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26153800000027

第27章 擒贼擒王(1)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此语出自《易经·坤》,在这里比喻敌人面临绝境。

【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擒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计名出处】此计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计名阐释】

擒贼擒王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唯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像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弓箭手放箭。这回可是真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只见他鲜血淋漓,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古计今用例说〕

在企业经营中,“擒贼擒王”的灵魂在于把握事物的实质,抓住问题的要点。

具体运用此计,企业经营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产品研制、开发上。如企业资金有限,在产品开发时摊子不要铺得太大,不要许多项目一起盲目上马,而应该争创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产品销售上。企业面对各种消费者群,不可能都使他们成为自己的顾客,这就要求把产品准确定位,要善于细分市场,培养企业的“忠实顾客”。

三是人才引进上。十个精兵强将胜过百个虾兵蟹将,如今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高薪诚聘人才日益成为企业家的共识,甚至有人不惜花重金去对手那边挖墙脚,其商业意识确实有过人之处。

1.巴西航空公司一鸣惊人

1985年3月下旬,在18家国际主要飞机制造厂家的激烈竞争中,原本默默无闻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一鸣惊人,独占赘头,赢得了英国空军的招标——向英国售出130架图卡诺—27型军事训练飞机,一举成交2亿美元。这样大的买卖不仅是巴西飞机出口史上的奇迹,也使全世界飞机制造商们震惊不已。

这家建厂仅16年的年轻企业力挫群雄,领先中标的奥妙何在呢?就是两个字:信息。

事情要回溯到1982年的英国法恩巴勒航空博览会,在这个会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奥济雷斯·匹瓦上校,获悉英国空军正在认真分析取代他们战后一直在用的那些陈旧过时的训练机的可能性,于是在展览会内外频繁活动,口操流利的英、法、意、西班牙语,施展他作为老练的谈判者和富有经验的飞机销售商的本事。他通过某些渠道证实了英国空军想更换陈旧训练机确有其事,而且进一步探听到英国国防部对新飞机的主要要求是:耐用,至少飞30年;抵御飞鸟撞击的能力强;7分钟内能升高飞行达一万英尺高度等等。

得到了英国方面的确切消息,匹瓦上校当机立断,按英国空军的要求对公司原来的图卡诺飞机迅速加以改进,以便一旦英方公布招标就申请投标。

1983年底,英国空军正式招标。此时,经过一年多紧张准备的巴西航空公司早已成竹在胸,以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其它公司展开竞争。英国空军对投其所好的图卡诺飞机十分满意,认为这种飞机可以在通讯与领航、飞行、训练、打靶、战术运用及特技飞行等5个方面满足培养飞行员的需要。他们非常欣赏这种飞机的低空飞行性能,先进的电子系统以及训练和安全方面的优越条件。同时,图卡诺飞机价格便宜,每架售价120万美元,这也是吸引英国买主的重要原因。

信息是本,产品是根,正因为“擒”住了市场之根本,巴西航空公司才一举夺魁。

2.顾客:决定企业命运之王

处在上海市南京路闹市中心的国际电视机总店,是经营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等各种视听设备的专业商店,是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的仅有职工39人的小型零售企业。然而,就是这个小得不起眼的零售企业,却在近几年的市场波动、疲软的形势下连年创出佳绩,1990年完成销售额4800万元,利润143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22%和25%,创了历史最高纪录。1989年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并被命名为上海市名特商店。

他们这些成绩是怎么得来的?也许从下面几个事例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在1988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有一位顾客来到国际电视机总店,他对营业员小王说:“我在其他商店买了一台18英寸金星彩电,使用了许多型号室内天线都不能看到满意的图像,是什么原因?”小王详细了解使用情况后,感到电视机没有问题,可能是接收环境问题。于是利用下班时间去这位顾客家,为他新装了一副室内天线,终于接收了满意的图像。

1990年1月,国际电视机总店参加了黄浦区政府举办的浦东服务周活动,该店把服务特色搬到浦东,一周内上门17人次。这是他们“三个上门”(年老体弱上门服务、特殊困难上门服务、技术咨询上门服务)的具体体现。

这家企业能够在几年中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其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抓住了顾客——这个决定企业命运的“王”。

3.满足阔少的虚荣心理

精品大王潘迪生是香港巨富的第二代。富家阔少,容易被人看成是一掷千金、左拥右抱的纯粹消费型的花花公子,但也有像潘迪生这样的阔少,置身灯红酒绿之中,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银行户头的进账也!潘迪生利用偎红倚翠的上流生活氛围把自己变成了香港的第二代亿万富豪。

潘迪生的生意点子是:吃必精品、穿必名牌、用必高档、玩必新潮。

在香港,一条用料不多的名牌领带,可卖500—700元,一件名牌T恤衫,可以卖上千元。同样质地的货物,只要标上名牌,售价即使高出几倍。仍然相当畅销。名牌服装、名牌鞋、名牌手表、乃至名牌火机,用起来美观、大方、舒适仅仅是事情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显示一种身份、一种派头,满足一代“公子哥儿”和“公子姐儿”们的虚荣心理。潘迪生自己出身富豪,深谙“公子辈”钟爱名牌货的习性以及普通市民攀比享受名牌的风气,于是以500万元起家,在香港、日本、台湾、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开设6000多家精品店,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精品王国,迅速积聚起数十亿元的资金,获得了老一辈望其项背的巨额利润。

4.擒贼擒王的广告

“达新牌”和“三和牌”是台湾人非常熟悉的两个品牌,它们的广告也经常在报纸、电视上出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大抵类似,因此竞争相当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