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26154100000036

第36章 隔岸观火(1)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却豫,豫顺以动。

【注释】乖:违背,抵触。这里为分崩离析之意。暴戾恣睢:这里指横暴凶残,相互仇杀。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此语见《易经·豫》的卦辞。这里指采取顺应的态度,不要逼迫敌人,让其内部自相残杀,我方再乘机取利。

【译文】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敌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要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计名出处】源自《孙子·军争篇》:“以治待敌,以静待哗。”

【计名阐释】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口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埋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所料。

【讲解】此计原意是指在河的这边看对岸失火。比喻在别人出现危难时,袖手旁观,待其自毙,以便从中取利。

使用此计的先决条件是“火”和“岸”:无“火”即无混乱局面便元可“观”,无“岸”相隔作为凭依也有风险。

一般在自己不宜出战或无力出战之时,皆可采取“隔岸观火”之策。

此计含义有三:一要能坐得住,不轻举妄动;二是坐看敌人受损;三是坐收渔人之利。〔古计今用例说〕

(一)隔岸观火与经商谋略

“隔岸观火”之计有“坐山观虎斗”之意,这一谋略的核心是善于发现并利用敌人的“内乱”,以极少的代价甚至不需付出任何代价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企业经营者稍微细心些,就会在“商场”看到不少不见硝烟的“火并”:竞争双方由于利益关系而发生价格大战,原材料争夺战等矛盾冲突,这时作为旁观者不必急着卷入其中,而要善于静观其变,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好准备,见机行事,以坐收渔翁之利。

张守义是一个退休老工人。他接手长春市白山图片社时,这个图片社只是一个即将倒闭的简易照像馆。经过几年经营,白山图片社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白山图片社开办后的第二年,彩色胶片蜂拥市场而黑白胶卷紧缺,不少照像馆和照橡器材商店挂出了“黑白胶卷无货”的牌子,本来,偌大的市场,少一两样商品,并不起眼。可是,在白山图片社看来,黑白胶卷紧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张守义认为,现在业余爱好摄影的人越来越多,黑白胶卷自有彩色胶卷不能替代的功能,黑白胶卷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黑白胶卷生产,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他招了5个小青年,立即动手,扩建起了一百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部分设备,与胶卷厂挂勾,开始生产黑白胶卷。没有多长时间,他们的产品就上市了。市场是公正的,白山图片社共生产黑白胶卷61万多卷,获取利润20多万元。

今日的市场,千变万化,没有一项产品可以永坐“皇上”的宝座。白山图片社生产黑白胶卷畅销一年多后,黑白电视机又开始大量涌进群众家庭,市场上出观了“电视机热”。在这股热浪的冲击下,电视机滤色片交了好运。当时,长春市还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外地的产品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他们了解这种情况后,马上转产电视机滤色片。滤色片生产出来以后,要求订货的客户接踵而至。那一年,他们生产电视机滤色片,共赢利30多万元。

上面的例子说明:别人经营的生意你接过来较容易找出他失败的原因,有些前车之鉴,只要把那些经营的弊病改正过来,自然就会赚钱了。更何况,接手一家破产企业,或别人不感兴趣的东西,代价也很便宜。

朋友,如果你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朝一日总会成功的。不过,你必须先学会“隔岸观火”的方法。

2.见缝插针巧赚钱

在商战中,隔岸观火计可引申为:当竞争双方因矛盾激化而秩序混乱时,自己不卷入其中而是静观其变。竞争越激烈,对双方越不利。自己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好准备,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70年代末,欧洲人创造了“魔方”。

当香港人从报刊上看到欧洲人玩魔方的消息后,许多厂家都抓住仿制魔方填补东方市场空白的机遇,纷纷行动,派人去欧洲考察,了解魔方的生产情况。

民生化学有限公司的老板敏锐地发现为生产魔方创造条件也是一个机遇。他灵机一动,迅速让他的哥哥从欧洲将生产魔方的资料电传到香港,大量复制,同时在香港四家电视台同步播放广告:“你想生产魔方吗?民生化学公司将为您提供全套技术资料。”

