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26153800000022

第22章 借尸还魂(2)

盛田昭夫依靠自己努力创立自己的牌子,经过10年苦心经营,终于在美国打出了市场。1969年,在美国人引以自豪,轰动全球的阿波罗登月卫星中,卫星上安装的是索尼牌的盒式录音机,而不是美国标牌的录音机。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必然会在消费者中树立起优质的形象,而一个著名商标又会促进产品的销售。在现实中也能经常见到,名气小的商品尽管质量很高,但还是无人问津,而一些标有著名商标的产品,尽管是联营厂生产的,人们也竞相抢购,名牌商标的魅力是很大的,这也就是襄樊人宁可花八万元也要赎回“白马”商标理由之所在,也是盛田昭夫宁折不弯腰的目的所在。

在商战中,商标往往充当着产品的“魂”,企业经营者不可忽视其作用。

4.菲利浦公司绝处逢生

在兵法中有“绝处逢生”一说,其意是处在极危险境地中的人必将竭尽全力拼搏,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在企业经营中,对于衰落期产品,或连年亏损的企业,要善于“借尸还魂”,要改转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改革企业的管理,哪里有生机就往哪里转,绝不犹豫。在这个方面,菲利浦是成功的一例。

菲利浦是荷兰一家电器公司,是1891年由菲利浦的赫拉得与安顿两兄弟创立的。最初,它只是一家生产电灯泡的小厂,全厂20多位职工全是菲利浦家中成员。经过90多年的发展,菲利浦公司今天不仅是荷兰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企业,亦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它在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其中在50个国家设有工厂200多家,共拥有职工34万多。其近年销售额一直居欧洲电子工业公司的首位,达200亿美元左右。

菲利浦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历过3次生死关头。创建之初,公司的经营相当艰难。主持公司的长兄赫拉得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但在经营管理上却是“门外汉”,产品打不开销路,工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1895年正当公司面临清盘倒闭之际,赫拉得让位给其弟安顿主持该公司。安顿是个善动脑筋的人,而且具有经济眼光。他亲自出马进行产品推销工作,工厂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交由哥哥负责。他通过报刊的消息了解到当时俄国刚开始普及电灯,立既捕捉住这一重要信息,迅速带着灯泡样品赶到俄国去,经过反复地走访上门,终于在彼得堡接到5万个灯泡的订单。他急速地打电报给哥哥备料生产。赫拉得收到弟弟的电报后深感怀疑,拍回电报查问“是否5万个灯泡之多。哥哥的怀疑是有依据的,因为自从菲利浦公司成立以来,每年生产的灯泡不过5千个之多”。从打开俄国市场之后,安顿相继又将本公司产品销向其他欧洲国家。从此,菲利浦公司大步向前,到1912年,公司改名为菲利浦电器公司,不仅生产电灯泡,还生产其他电器、电讯设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菲利浦也不能幸免,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垂危之中。兄弟俩几经奋力撑持,菲利浦才勉强生存下来。

正当菲利浦电器公司恢复元气、重振旗鼓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荷兰,1940年5月荷兰被德军占领。猛烈的轰炸,使菲利浦的厂房设备所留无几,刚接任董事长不久的布利兹,菲利浦被捕入狱。

战后,布利兹被释放了,他率领家人及部分职工重建菲利浦家园。他大力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并按产品建立分门别类的生产部门,在董事会下面成立经理局,统一领导生产,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和推销策略。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菲利浦公司已成为荷兰的3大超级企业之一了。从70年代起,该公司大量增加科研经费,发展高科技产品,以电子计算机等更新产品争占市场,用电视机、录像机与世争雄,现在菲利浦的名字已远播世界。

5.时装公司的活广告

巴黎各大高级时装公司每天都在电视上做“活广告”,这“广告”就穿在每一位节目主持人的身上。

活跃在法国电视台上的明星们的“包装”,几乎全部被巴黎的时装公司承包下来:有“歌坛夜莺”之称的女高音米海依·玛提厄出现在电视晚会上,必定身着皮尔·卡丹的最新款式的服;近来名声大振的女明星莎扎尔喜欢穿伊夫·圣罗朗的套装来主持电视新闻节目;著名女记者安娜·辛格莱尔则由巴黎最负盛名的克里斯蒂安·迪奥公司为她安排出场的礼服。男明星们也不例外:最受欢迎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巴提克·晋瓦纳在主持“星期二辩沦”节目穿着朗万公司的新款套装显得格外潇洒……

几乎法国所有知名度高的电视明星全都有固定的时装公司为他们设计和制作服装,而巴黎20多家著名的时装公司都有专门的预算拨款为活跃在荧屏上的明星们制装,有的公司还派出公关人员四处打探、寻找正在走红的新秀,为之提供服务。1988年,我国著名的电影女演员潘虹去法国参加影片《末代皇帝》的首映式活动,并应邀到法国电视二台接受采访,路易·费罗时装公司捷足先登,向潘虹提供了上电视的全部服装和化妆品。

时装公司对电视明星们如此慷慨当然不是没有所图,对公司来说,主持人在节目中向观众提一句自己的服装是由谁提供的,这就足够了。而且很多电视节目也必定在结束时特别注明某某公司向本节目中的演员提供了全套服装。

6.双重身份的女游客

在日本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一批到居民家中兜售货物的中青年妇女,这批人总数有8万之多,她们推销的主要是妇女穿的套裙、泳衣、衬裤、短袜之类货品。她们是专门销售女用内衣的查尔斯公司雇用的。

从1988年开始,公司以免费旅游作为酬劳来报偿这批售货女郎。公司出差旅费让她们到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旅游点,而她们则旅游兼推销、办货,到处招摇过市,多路“出击”,分散到各处上门送货求售。1989年,第一批795名妇女的旅行队伍去了香港,第二批去的有1428人。1990年,有2000多售货女郎被送到夏威夷去领略在海滩上和海浪中休假的滋味。1991年,4512名女游商被送往悉尼度假,这个人数空前的旅游队伍由36架喷气飞机,分4次才送完。公司的发言人宣称:1993年,我们将把6000名妇女送到夏威夷去游览观光。

女游商们大都是中年家庭妇女,离开家人与同事们结伴旅行是非常难得和惬意的机会。她们推销的效益也非常明显,去年的各种内衣总售额达3亿美元,赢利1400万美元。

虽然查尔斯公司拿出一笔钱让她们去悉尼等地方度假,平时还要开工资给她们,这一项一年大体开销总数达300多万美元,但是,面对节节上升的销售量,谁又能说这种借尸还魂划不来呢?

7.没利还是来利

中国茶“茉莉花”倾销欧美,在东南亚却不受欢迎,原来茉莉花与“没利”谐音,当地人很忌讳。

精明的推销商灵机一动,给茉字添上两点,改成莱字后,与“来利”谐音,销路立即大畅。

一字之改,举手之劳,但在市场竞争的激流里,此举如小舟掉头,由逆转顺,因势乘便,妙不可言。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另外一商品出口事例。堪称中国质量上乘的出口商品“山羊牌闹钟”,中东南亚大受欢迎,而在英国市场上却滞销。我们想不到造成这幕直接原因,居然是商品的商标本身:山羊译成英文是“GOAT”,在英语中有“不正经男子”的含意。这在典雅守旧的英国,当然令人望而生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