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26155400000029

第29章 崇拜心理特征及功能(1)

崇拜心理一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负向心理功能。

崇拜心理的正向效应

从历史及人类意识的发展来说,崇拜心理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实来说,崇拜心理的存在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支柱,是人们奋进的一种精神动力。

从理论上说,人类的存在和理解能力是无限的,但在现实中总是有限的、具体的。而处在有限的、具体的、现实中的人,面对自我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无限,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无限作为支柱,就会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因此,人必然产生和需要崇拜心理,去追求和把握无限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时空的无限宇宙,以便用未来补充现实,用超越把握无限,用幻想弥补理性的局限。

崇拜心理可以对人产生大的心理作用和影响。如根据有关方面的报道:临床所见,同样一种药片,让一个年轻护士随便丢给病人,与让一们年高资深医师郑重其事地交给病人,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疗效。这便是类似于崇拜心理的“心理效应”使药发挥的奇妙作用。再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曾抽查市场人参口服液39种42批,均未检验出人参或西洋参成分。但是,为什么人们觉得效果还不错呢?这无疑是“优质正宗”、“中外驰名”、“长白山特产”、“采用美国进口西洋参精制”这些广告用语,以及精致的商品包装所起到的引起人们崇拜心理的奇妙心理作用。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崇拜心理的正向作用十分巨大,它可以对人产生尽可能大的心理作用。

崇拜心理,在意识和现实中的正向作用是不可或缺。崇拜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一种主观认识和意志、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它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正向效应也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崇拜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通过对自身的需求和对本质的一定的认识的综合效应而产生的。这种综合效应中就蕴含着正向效应。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因此就会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逐步认识,开始时是产生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正向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最终又会表现为过程。它起着人对某种事物、现象等的一般认识,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掌握它们,得出对被掌握的事物的主观的、肯定的态度,并坚信它的正确性,进而形成坚定的意志。最后,经过认识、情绪、意志等过程的深刻融合,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崇拜心理。这种比较稳定的崇拜心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本身的实际发展需要。

社会需要崇拜心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从制约诠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到各种团体、组织的规章制度,都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整体的作用。但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群体,更需要有精神和思想上的统一和一致,需要有共同的崇拜心理来维护向心的凝聚力,实现民族和团结和社会的安定。如果一个民族或社会没有统一的崇拜心理,那将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崇拜心理的作用和社会功能,通常都由其正向效应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结果。

同时应注意到,这种崇拜心理的正向效应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发挥得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好么它将真诚向负面,产生与正向效应相反的负向效应,这是一种破坏作用。因此,在充分发挥崇拜心理的正向效应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一定的限度。

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

崇拜心理即可以产生正效应,又可以产生负效应。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即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盲目性;另一个是狂热性。

盲目,就是崇拜者在没有从本质上弄清崇拜内容和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的选择。而一旦选定了崇拜对象,就会在种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进行崇拜。这种崇拜是盲目的,因为崇拜的结果不但会与崇拜者的愿望相反,而且会加剧自身所外的不利状态。如在“****”期间,有些人由于对领袖个人的崇拜,为党和国家带来了大量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不同而被分成不同的阶级,并开始进行阶级斗争。阶级之间的压迫、剥削和斗争,给人们造成的恐惧远比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残酷得多,现实得多。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一方面崇尚自由、追求幸福;另一方面又对这种社会力量不可理解进面产生祈求心理,希望能有救星来挽救他们,以减少困惑和恐惧,这就容易让人对一些自然对象和主观幻想的对象,进行盲目崇拜。而统治阶级正是利用这种崇拜的盲目性,利用平头百姓对“天”和“上帝”的盲目崇拜,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承“天命”和行“天道”,自称是“天子”的崇拜心理,盲目地以为只要服从统治就是服从“天”,就是服从“天命”,就可以摆脱困境,得到幸福和快乐。这种盲目崇拜使人民群众陷入了愚味无知、德受压迫、属守“忠君”和“爱国”等陈腐传统,不敢起来革命,不敢起来反抗。是压制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历代统治阶级都把人民群众崇拜心理中的负效应加以利用,达到本阶级的统治目的。

“狂热性”,是指将崇拜心理推向极端,导致一种极度的狂热,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一种负向效应。而且,狂热性会带来理智的下降,不顾崇拜心理的限度,把本来合理和适度的崇拜内容,推向其反面,变成消极的崇拜。如,在当前一些青年人出现的“上网热”“大话西游热”等狂热的崇拜现象,就是表现出来的一种缺乏科学性分析和不能冷静地调控情感的一种狂热崇拜心理。

崇拜心理是人们的一种情感态度,崇拜内容和对象的选择,以及崇拜的强烈程度,是需要靠理性思维来控制和把握的。否则,一任情感的自由渲泄和发展,就势必使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出现。而一旦出现负向效,由于晕轮心理效庆的作用,就会进一步泛化和扩大化,出现难以控制的心理状态,就使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迅速朝高潮化方向发展,其后果往往是始料所难及的。

自觉地在崇拜行为中适时进行调控,以避免负向效应的产生。是我们两对崇拜时所要持有的态度,如果已经产生,就要适时进行纠正,千万不能任其发展。当然,从理论上来分析和认识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是比较容易的,难就难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适时的适度的把握。为了更有利地克服崇拜心理的负向效应,介绍一下雅努斯思维,即两面神思维的作用。

“雅努斯”是古罗马神话的一尊神。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看着过去,一副注视着未来。如果留心古罗马钱币,便可发现,那上面常有这尊神的形象:他一手拿着开门的钥匙,另一只手却拿着警卫的长杖。

