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26159100000016

第16章 创新思考托您出人头地(1)

超人的思考力是想成大事之人应该必备的。当今社会,不认真思考,不要说大事,小事也难成。我们要想成就大事,想使自己的未来幸福而美丽,那你就得有超人之处。而这些超人之处也是思考与创新的产物,思考创新,应该是我们成大事的习惯之一。

一、向自己提问

要成就大事,首先得先思考你的事业,思考你自己,向自己问问题,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事业的开创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看一看哪些是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哪些是应该改正的错误之处,哪些是该向人请教的不明处……惟有如此,才会前进、成功。

向你自己或别人提出迷惑不解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方式曾经导致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他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向自己提问发现了引力定律。现在的社会里,也有这样的例子。

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对此,霍英东反复问自己:“先出售,后建筑”不行吗?

正是由于霍英东这一顿悟,使他摆脱了束缚,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高招。

霍英东还有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驳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练兵的话,那么他超人的经营理念则在经营房地产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而他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失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高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夏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同时他对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充满了信心与期望。正尽其所能地为祖国多做贡献,著名的白天鹅宾馆、中山温泉宾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饭店贵宾楼、国家教育基金会等等,霍英东对祖国的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所给予的捐赠、投资、其数额之大,是前无古人的。

霍英东给自己提问,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任何刚开始创业的我们,都要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就是在下决心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多发问,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这可以让人有一次机会,来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回想自己为什么或怎样会有这种决定。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在处理难题的实际情况中往往会收到奇效。这有点像世界上某些最佳演员所养成的习惯一样,虽然他们可能对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熟透了,但是在开幕之前,仍会迅速地把剧本或他们自己的那部分台词过一遍。

一个很成功的推销员曾这样说:他的成功源于他颇为自豪的习惯,而他的习惯就是:勤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我甚至还想出一个秘诀来养成这个习惯。”他说,“去拜访顾客之前,我一定要先静下心,喝杯咖啡,擦擦皮鞋。这样一来,在我真正踏入顾客办公室之前,我有一个最后思索的机会——如何表现自己。所得到的效果好极了!除了能从容地应付对方所提的问题外,还使我推销了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无论所作决定重大与否,一定要在此之前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多对自己发问。

我们只有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仅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减少问题。

二、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如果做一件事不经过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鲁莽的,也是会撞墙的。除非你特别幸运。但幸运并不是时时光顾的,所以,最保险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但“思”也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思考也有它的特点和方法。

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他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本领,而不是照搬书本。”

正确的思考方法不是天生就有,它需要后天的训练和个人有意的培养。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下面介绍几种思考方法,仅供参考;

1.专注——“成功的第一要素”

思考,是一件需要聚精会神的事情,也就是“专注”。

《成功》杂志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节录了一些早期杂志中的优秀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访谈给读者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篇访谈的作者奥多·瑞瑟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外安营扎塞了三周才获得了访问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机会。以下就是访谈的部分内容:

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本领……”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做了不少的事。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能做整整16个小时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能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能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你就会成功。”

由此可见,只有能选准目标,并且专注于其上,才可能获得成功。

1999年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他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再也没有编写软件的时间了。但是无论有多忙,他每周总会抽出一两天去宁静的地方呆一呆。为什么呢?他说,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竞争的IT市场,他作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费在烦琐的小事上,他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以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而我们从近代史上也能找也这样的例子来,曾国藩也有这一习惯。无论战事多么紧张,或政务多么复杂,曾国藩每天都会挤出一个时辰在一间静室里静坐,有时是为了平静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有时候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大事者没有专注的本领是不成的,因为专注就是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气、智慧等去攻克某一方面的难题,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一直集中到找到办法并付之实际行动为止。专注有两个重点:让你的头脑冷静下来;把握住现在。这也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2.思考合作的力量

现代社会中要成就大事,依靠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就十分需要“合作”。一群人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目标,因而联合在一起。现代社会已是一个专业化又高度复杂的社会,合作不单是一种精神,而是生存需要。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才华出众的青年却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不明白如果他们在一个组织或集体中和其他人合作会创造单个人无法创造奇迹。凡是与人合作或寻求与人合作的第一点就是让对方觉得他自己很重要,因此就会十分自愿,而且又充满信心地表达出他自己需要寻求合作的愿望。

当某一个重要职位出缺时,他会召集各个政党的政治领袖,让他们来推荐其心目中的合适人选。罗斯福说:“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很差劲的党棍,就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大众也不会赞成”。

“然后他们又把另一个党棍的名字提供给我,这一次是个老公务员,他只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树。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无法达到大众的期望,接着我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达到一个显然很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

“他们第三次建议的人选,差不多可以,但还不行。”

“接着,我谢谢他们,请求他们再试一次,而他们第四次准举的人就可以接受。于是,他们提名一个我自己也挑选的最佳人选。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谢,接着就任命那人——我还是把这项任命的功劳归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该到他们来使我高兴了。”

“而他们真的使我高兴了。他们以支持像‘文职法案’和‘特别税法案’这类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来使我高兴。”

就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罗期福其实是用与其他领袖合作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及抱负的。而他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向其他人请教,尊重他们的忠告。反过来,这些政治领袖就主动和罗斯福合作了。

一个人若思考合作的力量,并能引导其他人进行合作,以及从事有效的团队合作,就会使他人也更积极、更主动,从而利用了多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达到既定的目标,那么,这个人的活动本领并不亚于用直接方式提供有效服务的人。

如果从思考中得到办法,并把这办法用于解决问题,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可成大事之人。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们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才能成立。这样的结构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建立,反过来,只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你在事业中更好的思考。所以,我们要成大事,就要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知识化为成功的动力。

知识结构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意义。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而且,任何巨星、任何伟人、任何大师,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行伟大的创新、创造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巨厦的基石。就个人而言,知识结构更是其创造的支柱,是成功的保障。

达尔文与华莱士同时创立了进化论,两个人,天各一方,得出相似的学说,这绝不是偶然的。经过有关专家考证,发现他们之所以有同一领域内的成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十分相似。

除此这外,他们两人还有许多其它相似之处,他们掌握的实物资料都是通过自己实地考察时积累获得的。达尔文是随“贝格尔”号的航程而观察到了生物的进化现象;华莱士则是访问了马来半岛而观察到了邻近岛上生息着血缘很近但物种不同的生物的进化现象。同时,马尔萨斯《人口论》也都对两人的学术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

达尔文说:“1838年10月间,也就是我开始我的系统探索的15个月之后,我为了消遣而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我由于具有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思想上早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往往易于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则往往易于消灭。其结果就会形成新的物种。这样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能说明进化作用的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