该是决定的时候了吧?”

“这的确是真的,对不对?”

提出某一个问题,可能会无意中触动对方的敏感之处,使对方产生反感。所以,提问要注意对方的忌讳。

比如,你向一位西方女士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您是哪一年出生的?”

在这里,你只不过是为了填写一份调查表,你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例行公事——至少在你看来是如此。

但那位女士正深感年华流逝,唯恐老之将至,你这个毫无恶意的问题,很可能使她恼怒不已。

假如你改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问:“在这份登记表上,要求填写您的年龄,有的人愿意填大于25岁,您愿意这么填吗?”

这样的提问,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可能积极配合你的行动。

提问问得巧,才是富有口才的标志。怎样才能问得,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谈判中的提问形式有这么几种:

(1)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的特点是限制对方的回答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对方在所限范围内作出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都要瓿一句:“要不要放鸡蛋?”

这种提问留给对方选择的范围是“要”或“不要”。

心理这家经过研究后,提出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把范围限制在“放一个还是两个”之内。这样一来,鸡蛋当然能多卖了。

(2)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是在没有摸清对方虚实,先虚设一问,投一粒“问路的石子”,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难堪局面,又能探出对方的虚实,达到提问的目的。

例如,谈判一方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但他并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接受,又不好直接问对方要不要,于是他试探地问:“这种产品的功能还不错吧?你能评价一下吗?”

如果对方有意,他会接受;如果对方不满意,他的拒绝也不会使对方难堪。

(3)启示型提问

这是一种通过声东击西、欲正故误、先虚后实、借古喻今等提问方法,以启发对方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并作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回答。

如,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为说服楚惠王不要攻打宋国,就采用了启示性提问。

墨子问楚惠王:“听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华美的车子不坐,却要偷窃人家的破车坐;自己有绫罗绸缎不穿,却穿着偷来的破衣烂衫,自己有鸡鸭鱼肉不吃,却偷吃邻居的糠糟烂菜,你说这算是一种什么人呢?”

楚惠王觉得好笑,脱口道:“这个人必定有喜欢偷窃的癖好。”

墨子以此为据,大讲楚国地广物丰,宋国地狭物资,并推出“你要攻打宋国,人家也会认为大王和偷窃者有着共同的癖好”的结论。

至此楚惠王才发现上当,然而已理屈词穷,不得不听从墨子的劝阻。

(4)攻击型提问

这种问话的直接目的是击败对手,故而要求这种问话具有干练、明了、击中对手要害等特点。

如美国里根与卡特竞选总统时的一段辩论,当时里根挑战性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公民在投票之前都应该好好想想这样几个问题,你的生活是不是经四年前改善了?你到商店里去买东西时是不是比四年前更方便了?美国的失业人数是不是比四年减少了?美国的国际上是不是比四年前更受尊重了?”

辩论结束后,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到30%。

(5)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对方同意你的观点,应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问,如:“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这种提问,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即对方没有接受你的条件,但是谈判的气氛仍能保持融洽,双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谈判中何时提问,也很有讲究。

谈判中适时提问,是掌握谈判进程争取主动的一个机会。

一般来说,提问有这么几种时机:

(1)在对方发言完毕之后提问

在对方发言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提问。因为打断别人的发言是不礼貌的,容易引起别人反感。

对方发言时,你要积极倾听。即使你发现了对方的问题,想急于提问,也不要打断对方,可先把想要的问题记下来,等对方发言完毕再提问。这样,不仅反映了自己的修养,而且能全面地、完整地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避免操之过急,曲解或误解了对方的意图。

(2)在对方发言停顿、间歇时提问

如果谈判中,对方发言冗长,或不得要领,或纠缠细节,或离题太远,影响谈判过程,那么,你可以借地停顿、间歇时提问。

例如:当对方停顿时,你可以借机提问:“您的意思是……”

“细节问题以后再谈,请谈谈您的主要观点好吗?”

(3)在自己发言前后提问

谈判中,当轮到自己发言时,可以在谈自己的观点之前,对对方的发言提出设问。

此时并不一定要求对方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这样可以争取主动,防止对方接过话头,影响自己发言。例如:“你刚才的发言要说明什么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对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看法。”

“价格问题您讲得很清楚,但质量怎样呢?我先谈谈我们的要求,然后请您答复。”

在自己充分阐述了己方的观点之后,为了使谈判沿着自己的思路发展,牵着对方的鼻子走,往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对方回答。

例如:我们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就是这样,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我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就是这样,请问贵公司能否达到我们的要求呢?”

(4)在议程规定的辩论时间提问

大型谈判一般要事先双方议定谈判议程,设定辩论的时间。在双方各自介绍情况,阐述观点的时间里一般不进行辩论,也不向对方提问。

只有在辩论时间里,双方才可自由地提出问题,进行辩论。

在这种情况下提问,要事先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战”。可以设想对方的几种答案,针对这些答案考虑好己方的对策,然后再提问。

在辩论前的几轮谈判中,要做好记录,归纳出谈判桌上的分歧,准备好提问的“石头”,以便看准对方的弱点,投掷出去,击中对方要害。

在谈判休会时,要多思考一些新的问题,利用和对方谈判人员闲谈之机,探求有关情报,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为辩论的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谈判的提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闭合式提问,回答是可以控制的,与预期结果相近;一种是开放式提问,回答是不可控制的,无法预料的结果。

前者经常是直接提问,如问谁,问何处,问何事等。

后者就是人们常用的一般性提问,如“你认为如何?”“怎么样?”“为什么?”等。

只要把谈判中提问的技巧归纳一下,就可以看出哪些是闭合式提问,回答是可控制的。

诱导性提问:“这不就是事实吗?”这种回答也是可以控制的。

发现事实的提问:“何处?”“何人?”“何时?”这种回答是可控制的。但如果问:“如何?”“为何?”则回答有时可控制,有时不可控制。

探询观点的提问:“是不是?”“你认为如何?”这种回答是可控制的。

描述性提问:“看来你很高兴,是不是遇上了什么好事?”“我知道你有点为难,能想想办法吗?”这种回答是可以控制的。

理解性提问:“你是这个意思吗?”这种回答是不可控制的。

求同式提问:“你有什么想法?”回答是可以控制的。

鼓励性提问:“能再讲一点吗?”“还有什么感受?”“你怎么能肯定?”回答有时可控制,有时不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