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情心理学
26155600000009

第9章 爱情挫折心理(2)

在恋爱过程中,恋人的俊美形象,悦耳的声音,幽香的气味,甜蜜一吻,都是一个个条件刺激,这些刺激在恋人之间引起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这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按照一定的方式不断进行,就形成了动力定型——感情的产生与深厚,这时如果一方提出分手,就会使已经建立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昨宵还相会在花前月下,今晚忽陌若路人。这样使已形成的反应系统产生不适应,致使定型遭到破坏。于是就会产生不满和痛苦的体验,即失恋。如何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应该理智地对待失恋,重新树立自信,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理智疏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通常都具有双重性格的因素,即理智的“我”和感情的“我”。在失恋的情况下感情的“我”往往会压倒理智的“我”,但要摆脱痛苦的折磨,则必须用的理智的“我”去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学会自我疏导和反向思维。恩格斯曾说过,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恋爱是双方自愿的事,绝不能一厢情愿,只从自己一方考虑。失恋者应当仔细地分析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条件是不是符合对方的择偶标准。如果基本符合,不妨再做努力;如果根本就不符合,就理应激流勇退,切不可陷得太深。应该用理智来说服情感,尊重对方爱人的权利。相反,既又因此拥有了重新择偶的自由。象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友好的分手,说一声“再见”!英国诗人雪莱向他表妹求爱,遭到拒绝后,就说过:“爱情既然属于心不属于身的,那么,她不再存在了。”这就是采用理智疏导法。

更新,升华

许多人失恋后,在痛苦中难以自拔,整天丧魂落魄,无所事事,到处游逛,什么理想、工作、学习统统置之脑外,这些都是不正确有态度。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迅速摆脱失恋的痛苦,而且会降低自己的人生价值,以致造成新的选择的困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失恋不失志,把精力专注到学习和工作上,使生活十分充实,从而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同时,又创造了更好的择偶条件。

心里学研究表明,失恋后的人一般都有一种“报复心理”:“你看不起我,我就干给你看看。”这种心理可能发产生两种结果:第一,驱使一些意志力差,理智感弱的人去干出一些愚蠢的傻事;第二,对于意志坚强,理智健全的有志者来说,这种“报复心理”又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反应,驱使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活的更大范围中去,如在事业中创造成就,即以事业的成功让对方觉得后悔,从而“报复”了对方对他(她)的“小看”。有志气的失恋者往往会在失恋后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象歌德、贝多芬、居里夫人、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是在饱受爱的痛苦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有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有两个青年在农村插队期间相爱了,在整个恋爱过程中,是男方主动追求女方的,可是没多久,男方回北京考上了一所学院的化学系,女青年后来进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男方刚考上了大学,就来找女青年说:“我考上大学了,再过几年一毕业可就是工程师,成了高级知识分子。你呢,还不是个普通工人,到那时我们能有共同语言吗?你看咱们的关系应该怎么办?”这位姑娘二话没说,掉头就走。一路上她没有眼泪,也似乎没有悲伤。回到家以后,正巧她中学最要好的同学在,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两人抱头大哭一场。哭完,这位姑娘说:“刚才发生的事情一切都让它成为过去吧,我把爱与恨都埋在心底。”一年来,她没有哭过一次。在一般情况下,也没笑过一次,见了一般人,没必要时也不再说话了。周围的人都以为她疯了,精神受刺激太大了。结果怎样,那个男的考上的不过是一所普通学院的化学系,而这位姑娘凭着一股毅力,刻苦学习一年,终于考上北京另外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的化学系。

如果,失恋者都能把毅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在事业中创造成绩,这不仅于社会有利,同时也能使失恋者的“我”得到更新,以新的“我”出现。用奋斗的办法来更新自我,摆脱失恋的痛苦,使“我”得到升华。

建立新的“兴趣中心”

青年人在失恋之后往往容易变得内向,而原来比较内向的人,更容易离群,进入自我封闭状态。这样长期下去,失恋的痛苦对心灵的冲击是很大的,如不设法使这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能量”得到释放,而把忧郁的情绪闷在心中,常会导致严重的心理伤残。

那么,如何排释心中的苦闷呢?可用建立新的“兴趣中心”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通过这些活动来转移心理压力,以求得心灵的平静。

把失恋的苦恼向你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倾吐,这样常常会使人一吐闷气,心境就会平静得多。

与同性朋友发展更密切的关系。心里学家们认为:要医治失去一个美丽女子的创伤,最好的药方就是另一个同样美丽的女子。但是在恋爱失败后迅速找新朋友,这并不是好主意,其实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同性的好朋友的开解。

