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26159100000025

第25章 勤俭助人走向成功(1)

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成大事者一定都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他们深知,勤奋是成功的惟一捷径。勤能补拙,养成“勤”的习惯,对你的事业有益无损。勤俭的人,终究会成为成功之人。

一、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成事在人。这是俗语,也是真理。一件事、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所以,养成勤的习惯,对于每一个欲成大事的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进坟墓。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在生命里令你做到。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轻轻地笑了。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主观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项。“高处不胜寒”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就,而勤勉耕耘也就得出了丰硕的果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旧闻轶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如饥似渴的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

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承担,我要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他高兴地点头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既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他认真整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真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诞生了。它把远古时代的黄帝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全部记录下来,气魄宏大,比起《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于勤奋,司马迁写出了《史记》,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是因勤而成的。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并不特别好,他和他的兄弟们一起上学的时候,对于学过的功课,兄弟们很快都能背会,纷纷跑出去玩。司马光往往还不能背诵。但是,他一点也不着急,对同伴的游戏打闹也不羡慕。到了晚上,他一个人钻到帐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直到完全学会了才休息。就这样,他背诵文章的好习惯直到晚年他都保存着。每当他骑马走路或是夜里睡不觉的时候他都会重复这一习惯,默默背诵。

两部历史著作,都出自勤劳者之手。而纵观历史,到处都是勤劳者汗珠的闪光。历史是勤劳者的历史,由勤劳者来执笔。而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如此。我们要养成“勤”的良好习惯。

因为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

有这样一则令人欣赏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他的三位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我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

当老人于几天后死去后,他的儿子们便一齐在老人所说的土地上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恰逢播种的季节,带着失落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进行了耕种。

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由于儿子们深翻了地,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儿子们此时才恍然明白了老人的深意。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它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上帝给你打开了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洞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无足轻重。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项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但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毛病的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音,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成事成功只有勤,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东西,从而助你走向成功。

人要勤,就要忌“懒”,忌“惰”。懒情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人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如自杀。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清朝某县有位姓王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家排行第七。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登上一座道士庙,在清幽静寂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落到衣领,但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来到老道这里,王生一个个作揖见过,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术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断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要师父教我一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去了。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离开壁再猛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又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面对自己头上的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的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生性懒惰,却还想得道成仙,这无疑是行不通的。懒惰不改,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会碰壁的。如果说王生的遭遇是一个懒惰者的遭遇,那么王生所得的教训就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而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更传神地刻画出了懒惰者的心态。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未让我费力就倒了。”

“您真幸运!”

“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生命。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入虚无,而不想做一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一些将来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我们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二、勤是通往成功的惟一捷径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之事。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的好习惯。

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天道酬勤,“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我们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