雅努斯两个面孔说明:人类观察大千世界和纷纭人生,不能只顾及逝去的岁月,也要关注时刻迎面而来的未来,它启迪人们有时要从两个不同的相反相成的角度去思维。这就是两面神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积极地构想两个或多个并存的,或者同时起作用、同样正确、但彼此却完全对立的概念、思想和印象,以从中发现更加完美、更加反映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或概念,形成创造性的正确思维成果。

为了给似更多的可以把握的自由,就要用两面神思维处理崇拜心理和行为,这往往使人能具有更成熟的人生心态和更明晰的行为效率来对待崇拜心理。即尽量发挥崇拜心理的正向效应,而减少或消除其负向效应。

正确把握崇拜心理的两向性特征就要首先把握心理特征的实质。心理特征,是指各种生要的和持义的心理特点,它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它反过来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因此,一个人如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把握崇拜心理的两向性特征,就要在心理过程中注意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随时注意调整,注意培养这些心理过程的正向效应,以保持一种科学、正确的适度的崇拜心理。

崇拜心理与迷信心理

崇拜作为对某一事物或对象所表现出的极度尊敬和信赖的心理状态,一般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崇拜心理既可能是现实的虚纪的反映,也可能是现实的真实反映。狭义的崇拜指宗教崇拜,广义的崇拜把它看作是人特有的心理现象。崇拜心理是人的精神支柱,具有特定的能动性,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推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建立在较为理智认识的基础上罗为自觉和持久,并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相反,建立在迷信基础上的崇拜,则是盲目的,具有水分极的社会效应。

崇拜和迷信有时会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平时人们有句话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是对复杂心理的一种概括。

如,在闽中某开发区开辟之初,稍好的地段已经被人垄断,乘下一处叫“午门”,据说是古代杀人的地方,谁也不敢去动。黄老板却不信邪,在这块“是非之地”他斗胆开了一间酒家。刚开张不久,黄老板请人在门口挖水池,挖着挖着竟挖出白骨,再挖下去还是白骨。工人们一声喊扔下工具就跑。闻讯赶到现场的黄老析一点不怕,他用手拣起一根根一块块白骨,然后脱下自己的衣服,把拣好的白骨一堆堆捧到工地旁清洗。黄老板从容不迫地做着这一切,旁观的人们却惶惶不安。黄老板正色说:“怕什么,这是钱!”最后,黄老板用一个缸装起这些白骨,按当地风俗埋在山上去,并烧了一炷香,算是超度亡魂。他说,自己和这些亡灵有“隔世缘”。这件事很快在闽中大地传开,引得好奇的食客源源不断而至,黄老板由此在5年成了百万富翁。

从这例子中可以看出,崇拜和迷信是对常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黄老板照理讲是不相信迷信的,否则他绝不会在“午门”这个杀人的地方建酒楼。然而当他处理白骨一事时,在外表式上却完全采取的一种迷信的崇拜方式。看来当时他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否则他绝不会是这样一番表现。然而他又绝不是一种迷信心态,他又摆脱不掉人类在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那种对灵魂崇拜的心理,即对人死后亡灵是否存在解释不清,且不说这位老板,那些好奇的食客为什么会源源不断呢?很明显,绝不是因为这里的饭菜比别处好。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9编的开头中,曾有这样一个想象:一个长期在黑暗中长大的人,突然被带到空旷处看日出。乍一看到我们每天都熟视无睹的日出情景,他是多和地惊奇,多么地欣喜若狂!以一个稚童般的自由开放的感觉,但也是以一个成熟的功能,他的整个心巡都因见到这种情景而激动起来,他会把它辨认为上帝的,他的灵魂将屈服在它面前。原始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稚童般的伟大性。野恋人最早的异教思想家,最早开始思维折人,恰恰就是柏拉图说的这种稚童式的人。他的感受像稚童那样简单,但具有成人的深度和力量。

这里说的虽然是人们处于对自然崇拜时的思维能力,但对于神灵的崇拜也同样适用。

迷信行为,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超自然力的作用,而采取的十分愚昧甚至残暴的行为。如根据出生年月和属相判定人的命运等等。有时也指盲目地崇拜某个人某某种学说的行为。产生迷信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知识,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观宗和对待某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迷信行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便是,仅仅用愚昧和落后来评价有迷信行为的人,显然是不能从思想根源上解决概括本认识问题的。这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形成的不正确的非科学崇拜心理的一种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常常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

人们之所以迷信是因为他们迷信行为要么崇拜被创造物,要么崇拜作为上帝的某一部分,要么崇拜征兆和神灵。迷信,从根本上来说,是崇拜不该崇拜的对象,并且有着不应该有的崇拜方式。

最初把人引导到对各种看不见的神灵进行崇拜,从而产生了当时神灵崇拜,也导致了各种奇怪的迷信行为和风俗的产生。在这些迷信和风俗中,有许多是骇人听闻的,如用人来作祭品,用毒、用火的酷刑来考验无罪的人等等。但多的则是让人在心领神会的状态下自觉自愿,或是有时根本是在无法觉察的状态下接受的。特别是当人们创造了偶像崇拜以后,这种心理状态就更趋复杂和难以把握。

木胎泥塑的偶像本来是无生命的东西,只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说他灵验。于是人们就迷信这人造在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似乎这偶像很灵验。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欺骗自己,不是偶像真有什么神力。现代生活中的人很少,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有迷信思想,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棋圈里有一种笑传,说是给下棋的小孩起名字特别要紧,一定要有类似于“chang hao”的两个字。不然,为什么李昌镐、刘昌赫、常昊的棋都那么出类拔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