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说话高手
26153600000038

第38章 风趣幽默说话(6)

委婉含蓄地交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有人不喜欢听直来直去的话,特别是谈一些不高兴或是别人忌讳的事,从背后或从其他角度,委婉含蓄地把话说出来,听者会觉得很受用,让听者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收力和感染力。同时有矛盾和有意见的人说话,还会使矛盾在委婉之中自然而然地化去火力,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决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易于他人接受。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比一览无余的大道更能令人愉快一些,“委婉含蓄”要比“竹筒倒豆子——一吐无余”要高明得多。

(1)委婉能通幽

曲说是指面对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拐弯抹角地绕过主题,用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显得更高明。

不便直说的话往往是由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的心理状况等等决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就很注意说话的含蓄。因为君王十分讲究保持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大臣有损“龙颜”,是要掉脑袋的。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回答说:“我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了。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讥讽汉武帝的荒唐,真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这种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有些特殊的场合下,曲说还可以用来作为隐晦批评的手段,间接地提出意见。《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国家叫南唐。官府的税收很重,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敢怒不敢言。当时,都城金陵连续几年大旱,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艰难。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视察国情时见到田地久旱无雨,便问道:“为什么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弯身施礼后答道:“雨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被征税。”李煜沉思半晌,然后微微含笑。不久,许多苛捐杂税便被取消了。

我们再来看一则现代故事:

甄妮在大连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有一种运动,不知大连朋友是否喜欢,先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两只手来回……”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鼓掌的动作。没等她说完,台下掌声四起。

一个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能听到观众的掌声,甄妮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就为她热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说,再配以形象化的动作,生动有趣,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绵绵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947年初,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采访******,当前正值胡宗南五十万大军即将进攻延安。“毛先生,在目前,中国共产主义的前途看来的确令人担忧,将来会怎样呢?请你谈一下。”罗德时一针见血地问道。******胸有成竹地笑着说:“两年后,我邀请你到北京来探望我。”

在那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没有直接回答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借用了一句普通的邀请客人来访的话语,暗示出自己的预见,显示了一代伟人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

1924年4月,泰戈尔来中国访问,徐志摩担任翻译。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完后,徐志摩问泰戈尔:“你这样永远受创作冲动的支配,究竟是苦还是乐?”泰戈尔听后笑了笑,说道:“你还是去问问那些夜莺吧,整日呕尽心血还要唱,它们究竟是苦还是乐?再去问问那深山的瀑布,它终年把它洁白的身体向深谷里摔个粉碎,它究竟是苦还是乐?”

很明显,泰戈尔并没有给徐志摩完整而明确的回答,而是用他那诗一般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

在一次学术会方外,刘教授遇见了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刘教授热情说道:“对先生大名早有耳闻,听说您对天上的星宿也颇有研究,堪称一位知名的天文家。”这位文艺评论家被刘教授的话闹愣了,解释道:“刘先生真会开玩笑,我是搞艺评工作的,哪里研究过天文呢,您一定是搞错了吧。”刘教授接着说道:“我怎么是开玩笑呢?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经常看到您不断地发现新星,如‘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文坛明星’、‘影坛巨星’等众多星宿,想来你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在座的众人听完后,都哈哈大笑。

巧设顿歇产生幽默

平时我们所说的顿歇即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顿歇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像下面一段文字:

“世上如果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倒霉了。”

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方式:

“世上如果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倒霉了。”

“世上如果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倒霉了。”

停顿不同,意义正好相反。

幽默技法的顿歇,意思是停顿后反转,即故意把一句完整的话拆开,给人一个悬念,将其注意力引向某一方向,然后通过停顿,反转出趣味来。最常见的例子是“司令员发枪”。

某司令员对部下说:“一个人一杆枪——”战士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这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大为失望。“两个人一杆枪——”战士们鼓掌。“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垂头丧气。“三个人一杆枪——”战士们不抱什么希望。“这是可能的。”大家惊喜,毕竟有枪了。“但是木头枪。”

这里,司令员运用“滚雪球”的方式,采取停顿方法造成出乎意外的语义突转,趣味横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用过这种方法。

有次,会上发言。他说:“今天,我要讲很长的——”全体与会者发出叹息。他接着说:“大家是不欢迎的。”听众释然,鼓掌。

这里,发言者运用停顿有意设下圈套,让人感觉到其发言很长,不料停顿之后意义突转,语义前后反差强烈,产生幽默效果。

停顿法多用于相声、小品等演出场合与生活中的逗笑场合。如相声《海燕》中有一段:

甲:她们都牺牲了——

乙:啊?