到大自然寻找慰藉。在失恋后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助于积极情感战胜消极情感。而到大自然中去就是一种很好的解脱方法,可从大地的辽阔中,开阔郁闭的胸怀;从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中,拓新固有的视野;从日升月落、阴阳圆缺的运动规律中,去领悟人生道路的曲折。这一切都将重新激活人的理性控制力,使你迅速地回归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来。青年时代的恩格斯就曾采用这个方法来解脱失恋的痛苦。1841年,20的恩格斯在不来梅商行当练习生,他带着初恋的创伤结束了商行学习,回到家乡巴门,为了使自己尽快地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恩格斯开始了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旅行。当他登上苏黎世的禹特利山顶峰时,秀丽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心胸感到格外开阔,失恋的苦恼逐渐失散。他旅行回来去柏林服兵役时,不仅已经完全从失恋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写了篇文辞优美的游记。事后,恩格斯深体会地写道:向美丽的大自然倾放“爱情的痛苦”,可以使自己“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得以怡然开脱,溶化在温暖的生活协调之中。”

失恋者要象强者那样去生活、去战斗、去战胜人生旅途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幸。这样在热恋中你就不会人的信念。做到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即使失恋一百次,我也绝不会自杀的。”谁都不会怀疑失恋是痛苦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生的一大不幸。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许不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因为它可能使你避免以后产生更大的不幸。

离异心理

离异是指夫妻两人在愿望、态度、情操和行为方面矛盾的表面化,甚至表现出敌对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夫妻感情疏远,相互挑剔,冲突增多,不愿同居,直至闹离婚。导致夫妻感情离异的原因,既有宏观方面的社会道德因素,也有微观方面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志趣、性格方面的精神因素,也有生理因素。若从心理学角度讲,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失调

个性失调是指夫妻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不和谐。夫妻恩爱是一种情感的靠近和融合,个生因素对夫妻关系随时都会发生影响。比如,一方喜欢交际,游玩,另一方却爱呆在家里;看电视时,一方为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洒下同情之泪,另一方却无动于衷,打呵欠,甚至沉沉欲睡;外出时,一方兴致勃勃在商店里观赏琳琅满目的商品,另一方却莫名其妙地走出商店,烦不可待,等等。这些不和谐都不或避免地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有这样一对夫妇,妻子是一家工厂的工会干部,丈夫是个大学教师。妻子开朗热情,快人快事。丈夫文质彬彬,寡言少语。性格的差异,虽然并未妨碍他们相识相爱直至结婚,但因失调的个性却成了影响夫妻感情的导火线。追溯起来,不满情绪早在蜜月期间就滋生了。丈夫说,出去旅行一趟,她太不安分,插队买票,大声与人争吵,太不温柔了。妻子说,你一个男人家,做事萎萎缩缩,象你那样,我们那点假期,能跑这么多地方吗?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两人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得更加真实。谈恋爱时的丈夫,话也不多,只知道陪姑娘逛街,上公园。婚后,不仅情话大大减少,连日常对话都降低到相当的程度。吃饭时一言不发,简直把头埋在碗里了。丢下碗,他又一头钻进书斋,再难照面。家距学校很远,他每周回来一次,星期六下午回来,星期天中午吃了饭就走,长期如此。妻子不甘寂寞,广招客人,有时倒也热闹。她还加入一些小伙子姑娘的游玩集体,出外游玩。热闹归来,更觉孤寂。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致使妻子萌生了离婚念头。她向女友抱怨说,太寂寞了,这种冷清的气氛会把人闷死。夫妻个性失调,不能互相体贴、温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女性在爱情上表现出更强烈的个性,她们变得更加敏感,对自己伴侣的个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共同参加活动,她们特别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温情。如果男性在这些方面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会使之感到不满,甚至导致感情破裂。

期望破灭

期望破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婚后生活的期望破灭,一是对对方的期望破灭。

许多人在结婚前往往把婚后的生活想得太美,认为结婚后的生活还是象婚前那样谈情说爱,对婚后必然谈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当一大堆家务事摆在面前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理想破灭感。追求罗曼蒂克的,觉得夫妻之间远不如恋爱时那样恩恩爱爱,难舍难分,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冷漠感;而对事业有追求的,则觉得生活从些变得平庸了。如果双方不能正视现实问题,不善于处理现实婚姻生活和理想婚姻生活的差距矛盾,就会给家庭生活蒙上阴影。要防止这个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是对婚后生活不可期望太高,夫妻双方必须充分认识到恋爱和结婚的异同点,它既有延续性,又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恋爱时期,双方对生活的憧憬多于现实,这时期以感情交流发展,力求相互信任为主。婚后双方共同组建了家庭,必然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这一时期双方受现实制约多,以巩固、治理家庭为主,生活不再如恋爱时期那么浪漫,对此必须有思想准备。这样才能见怪不怪,处变不惊,稳定地共同生活。

一般情况下男女双方在婚前不可能全面了解。双方的个性特点,癖好及生理、生活特性等,因为恋人之间的接触大多是在有限的时间、地点、场合进行。而热恋中双方谈话的主题一般也都以表白自己的情感、爱好、志向、工作、家庭情况为主,大都尽力将自己生活、个性中好的一面显示给对方,所以一般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加上“光环效应”的作用,使男女青年往往把对方完美化、偶像化,从而无视或淡化对方的缺点,甚至女青年会把自己的男友的专横视为有男子气而产生依恋之爱,而男青年则会对自己女友的任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