一时间上百家塑料厂上门争购,一度萧条的民生化学有限公司一夜之间转衰为兴,大赚一笔。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的建筑业大为发展,砖瓦工工价看涨,这对失业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由明尼亚波利来到芝加哥。他看到招工广告后,却没有投入应征当砖瓦工的洪流中,而在报纸上刊登了“你能成为砖瓦工”的广告。迈克租了一间店铺,请来一位瓦工师傅,买来1500块砖头和一堆沙石作教材,开展培训业务。许多人蜂拥而至,出高价受训。结果迈克10天就获利3000美元,等于1个瓦工200天的收入。

企业竞争如战场上的角逐。当一种为众人共有的机遇出现时,往往也可以给自己带来盈利的契机,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关键在于能否“隔岸观火”。只有静观形势,耐心等待,不忙于一时竞争,才能冷静决断,抓住时机,实现自己的目标。

3.尤伯罗斯坐收渔利

1986年第23届奥运会确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时,尤伯罗斯便夸下海口:“我个人承办这次奥运会,不仅不要政府赞助一分钱,而且还要净赚2亿元。”有人认为尤伯罗斯在吹牛,正等着者看伯罗斯的笑话。事实上,尤们罗斯早已胸有成竹,他看到各国大企业绝不会放过利用这次国际大赛展开竞争的机会,便抓住各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心理,点燃了一场竞争大战的导火线。

当时,为在奥运会上推销产品而申请参加赞助的企业有12000多家。尤伯罗斯为了提高赞助费,规定该届奥运会赞助单位仅限于30个,每个单位至少出资400多美元,而且同行业的企业只选一家。这意味着,哪一家出企业的赞助费高,哪家企业就能成为赞助单位,从而其产品在同行业中才会独占鳌头。于是,各企业惟恐自己被淘汰,都抢先登记,竞相提高赞助费数额,使竞争战火愈烧愈烈。日产与福特、通用的汽车大战,“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饮料大战,“富士”与“柯达”的胶片大战等等,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在这场竞争中,出资最多的是“可口可乐”公司,以1300万美元的赞助费战胜了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报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败在该公司手上的一箭之仇。其他各行业的诸多企业,也以较高的赞助费获得赞助资格。尤伯罗斯最后不但筹足了举办第23届奥运会的资金,而且真的赚足了2亿美元。

4.因利间斗的妙用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则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

在国际市场的一些商人,深谙“因利间斗”的妙用,他们一方而强调一致对外,另一方而极力制造和利用对方国家的内部竞争,从中获利。

上海的一家公司,经每公斤6.8美元的价格向欧洲共同市场出口糖精纳,已经占有有较稳定的市场,为国家赚了不少外汇。但后来,天津某公司和江苏某公司都想挤进去。于是,演出了一场“兄弟阋于墙”的闹剧。

在这场竞争中,先是天津某公司报价每公斤5.4美元,接着江苏某公司进一步压到每公斤5.07美元。外商利用这两家公司竞相压价,很快和江苏某公司达成65吨的交易,从中获得了10万美元的利益。

另外,由于欧共体市场规定,糖精纳进口价每公斤不得低于6.8美元,否则征收“反倾销税”结果我国外贸工作者无此经验,又白白奉送了一笔税金。与我国竞争的美国和南朝鲜厂家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乘机占据了有利地位。

