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逆境心理学
26155500000017

第17章 处于逆境后的行为反应(4)

处于逆境心理产生后的退化反应

个体遭受逆境后,放弃已经成熟的成人方工而幼稚的、与自己年轻和身份不相称的方式去应付处境的问题,或用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成熟的倒退现象叫退化。例如,成年人受挫后,变得孩子气十足,为区区小事嚎啕大器,或撕哀物或咬手指,又会因听到几句顺心话而破啼为笑,毫无控制能力,极易受暗示,随心所欲,不顾影响。成人的退化行为是长期反复受逆境折磨的结果,当然,也与个体的性格、意志、自我修养、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有关,情绪型性格、意志薄弱、自我修养较差、社会地痊较低者在受挫后表现出退化反应。有时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较主志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可能在长期反复遭受逆境的折磨后,偶尔表现出倒退行为,例如嚎啕大哭,但事后又为自己的失态而后悔。

退化反应对受挫者的心理上虽有暂时缓解的平稀作用,但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调节心理平衡无济于事。

逆境心理产生后的固执

个体受挫后,一再采取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这种现象就是固执,或叫固着反应。比如,某厂长本来已因保守而使工厂的产品处于带销状态,工人发不出工资,闹得他焦头烂额。但他并不接受逆境的教训,仍然盲目排斥革新,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固步自封,明知是无效的办法,仍一再重复。再如,个别人因做错中受到处分,却仍顽固地坚持自己的错误。

具有固着反应的人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机敏应变的能力,误以为固执是坚定,在变化的情况面前,他仍此刻板的反应出现这自然会错上加错,一挫再挫。这种挫折后的固执是指一味地坚持自己的错误思想、信念、行为和目标,是错误意志顽固的表现,与逆境后的坚强有本质的区别。逆境后的紧强是主体对自己正确的信念、思想、行为和目标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哪怕泰山压顶也不弯腰、坚持到底。这是正确意志坚强的表现。

遭遇逆境

时常被逆境包围,反而越促使其连连出现。而成年人若屡遭逆境,便可能会产生破罐破搪的态度,因执已见。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同样的逆境,又一时难以克服,就可能慢慢失去信心,而形成刻板化的反应方式,一再重得同样而无效的行为。另外,过多、过严的惩罚和指责,也可能导致“固着”行为。

此外,人处于惊慌失措状态时,也会表现出固着行为。例如,有的人看到家里的房子失火了,在那里光拍大腿,就是不知去叫人救火。患有强迫症的病人,则会有一种疾态的固执,没完没了地重复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

一个固着并不意味着他的内心的平静。在的得遭受逆境后,如果每次受挫,他也会产生茫然的感觉、情绪焦虑不安,生理上出现头昏、心悸、冒冷汁脸色苍白等反应,甚至失去信心,悲观失望,盲目服从或畏缩不前。因此,就该看到,固着实质上是顽而不固,并不是真正不可改变。其特点只是行为呆板无弹性,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没能被更适当地行为反应所取代,一旦有了取代的方式,例如人如果有了对付意外情况的经验,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幻想逆境

这是指个体企图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业应付逆境,借以脱离现实。幻想又称为白日梦或昼梦,即临时脱离现实,在由的自己的想象构成的梦似的情境中寻求满足。幻想偶尔为之并非失常,而且任何人都有幻想,青少年的幻想尤其多。

但是,幻想本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幻想之后还须面对现实去应付逆境,这才是正确的。如果一味耽于幻想,脱离现实,则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在成为习惯之后,将有碍于对生活的适当。

一个大学生因学习困难考试失败,但可能在幻想中想象自己完成了学业,事业发达,如何受到人们的赞誉、社会的传扬,如何面对鲜花、笑脸、地位、待遇等等愉快情境时的景象;一个人在恋爱中总是不成功,也可以通过幻想,想象许多女子向他求爱,他如何风流潇洒,如何高贵、浪漫而感到愉快和满足。现实中的逆境越是使他感到痛苦,幻想中的成功越是使他感到愉快和满足(而这又是非常容易达到的),他就越有可能逃避现实而遁向幻想。一旦形成了纪幻想来对付现实中的挫折,希求从幻想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的习惯,将是十分危险的,并可能形成病态的行为反应。

