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写关羽被孙权杀害后,幽魂不散,先是玉泉山显圣,继而害死吕蒙,于是老臣张昭献计移祸。张昭说:刘、关、张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若知关羽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孙权听罢甚悔不该杀关羽。张昭进言:为今之计,不如遣人将关羽首级转送曹操,此为上策。孙权从其言,即遣使以木匣盛关羽首级,星夜送与曹操。丞相主簿司马懿识破东吴的移祸之计,遂建议曹操刻一香木之躯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礼。曹操从其计,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
关羽被擒害之后葬于何处?《三国志》、《后汉书》及《华阳国志》都不见记载。裴松之注《三国志·关羽传》引《吴历》说:孙权杀害关羽后,惧怕刘备兴师问罪,决定移祸,“送(关)羽首(级)于曹公,(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据说洛阳关陵(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处)即是当年曹操厚葬关羽(首级)之地。但洛阳关陵今仅存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重建关王冢庙记》碑一通,该碑记也说:该处“汉时有庙”,有关王大冢,“内葬灵首”。洛阳关陵及庙占地百亩,殿宇辉煌,乃古都洛阳一大名胜。关羽陵墓,除洛阳外,湖北当阳还有一座,据说是孙权埋葬关羽躯体之地,所以民间谚语说关羽“身困当阳,头枕洛阳”。当阳关陵在当阳县城西五里的古彰乡。据说当阳关陵始建于东汉,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始有围墙,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年)兴建庙宇,明成化三年(1467年)修葺陵园,清代有过几次大的维修。现今的当阳关陵占地近万平方米,气势宏伟。
如果裴松之注引《吴历》内容可靠,那么,历史上的“虎臣”、“万人敌”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就是可以肯定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目前尚不能确定,一者《吴历》叙地方杂事,裴松之仅仅是引出而已,未判断其说是否可信;二者即令可信,这在证史论说中,也仅仅是孤证而已。《吴历》说曹操厚葬关羽,但未点明葬于何处。所以,洛阳关陵系关羽“灵首”葬处之说也是缺乏史实依据的。谭良啸在一篇短文中曾指出:《(万历朝)重建关王冢庙记》中所谓“汉时有庙”之说,不可信。据此,我们认为,现今的洛阳关陵很可能是附会《三国演义》的产物,因为只有《三国演义》点明曹操是将关羽首级葬在洛阳南门外。当阳关陵不仅不见于文献记载,而且《三国演义》也没有交待孙权对关羽身躯是如何处置的,葬于何处,完全只是民间传说。所以,当阳关陵作为孙权埋葬关羽身躯处,虽在情理中,但当阳关陵是否真墓,似难断定。
综而论之,关羽死后是否身首异处?洛阳、当阳关陵是关羽真墓吗?究竟关羽死后身首葬于何处?应该说都还是些悬案,有待作深入的研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