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说话高手
26153600000043

第43章 说“不”的艺术(4)

同时,在日本的梁启超被袁世凯电召入阁。听说这件事,作为老朋友,赵熙很替梁启超担心。因为,两地音信往来不便,梁启超想向赵请教,却没有机会。梁派人到上海来征求意见,见到赵的学生周孝怀,两人商议之后,都认为梁启超不能加入袁世凯的政府。为了劝阻梁启超,赵与周东渡日本,在横滨见到梁启超,把他们的意见告诉了梁。

梁启超虽然心里很感激他们对自己的殷切关心,但怎么也听不进他们的反对意见。一方面是因为康有为极力怂恿,另一方面是因为梁启超素有从政的宏愿,以为这次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返回国内,在袁世凯的政府里做起了财政部长。

开始,做官的滋味不错,日子过得挺滋润,名利俱得,梁启超十分欣慰于当日的选择。渐渐地在事实面前,梁启超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是被袁世凯欺骗利用了,十分懊悔当初没听赵熙的劝告,写了一首诗,表示后悔之情。诗里说:“昔君东入海,劝我慎狂趾,戒我坐垂堂,历历语在耳。由今我思之,智计我岂翅。”梁启超摔了跟头终于体会到了赵熙的高明老练,彻底悟到了官场的腐败黑暗。

从赵熙劝阻梁启超这一件事来说,赵熙可以说是梁启超的诤友。有这样一位诤友,该是梁的一大幸运。如果梁启超不是把赵的劝阻当作耳边风,就不会与袁世凯合作,使自己大跌。因此,得一诤友是一大幸运,而对诤友的忠告说“不”,则是幸运之中的大不幸。

有时候,一条真知灼见的忠告,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不要因为忠告是看不见的物质,便看轻了它。

不同的人提出的忠告可能会相互矛盾,所以,对于忠告必须分析和判断,不过,凡属于忠告,不一定非要照着做,听听都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因多次向吴王夫差直谏,结果被赐剑自尽;

安禄山反唐时,名士肖颖士曾向河南采访使郭纳提出守城方略,结果都未被采纳;

白居易因宰相武之衡被暗杀一事,向朝廷上书,结果被贬为江州司马;

……

这类事情,大抵每个朝代都有,可见提出忠告是要提风险的,非忧国忧民之士难以为之。

善于哗众取宠,报机取巧的人,也可能会提出有益的建议,对此,意见可以被采纳,人却不能受到重视。

人往往在后悔时,才能深切体会到忠告的价值。从后悔中认识到了忠告,这也算将醒悟了。

甩去“不”字,给自己台阶

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按照这种说法,喜欢做别人的老师的人,也就喜欢教导别人。

但凡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大都以为自己有学问,或者总以为自己正确,人前人后总是道貌岸然,一派长者风范,以为自己就是他人之师表,大家的楷模。

相反,总觉得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对自己正确与否没有把握的人,恐怕只会甘心情愿听人教导,不大有可能以教导别人为己任的。

好为人师者往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古时候,江南某村有一个叫夏回的,有中贫困,想挣钱,但不肯走正道。一天,夏回见邻村有巫婆替人做法祛病,受到礼遇,且收入颇丰。夏回灵机一动,也效仿起来,自称是巫师,能通神灵,经过一番准备,正式挂牌营业了。

与夏回同村的有一位范举人,爱开玩笑,看见夏回愚鲁痴顽,顿萌生戏弄他的念头。范举人对夏回说:“你为巫,应显现灵异之状,方能使众叹服。明天,我手握一糖面团,让你猜,你如果猜中了,必会让人信服。到时,还怕你赚不到钱吗?”夏回听了,大喜,连连称好。

第二天,夏回敲响大锣,惹得许多人来围观,扬言他将显示神灵。一时间,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而范举人,手握一团****,藏于背后,笑眯眯地问夏回说:“你说能通神灵,我不信,你能猜出我手掌里着的是什么东西吗?”

夏回双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仰天大笑:“哈哈,我知道,是糖面团。”范举人见其中计,暗自高兴,故作佩服,抱拳拜道:“果真神明,言中啦,言中啦!”当即拿出****让夏回吃下。

夏回笑呵呵接过来,送到嘴边,发觉味道有异,定眼观瞧,大惊,一团臭****,夏回害怕不吃会天机尽泄,只得捏鼻而咽,囫囵吞枣,且惺惺作态。

不想范举人特损,在一旁不停地问:“神巫,味道怎样啊?”夏回频频作答:“好极了!好极了!”

