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故事轻松读
26158600000037

第37章 大卫(5)

大卫到利乏音谷与非利士人交战,非利士人不敌大卫,四散溃逃,如同溃堤的河水一样,大卫说:“耶和华在我前面冲破敌人的阵势,势如洪水破堤。”因此称那地方为巴力毗拉心。

丢盔落甲的非利士人将自己的偶像全部丢在山谷里,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将之全部拿去⑦。

非利士人再次上来与大卫交战,仍然在利乏音谷摆开战场。

大卫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不要迎着他们上去,要绕到他们后头,从桑林对面攻打他们。你听见桑树梢上有脚步声,就发起猛攻,因为那时耶和华已经在前头去攻打非利士人。”

大卫遵耶和华的吩咐去行,攻打非利士人,从迦巴直到基色⑧。

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制服,从他们手中夺取了京城⑨,掌握了京城的大权。

大卫又攻打摩押人,叫战败的摩押人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留下⑩。摩押人臣服在大卫手下,对大卫称臣纳贡。

琐巴①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②前往大河去,想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攻打他,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③。大马色的亚兰④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又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对大卫称臣纳贡。

大卫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⑤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哈马⑥王陀以听见了大卫杀败哈大底谢全军,便打发他的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向他祝福,因为大卫杀败了他的仇敌,过去陀以与哈大底谢之间常有争战。哈马王的儿子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献给大卫。大卫把这些器皿和金银,还有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夺来的所掠之物,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大卫在两河流域间争战,在盐谷一战中,大卫的勇士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大卫名声大振,随后又在以东地驻团设立防营,以东人臣服在大卫手下。

大卫无论走到哪里,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向百姓秉行公义。大卫委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⑦;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沙威沙作书记⑧,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侍立在王的左右作首领。

此后,亚扪人的王拿辖死了,他儿子哈嫩继位作王。

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⑨。”大卫差遣使者往约旦河东亚扪人那里去,为哈嫩丧父安慰他。大卫的使者到了亚扪人的境内见哈嫩,吊唁他的父拿辖。

亚扪人的首领在哈嫩面前蛊惑,说:“大卫差人来吊丧,你琢磨一下,他是想尊敬你父吗?他的臣仆到这里来见你不就是暗中侦察窥探、为的是倾覆这地吗?”哈嫩听了他臣仆的话,便命人将大卫使者的胡须剃去一半⑩,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露出他们的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有人将臣仆被剃了胡须的事告诉了大卫,大卫差人去接他们,他们甚感羞辱。大卫差去的人告诉他们:“可以住在耶利哥一段时间,等胡须长起来后再回来。”

亚扪人知道大卫会因为这事憎恨他们,哈嫩和亚扪人打发人拿一千他连得银子,到米所波大米、亚兰玛迦、琐巴各地雇战车和马兵①。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将雇来的战车和玛迦王以及他的军兵扎营在米底巴前②。

大卫得到消息,差派元帅约押率领全军出击。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一同前来助战的诸王在郊野摆阵。约押看见敌军在他前后合围,便从以色列军中挑选出精兵,以精锐之师对亚兰人摆阵;其余的兵交给他兄弟亚比筛,对阵亚扪人。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占上风,你就来援助我;亚扪人若占上风,我就来援助你。我们都当刚强壮胆,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旨意而行。”

于是,约押率领勇猛之师向亚兰人发起进攻,亚兰人在强大的攻势下溃退。亚扪人见亚兰人溃败,也在亚比筛面前望风而逃,跑进城里。约押拔营回到耶路撒冷。

亚兰人与以色列人交战失利,不甘失败,又聚集起来。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幼发拉底河那边的亚兰人调集过来。他们到了希兰,由哈大底谢的将军逆法率领他们。

大卫得报,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希兰迎战亚兰人,与亚兰人对阵。

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不成军,大卫杀了亚兰人马兵四万,毁了七百辆战车,杀了亚兰人的将军逆法。

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以色列人扫平了他们,便与大卫议和,臣服在大卫之下。此后,亚兰人再也不敢与亚扪人联盟攻击以色列人。

过了一年,列王出战。大卫的元帅约押统领大军毁了亚扪人的地盘,围攻拉巴③,将城倾覆。大卫夺了亚扪人的米勒公④头上戴的金冠冕,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嵌着宝石,人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大卫将那城的财物掳掠一空。将城里的人拉出来,强按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做苦工,或在砖窑中服苦役。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一概如此。随后,大卫和出战的军队回到耶路撒冷。后来,大卫在基色与非利士人交战,杀了迦特巨人的三个儿子,大伤非利士人的元气。

大卫南征北战,平定了最顽强的非利士人和亚兰人,以色列国疆域广及约旦河东西两岸,北达幼发拉底河,南毗埃及,“从但直到别是巴”,全属王土。

注释:

①耶城面积不大,在大卫时代,耶城的面积只有4.5公顷。耶城西距地中海东岸55千米,南距死海22千米,海拔797公尺。耶城建于群山之上,最大的一座在东南面,后来叫做锡安山。北山为所罗门建圣殿和王宫的地址。汲沦谷就在锡安山与北山的东边,南边是欣嫩谷。城中央自北往南有一块谷地,把城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部。