理智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逆境后,若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反应对待逆境,称为理智性反应,它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方式,常见的有:

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当个体处于逆境之中,通过分析,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那么即使暂时遭遇了挫折,也应克服各种困难,打出排除障碍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即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原望,达到预定的目标。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经历多次失败后,仍坚持不懈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期间,面对各种诬蔑、攻击和迫害饱尝长期流亡和贫困生活的痛苦,经受种种疾病的折磨,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他说过:“我一直徘徊在坟墓的边缘”。因此,我“必须把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来完成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的家庭的著作。”

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当一种动机经一再尝试仍不能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个体调整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订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成功,满足某种需要。如有的青年,多次报考大学未能遂愿,他见障碍难心逾越,就改为报考中专、技校,或是电大、职工大学,“退而求其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降低和避免了由于目标不当难以达成而可能产生的逆境心理和焦虑情绪。

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这是指在个体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不能实现并受到逆境时,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来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的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例如,著名剧演员信芳,原来演小生,但嗓子有些沙哑,虽经苦练仍难以改进于是他转而演老生。这一行当的改换,使他得以充分地扬长避短,创立起自己独特的唱腔艺术风格,称为“麒派”,成为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逆境面前,由于原定的追求目标已不可能实现,或是为了用其他活动来转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就会转而追求别的目标或是进行另外的活动。这也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补偿。例如,屈原遭谗言被放逐,他政治上的抱负无法施展,悲愤之下写辞作赋,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

个性的变化

个体在处于逆境后,除了直接表现出的反应,即立即出现的后果之外,还有间接的反应,即逆境对人的久远影响。在特定条件下和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逆境,一般都是暂时的,随着具体情境和条件的尽管变,所感受到的紧张状态也就自然消失。但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经历连续的逆境,或是遭受特别重大的逆境。由于导致逆境的条件和情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感受到持续的紧张状态。由此产和的紧张和逆境反应,在经常反复的出现后,某些行为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人的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从面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如一些人具有萎靡不振、冷漠无、缺乏主动的特征;而另一睦人则具有攻击性、好嫉妒、精暴凶狠的特征等。

对逆境和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就会形成对挫折的不良适应,对受挫者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逆境导致心理行为的表现

日本心理学者成田胜郎等人对些进行了研究,他们归纳出14种由于对逆境的不适应而导致的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它们是:

(1)抑郁性——感情消沉,且持续时间长,对一切都感到无聊、孤独、厌世。

(2)无力性——无精打采,易陷入逆境感之中,学习、工作常干不下去,容易疲劳、失眠、头痛。

(3)过敏性——多疑、嫉妒。硬把周围的动静和自己联系起来。

(4)强迫性——把思想或感情强加于已而无法摆脱,常有种种强迫性的奇特行为。

(5)自我否定性——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信心,反反复复,一事无成,有很觉的自卑感。

(6)内向封闭性——失去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十他孤独,没有协商性,处于封闭状态。

(7)粘着性——失去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十分孤独,没有协商性,处于封闭状态。

(8)意志薄弱性——做事没有主见和一贯性。怠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9)盲目性——不加思索地行动,极其草率,行为鲁莽。

(10)不安定性——身心不安宁,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很差。做事有头无尾,变化频繁。

(11)情绪易变性——情绪极不稳定,一再出现意外行为。刻薄、自伤、喜怒无常。

(12)自我表现性——自以为是,支配欲强,夸大吹牛,强词夺理。一旦受到轻视或压抑,就放肆地进行反击。

(13)爆发性——常出现过激的态度和行为,动辄耍脾气,激烈地发泄情绪,控制不住自己。

(14)浮躁性——言行轻浮、浅薄,随意恶作剧,对自己的过失没有羞感。

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14中心理和行为特征,都是逆境的不良适应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对身心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都是不利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吸可能成为犯罪或心理变态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