5.苏联粮商隔岸观火

有一年苏联农业大歉收。谁都知道,这次苏联要大量进口粮食,美国粮商都想吃这口肥肉,等待苏联商人的出动。但苏联商人稳坐钓鱼台,好久没有动静。当时美国政府对粮食出口未做统一规定,美国粮食的粮价比较乱。摸准情况后,突然间,苏联商人出现在美国,向美国很多公司购买小麦,而每一家公司都认为自己单独在与苏联做生意,就迅速地大量抛售。不到五周的时间,苏联已向美国多家公司购买了1700万吨小麦,相当于美国一年粮食出口总量的45%。等到美国粮商醒悟过来,知道苏联粮商要大批量抢购小麦45时。等到美粮商才开始抬高粮价,但已经迟了,苏联已买得差不多了。

这次事件后,美国政府做出规定,今后大批量粮食出口必须事先申报到政府那里,得到批准后方可出口。苏联又改变了策略,采取分期小批量向美国多家公司购买,以便隐蔽需求量。这样,苏联商人又乘机利用美国粮商之间竞相出售。用较低价购进大批粮食,仍是从中渔利。

苏联商人就是灵活地利用“隔岸观火”之计,从中赚取了高额利润。

6.盖斯门的成功,当然是灵活运用隔岸观火的结果。

本纪初,美国年轻的推销员金·吉列发明了安全剃须刀,投放市场后,十分热销。由此,创办了金·吉列剃须刀公司。当金·吉列在市场上大红大紫时,盖斯门公司没有像其他竞争者那样,一心想抢在金·吉列公司的前头,而是不动声色地尾随几后,秘密地进行大量而周密的市场调查,收集金·吉列剃须刀的弱点。17年后,盖斯门公司推出了一种两面使用、锋利安全的刀片,它既能安在盖斯门公司生产的刀架上使用,又能安在金·吉列公司的刀架上使用。这种刀片进入市场后,很受顾客欢迎。而金·吉列的老用户,也纷纷改用盖斯门产品。恼羞成怒的金·吉列公司连忙推出双面刀片。然而盖斯门公司立刻避开刀片上的刀架,排出既能使用盖斯门公司的刀片,又能使用金·吉列公司新推出刀片的刀架。财大气粗的金·吉列公司推翻了原来的剃须刀整个设计,研制出刀架通用型、刀片双面刃的剃须刀,企图压垮盖斯门这个后生,谁知盖斯门又研制出刀架重量轻、双面不绣钢刀片的剃须刀。盖斯门公司三发重重的闷炮,发发打中金·吉列公司的后脑勺,在10多年的较量中,金·吉列公司剃须刀的全球市场率从初期的90%下降到不足25%,而75%的市场则被以盖斯门为代表的后来居上者瓜分。盖斯门的成功,当然是灵活运用:“隔岸观火”的结果。

7.“百佳”与“惠康”的降价战

1984年,香港超级市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不是枪炮、火箭,而是大减价。

这场“战争”由百佳超级市场集团打响第一枪。1984年4月26日,在香港拥有79家分店的“百佳”集团,突然刊登减价广告,宣布几十种商品削价出售,减价幅度10%到30%不等。拥有78家分店的另一超级市场集团“惠康”立刻做出应战的姿态,把商品的价格压得比“百佳”更低。它所有的分店午夜关门之后,连夜更改价格标签,第二天早市,顾客们就发现价格大幅度下降。“战争”愈演愈烈,从食品到日用品,降价的商品越来越多。

“百佳”、“惠康”分属两个财团,互相之间早有激烈竞争。当时,香港超级市场越开越多。1982年4月,香港有超级市场393家,商场云涌,再大的消费能力总是有限的,必然使竞争白热化,同时,香港市场物品增加,供过于求,加上货物进港渠道增多,许多工厂都希望到香港推销产品,而香港市民的购买力并没有什么提高,这就造成滞销积压。为了刺激消费,吃掉许多“小鱼”,就爆发了这次降价战。

这两家集团所以敢发动降价战,是因为它们的货源与银期占着优势。香港的超级市场都向洋行订货,由于数量大,成交价十分优惠,售价削它十元八元还不亏本。它们的银期比较长,通常付款是60天,如果是包购包销,可延长到1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