②耶城水源丰富,山势陡峭,易守难攻。耶布斯人认为耶城有高筑的城墙,固若金汤,连瘸子、瞎子都守得住,故有“你若把住在这城里的瘸子、瞎子赶出不去,你就进不了这城”的话。

③“上水沟去攻打”的话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大卫的军队从水沟暗道潜入城内,里外应合;一说是“水沟”是个迦南字,指爪钩,意思是大卫的军队借助爪钩爬城墙进城。

④“保障”即耶路撒冷。约书率民进迦南时,欲攻取此城,但只取得了下城,上城亦即“锡安的保障”,一直为耶布斯人控制。耶布人属迦南族,历来住此。后来耶城为大卫夺取。

⑤“米罗”意为“填充”,可能是填筑东方山边斜坡而成的石垒,加强防御工事。

⑥“利乏音谷”在耶路撒冷南边,地点在巴力毗拉心。

⑦“拿去”敌军的偶像是得胜的表示;大卫拿了敌军的偶像,遵照律法将之规定,全部烧毁。

⑧“迦巴”就是“基遍”,为非利士人在犹大高原所占据的距耶路撒冷最近的一个城邑。“基色”在犹大地南靠地中海,为距耶路撒冷最远的非利士人城邑。“从迦巴直到基色”,等于说大卫攻打了非利士全境,收复失地。

⑨“京城”当指非利士人的京城,很可能是迦特。

⑩用绳量摩押人以定存亡有两种解释:一是年少的(身材短矮)存留,年纪大的(身材高大)杀掉;二是叫所有的人躺下,三个人中杀掉两个。这可能是古代杀俘虏的一种风俗。

①“琐巴”是位于以色列北疆的一个亚兰人帝国,琐巴图谋向米所波大米扩展国土,被大卫击败,亚述人乘机兴起。亚述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劲敌。

②“哈大底谢”意为“哈大是帮助者”。哈大是迦南人的飓风之神。

③当时作战主要是步兵,但亚兰人已经用战车和马兵作战。“砍断蹄筋”的目的是使马失去作战能力。大卫只留下一小部分马,说明当时还未大量使用战车。

④亚兰即今之叙利亚,以大马色(今大马士革)为京城。

⑤比他和比罗他分别又名“提巴”和“均”,大卫当日在这两天内夺取的铜,后来用于所罗门王建造圣殿。

⑥“哈马”在大马色北约160公里,位于奥伦提斯河中游,是个小王国。

⑦“史官”又叫做“通知官”,是把国家的政策向大众宣布的人;这是相当高的官职,为宫廷行政管理官,职能包括国家大事的记录和王室历史。

⑧“书记”是处理内政、外交的文书,通常由贤能之人担任,须熟悉法律,又长于文字,可能是“史官”的副手。

⑨此处提到拿辖厚待大卫,暗示在扫罗为王期间,大卫与拿辖之间可能有一段情谊,或订立有友好条约,因为在大卫为王后,他的南征北战中,除此处外,没有和亚扪人交战的记载。

⑩在希伯来人传统中,胡须标志着一个男人的尊严。被人剃去胡须乃大羞辱,招人耻笑,一般来说遇到丧事举哀才剃去胡须。

①亚扪人联合亚兰(叙利亚)四个城邦的王出兵攻打大卫。亚扪人住在约旦河东,亚兰人住在巴勒斯坦地北的幼发拉底河谷区。

②“米底巴”土地肥沃,位于约旦河东摩押地。

③“拉巴”为亚扪人首邑,即今日约旦国的首都安曼。

④“亚扪人的米勒公”是亚扪人所拜的假神名。“米勒公”是“王”的意思,又称“摩洛”,祭神仪式邪淫,包括献儿童为祭。“金冠冕”重一他连得,约34公斤。“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是取得亚扪全境主权的象征。

解读与启迪:

耶路撒冷分上城和下城。在约书亚时代,约书亚攻取耶路撒冷,只取得下城,取名叫“保障”。“锡安”为古时耶布斯人的防城,大卫率军攻下后,取名为“大卫城”,“锡安”也成为耶路撒冷的别名,成为神的城邑。大卫夺取耶路撒冷后,定都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全国的政教中心。

大卫作王后,先后征服了约旦河东的亚扪、摩押和以东三个部落;然后北上,向叙利亚西部的亚兰人进攻,归服其地,设立防营,固守北疆,旋即挥戈西征,平定强敌非利士人,将非利士人逐回地中海畔的原居地,向以色列称臣。大卫有用兵过人的才能,又能在战争中身士卒,使他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为以色列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王国,史家用“显赫辉煌”来形容大卫时代的以色列国。

从牧羊少年到以色列王,大卫赢得了英雄的冠冕:空前统一的以色列国,“从但直到别是巴”,全属王土。大卫作以色列王,“向百姓秉行公义”,深知受神委托,以牧者之心爱护其子民。大卫决非完人,他和拔示巴的奸情发生以后,作为一国之君,大卫肯公开承认己罪,并彻底悔改,在他晚年面临瘟疫灭耶京之际,耶和华神因着他的这些美质,全城得以幸免于难。时至今日,大卫的优秀品质和出色的才能仍然可以作为现代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