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逆境心理学
26155500000019

第19章 逆境心理防卫机制(2)

生活中,有的人素来待人刻薄,而刻薄又被公认为不好的品质,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刻薄的人,那连他自己也会讨厌自己,当然也就丧失了自尊。但如果在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刻薄的,那么即使自己待他们刻薄一点也就不觉得自己的错了。这样把自己的缺点转移到他人身上,在夫意识中就可以减轻自己的内疚,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安全感。这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例如,有的人自己工作能力很低,却往往大谈别人如何无能;自己以权谋私,却认为从来就没有克已奉公的人;自己内心深处有贪污的动机,却常常宣扬某某收受贿赂。

投射作用也可以表现为广泛的心理活动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心理挫折时。例如,节日时产生的欢乐心情,可以投射为赏心悦目的鸟语或含笑迎人的花枝。“鸟在唱歌花在笑”。李白诗“相着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里孤独的敬亭山,就是诗人的人格投射;同时,人不厌山也被投射为山不厌人,故有“两不厌”的情形。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投射表现为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看作是创作或欣赏对象所固有的特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又常常是无意识的。疑心邻居偷自己家里的东西的人,总觉得邻人处处都像小偷的样子;一个对领导有成见的人,反而会到处散布说领导对全有成见。这些思想和行为,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表现的,是一种将自己的坏的人格特质排除于自身这外,并加诸于其他人身上的潜意识倾向。例如,美国的一项实验研究发现,请大学生联谊会的每一个成员评价其他成员的吝啬、固执、散漫等品质,每个成员也要对自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家公认这些不好的品质特别突出的那些学生,却未只到自己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反而倾向于这些令人讨厌的品质加到别人头上。

投射作用与文饰作用十分相近,两者都是以某种理由来掩饰个人的过失。所不同的是,文饰作用主要是找出理由为自己的过失辩护,而且多半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过失。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由于自己不用功而考试失败了,却说老师教得不好,或是出题太偏,评分不公正等。但在投射作用中,不仅否认自己有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品质,反而将它加之于他人予以攻击。例如,自己作风不正派,反而猜测别人有不轨行为,或说别人引诱造成的。

压抑作用

压抑作用是一个人受到挫折之后,用意志的力量压抑住其愤怒,焦虑或不满的心理情绪。或者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经验等,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所以,压抑作用又称为动机性遗忘。

分析学派的观点,压抑作用是由不愉快的或痛苦的经验所产生的焦虑引起的。凡是与社会相抵触的内心动机,如任其发展下去,由于为社会所不容,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因此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因此,每当这类冲动萌发时,个人常常有意无意地将其压抑,以便保持心境的安宁。

但是,受到压抑的意识活动进入潜意识后,并非从此偃旗息鼓,而是形成各种“情结”,一有机会,便会乘机闯入意识领域,如从做梦、失言、笔误中反映出来。压抑虽然暂时减轻焦虑和安全感,但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分扰,久而久之,就可能使人变得性情暴躁或孤僻沉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例如,有个女孩子,白天很正常,在傍晚时却常常惊叫,接着在地上打滚,大吵大闹,有时还做些怪动作,发作时间可持续一二个小时,日日如此,连续了几个月。看病时问其原因,回答:“不知道”、“忘记了”。催眠后,患者谈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她父亲对她非常疼爱,又管束很严,不让其随便外出或与男朋友交往。第一次发病那晚,因要与一个男友约会,而父亲一直坐在门口看报,寸步不离,使她无法赴约。她一方面惧怕父亲,不敢说明,另一方面又提心男友会一直等她,心理非常着急,于是忽然发作起来,大叫、大闹、打滚、四处乱跑。此后,每到傍晚,就不知不觉焦虑起来,事后发作,但对导致发作的原因却“忘记”了。

由此可见,这个病人把当时那能苦不愉快的事情,无意识地但又是“有目的”地忘却了(即压抑作用),以避免心理上蒙受痛苦。但那件事所引起的焦臣不安感到无只里仍然存在,并可能以异常的行为表现出来。

否定作用

压抑作用在于回避自我内部的不安和危险,否认作用则是为了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它是指对已发生的令人痛革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的痛苦。这属于一种简单而原始的心理防卫方式。

小孩子摔碎了东西,闯了祸,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沙漠里的鸵鸟被追击而无法逃脱时,把头外入沙堆,危险看不见了,也就等于不存在了。所谓“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都属于这一类心理的表现。

有一们妇女在她爱女猝死后,坚持以为她女儿“没有死”是“与同学结伴旅游”支了,说女儿很快就会回来,当天她照样准备晚饭,做女儿最爱吃的菜,等女儿回来吃饭。晚上仍照日常习惯为女儿铺好床。以后也天天如此,似乎女儿仍然健在,并且不让其丈夫或别人提起女儿已死的事。这种不敢面对现实的做法,虽有寄托哀思、稳定情绪的暂时作用,但从长远观点来看不足取的。

反向作用

个体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这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功或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

一个男青年对某个女性有好感,但在和她面时,反而采取了冷淡的态度;凡事总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人,正反映了他内心存有怕别人瞧不起的自卑感;一个表面上非常起劲地反对色情文学的人,可能内心非常迷恋色情文学;对情敌、论敌、分敌面时握手言欢、情同手足的人,可能正是为了掩盖攻击动机和憎恨的情绪。这些都属于反向作用。

人的某些行为如果过分的话,正表现他无意识中可能存有刚好相反的欲望或动机。古人对此曾有许多精妙的见解。例如,“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先发制人”、“反客为主”,或“此地无银三百两”、“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等等。

幽默作用

幽默是体现一个人生活的情趣,在人际应酬中利用幽默这一武器,有时可以达到意料之处的效果。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示出自己的意图,称为幽默作用。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把原来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较成功地去适应窘境。例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与客人谈话时,他脾气暴躁的太太忽然进来,大骂了苏格拉底一阵之后,又拿来一桶水往苏格拉底头上一泼,把他全身都弄湿了。办格拉底笑了笑,对客人说:“我就知道,打雷之后,接着一定会下雨的。”本来很难堪的场面,由于苏格拉底的幽默,也就一笑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