看见夏回吃完了,范举人当众揭秘,夏回所食乃一堆****,而非糖面团,并且以手为证,让众一嗅。

众人闻之,果然作臭****味,轰然大笑。

此时的神巫夏回,脸似猪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自此再不敢妄言为巫了。

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以为是,而最终往往受人嘲弄,使自己下不来台。

正如爱洁成癖的人总以为别人脏,自以为是的人即使自己已经满身泥垢,也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干净。总以为自己高明,自己正确,便会忘了自己也可能愚蠢,便会忘了自己也会犯错出错。

一个聪明的人,他很少摆出一幅“凡事都懂”的姿态,他永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着谨慎谦虚的好品德。

不要因为感情冲动而说“不”

“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件事快气死我了!我真的会被他气死!”“我绝饶不了他!”相信你对这种情绪不会陌生。

生气,生大一点,就成为“愤怒”。这是一时感情冲动的表现。当面对与自己意愿背道而驰的事情,或听到什么逆耳之言,不能用理智的、正确的态度来冷静对待,没有能耐用合理的方法准确而又恰当地处理,比如:找对方理论,打电话把对方痛骂一通,立即找人申诉,警告胁迫对方,干脆用拳头暴力解决,更严重者摔东西,头撞南墙,踢桌子或踢狗,骂娘,大吼大叫,暴跳如雷等等,这种最粗暴简单的表现就是愤怒。

愤怒,体现的是你理性的不健全。这是一种下贱的卑劣的人格素质,越是愚蠢、粗鲁的人越容易感情冲动。愤怒到极限时,最容易导致理性的丧失,说同本不应该说出的话,做出本不应该做出的事。所以我们发现,经常事后爱向人赔礼道歉的,多是那些没事爱动肝火、大发雷霆的人。

其实,愤怒和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伤害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身心。当一个人愤怒而情绪激动时,整个交感神经系统都运作了,造成瞳孔扩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动脉收缩,肾上腺分泌等等,甚至有人气得咬牙切齿,全身发抖……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意气用事,结果害人害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少的人,突然心血不潮,剧烈地运动,很可能会引起心脏麻痹;肚子饿的时候,一下子吃太多的食物,就会造成肠胃的不适。一个人突然做出极端相反的事情,必定会产生负作用。所以,一个人言行若是走向极端,实在是很危险的。吉川英治所写的《宫本武藏》一书中的“断弦篇”,有这样的记载。

宫本武藏打败吉冈七郎之后,回到投宿的客栈时,发现吉冈的门下为了替师父报仇,早已在客栈内设下埋伏。于是武藏就是躲在吉野大夫的房里,惊恐地度过了一夜。吉野大夫便以琵琶弦为例,对武藏说了这样一段比喻:“仍然这样子太危险了!情绪过于紧张,内心丝毫不能松驰。如果琵琶的弦像你这样的话,用弹指稍稍一拨,别说弹不出有节奏的声音,甚至琵琶弦都会断裂。”

的确,要保持适度是很难的。

例如,食、性、睡眠等,如果过度就会影响身体;但是完全断绝,又会陷入饥饿枯竭的状态而难以生存。

怎样做到恰到好处,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只能靠经验去体会。所以说,我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只不过是在不断地追求中庸之道。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在《思想》中提到:“一个人若不将自己的伟大表现出来,只表现自己的兽性,那就很危险了。相反,一个人只图掩饰自己的缺点,而夸张自己的伟大,也是危险的。然而,既不表现缺点,也不表现优点,就更危险了。只有两者都表现出来,才是有益的。所以,一个人虽不能自以为与动物相近,也绝不可自以为是天使。也就是说,人是一种介于动物和天使之间的生物。”

一个人爱出风头、唠叨不休,必定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可是过于沉默,别人也会敬而远之。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过分精明或一点也不精明,人生都不会如意。总之,在生活的经验中,我们知道,极力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结婚之前的情侣,正如俗语“恋爱是盲目的”、“眼里出西施”所言,明明对方其貌不扬,可看在眼里却觉得分外可爱和美丽。一旦结婚之后,由于看得太透彻,便把恋爱时的甜蜜抛在一旁,开始互相挑剔和责备,从而造成婚姻的裂痕。

法国诗人圣布福针对这种人提出了一项忠告:“在一起生活,某种错觉是必要的,如果把生活的意义看得过于透彻,人生就太乏味了。”