甲:一顿午饭。

乙:嗨,你一块儿说不行吗?

生活中可动用这种方法逗乐,如:

来了的和尚未来的工人都要努力学习。在“尚”后停顿。

平明,在表达幽默故事时,要停顿适时,述说平稳,加强语义落差,表达起伏跃宕,将笑声推向极致。

社交语言的应用

(1)在路上·交通事故

一辆汽车撞倒了一个行人。司机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我驾车一向很小心。我已开了5年车了。”

“什么?这样说是我的过错了?再说你开了5年车有什么稀罕?要知道,我已经走了55年的路了。”

一位刚学开车的小姐,把车开到了大街上,怎么也掌握不住车的方向,最后车子冲进街心为行人避车而设的安全岛,才熄火停住了。警察忙走过去说:

“小姐,对不起,你把车开进了安全岛。”

“啊,这就好了。”她说,“要不然真会出事呢!”

一位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姑娘,因有急事飞驶在郊外的大马路上。这时,她发现前面有个老人在路边漫步。她心里很慌乱,便从背后大声叫道:

“老大爷,站一下,请站住别动!”

老人随即站住,没有回头,只等姑娘过去。但不幸得很,姑娘三歪两歪一下子撞在老人身上,老人摔倒了。

老人爬起来说:“我说你让我站下干什么,原来你是要瞄准呀!”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一个行人。

“您的运气真好啊!”撞人的安慰被撞的。

“您怎么不害躁!难道你没看到,我的腿被你撞伤了么!”

“不管怎么说。您的运气真的不错!今天我休息,我平时是开大卡车的。”

(2)在路上·问路

一位妇女站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喊道:“喂,警察先生,去医院怎么走?”

警察:“您在那儿再多站一会儿,就会有人送你去医院的。”

“请问,百货公司在哪儿?”一位过路人问亨利。

“过了前面那座桥,再向右走。”

“桥很长吗?”

“20米。”

过路人谢过亨利后,快步向桥走去。突然,他听到有人从后面追上来喊道:“站住!我刚才想起来了,大桥长40米,如果你照我告诉你的那样走,走到20米处向右拐,你就地掉进河里去!”

一个犹太人在路上行走,看一个农民驾车过来了。他问农民:

“从这到S村还有多远?”

“半小时就到了。”

“我可以搭您的车吗?”

“请上车吧!”

他们走了半个小时。犹太人不安了:

“现在离S村还有多远?”

“大约要走一小时,或者更多一点。”

“什么!您刚才不是说只要半小时吗?半小时已经过了!”

“我们走的是相反的方向。”

一名出差人员找了个交通警问路:“对不起,请问去火车站要走多久?”年轻的警察默默地摇摇头。

“哎,这人太不熟悉业务!真没办法!”他自言自语着走开了。

“喂喂,走到车站大约需要五分二十三秒。”突然,从背后传来了那警察的声间

“为什么刚才不告诉我?”出差人员回头问道。

“刚才没看见你的实际步速啊!”

某英格兰人在苏格兰旅行迷了路。他在乡村路上遇见一个小孩,便向小孩问路。小孩说道:“给我一角钱,我便告诉你一句实话。”于是英格兰人给他一角钱,等候回答。小孩说道:“我也不知道。”

“请问,去警察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旁人。

“这很简单,你到对面肉店不付钱拿上几块牛排,10分钟以后你就到了。”

甲:“到××地方怎么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