人生就好像在蜿蜓崎岖的道路上驾驶汽车一样,如果脾气暴躁,猛踩油门,车子便会横冲直撞;如果疑虑重重,常踩刹车会使车子行进缓慢,甚至完全停顿下来。如果过于紧张的话,会使方向盘向左右向右无所适从,而滑出道路;过于松懈的话,到转弯的地方又会因疏忽而来不及刹车。

所以,希望开车能够平稳,希望中途不出变故而平安到达目的地,最好不要感情用事。

“不”推卸责任给他人

要想争取自己的权利,就必须负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不想尽义务和责任,却要享受权利,这是极端自私的做法。不论是在哪家公司上班,如果只会偷懒、挑剔,只想不干活而领高薪,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到商店买东西也是如此,不肯付出相应的金钱,不会有人给你想要的物品。只有首先将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然后才有权利要求对方支付报酬。如果没有成绩而只讲报酬,就显得不知深浅。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国家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不管什么事都要先问自己能做什么,才能要求对方。可惜许多人总爱把工作推给别人,而自己在一旁享受,当事情弄砸时,立即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反过来指责别人。

曾经一度成为热门话题、震憾政界的洛克菲勒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涉案的当事人中,没有一个人坦白承认自己收受了贿赂,都是一味地推诿、避重就轻地回答说:“不知道,不记得了。”有的人甚至指控自己名誉受损,让大家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企图为他的人权和受损的名誉狡辨,却又拿不出证据以示清白,只是一再地表示:“我可以对天发誓,我与这件事无关!”

空口无凭,谁会相信他们的话呢?没有被押送到证人席上的幸运者,则避之唯恐不及,而希望此事不了了之,以免惹祸上身。这些因争权夺利而遭受弹劾的人,只能徒然落得旁观者的嘲笑而已。

实际上,这些不负责任的话,往往使其中的老实人吃闷亏。或许是上苍为了惩罚老实人的那种唯命是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吧!然而,如果人人都能维护社会正义,不法行为和现象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喜欢把责任归咎别人,是懦弱的象征。

倘若将一切责任推给对方,对于自己不利的事情,一概推得干干净净,那就太轻松了。

然而,如果社会上的人都保持这种态度,互相推卸责任的话,又将是怎样的世界呢?

理由是可以捏造的,为了推卸责任,可以找出种种的理由,并且在法律上可能毫无责任。不过这只能说是道理如此,法律如此。人与人共同相处的社会,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与自己毫无关系,毫无责任的,既然有关联,就必须要有强烈责任感。

喜欢推卸责任,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这都是缺乏能气的态度,是懦弱的象征。如果社会上充满这种人,真正的繁荣与真正的和平将无法得到。

不要自作聪明

有的人虽然努力地工作,但由于方式不妥,他做的事却有害无益。

这样的工作不但对别人无益,反而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但大部分的人往往都没有这种自觉,只会在心里抱怨:“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地做,却得不到人家的肯定呢?”

在印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印度的国都举行祭典,宫廷的保卫也必须奉命前往。有一个护卫对院子里的猴子王说:“我有事要出去,我不在的时候,乐要替我照顾好院里的树苗,不要让他们枯死了,一定不要忘记打水灌溉。”

猴子王马上召集手下说:“喂!你们现在替小树打水,不过,不能浪费水。浇水之前,要把树苗一棵一棵拔起来看一下,为了节省用,根长的就多浇些水,根短的就少浇些水。”

猴子们立刻遵照指示去做。这时,有一个贤者路过看见,便问猴子说:“为什么要把树苗拔起来看呢,要知道树苗栽好了是不能拔起来的,直接浇水不就行了吗?”

猴子回答说:“我们只是奉领袖的命令行事而已。”贤者听后,不禁悲叹说:“唉!你们真是愚蠢又无知!自以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却不知道这样干只会使后果不堪收拾!”这些猴子只知忠实地服从命令,用水浇树,根本没有想到刚栽种的树苗不能随意拔起来,因此,结果反而使树苗更迅速地枯萎。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种“自作聪明”的事情。

譬如推销员为了促销,不惜花费大量广告费用,印制精美的产品目录或宣传手册,宣传产品的优点。

其实一般顾客并不会完全相信推销员的话,顶多只是半信半疑,因为产品的好坏要由顾客自行判断,而不是靠推销员的吹嘘。

因此,所谓的宣传绝不是以巧言令色的手段来欺骗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