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26159100000037

第37章 把握机会,不让灵感悄悄流逝(2)

三、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来临

机会到来时,如果你麻木不仁就会和它失之交臂。被动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是浪费时间。错失良机的举动,而这亦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未可知的外力来决定。

有人坐等机会,希望好运从天而降。成功者积极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便能牢牢地把握。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如果你失业,不要希望差事会自动上门,不要期待政府、工会打电话请你去上班,或期待把你解聘的公司会请你吃回头草,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有位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里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在那儿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赐给他。

老人便告诉他说:“每天清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愿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了!”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滩上检视石头,发觉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一发觉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的一声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

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麻木不仁就会和它失之交臂。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拜访偏远山区的学校,传授教学经验与当地老师分享。由于老教授的爱心及和蔼可亲,使得他到处受到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有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而欲赶赴他处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为之所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该名学生一份神秘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一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于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例行会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来到,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善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这个学生又担心教授会在下午来到,于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觉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

到最后,他想到,若是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小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老教授虽然尚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被动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是浪费时间、错失良机的举动,而这亦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未可知的外力来决定。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准备好了。

如故事中小学生给我们的启示,自己准备妥善,得以迎接机会的到来,是可以循序渐进而学习的。

在过去的岁月中,或许我们一直在等待成功的机会,而耗去了过多的时光,却等不到机会的出现,从今天起,在等候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始做好准备,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便机会出现时,你可以紧紧抓住,不让它溜过。

四、果断行事,抓住机遇

机会之所以难于把握,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当机会来临之时,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无疑是最致命的毛病,没有一点果断的风格,即便是机会接踵而至,也会被自己一一丧失殆尽。

在一百个把握机会失败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做事不够果断导致的。而要想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就要求人们在机会面前果断决策、果断抓牢。

成功者的特质之一,就是下决心时迅速果断。

能够抓住机会的人,下决心时十分果决,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决不轻易更改决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恶劣,他都能坚守决定。这样的人不仅能够抢占先机,而且还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机会。

当一个机会出现时,或许你还没有作好准备,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尽可能的补足准备不足的地方,但前提是一定要占有机会;而另外一种人则是认为机会在等着自己。然而,正如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所说一样:有的事情,你错过了一回,就错过了一辈子。或许这样的机会在你的一生之中只有一次,而你错过了这一次,即便以后你作好了种种准备,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两个年轻人,同时看到一则投资广告,内容是说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需要批量生成,但资金有限,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者。面对这样一则广告,两位青年人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可谓一贫如洗,甲青年认为自己没有资金,无法投资,希望自己现在努力赚钱,等日后有机会再来投资;乙青年虽然也是两手空空,但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想方设法四处借钱,凑够了足够的资金,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几年之后,他不仅还清了所借的款项,还获得了额外的利润,并成为该公司的股东。随着公司的逐渐扩大,他也随之财源广进。而回过头来再看看甲青年,虽然在几年之后赚了一定的钱,但却失去了这一个对他而言一生中重要的机会。

在这个事例中,果断的品质无疑是能否抓住机会的根本所在。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瞬时性,由于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往往难于掌握,形势变化创造机会,但也能抹杀机会。此外,由于竞争的激烈,只要你稍一迟疑,机会就会被别人抢夺去了。

因为机会的稍纵即逝性,所以要求人们在面对机会时一定要果断行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只会让机会一次又一次从自己手中溜掉。

汪国真的诗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汪国真的走红也导致了另外一个人的巨大成功,他就是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孟光,孟光有一天听当中学教师的妻子讲到,许多学生特别喜欢汪国真的诗。他以职业的敏感意识到机不可失。于是,孟光请妻子借来学生们手抄的汪国真诗集,读后拍案叫绝,当即找到汪国真,并向出版社大力推荐尽快出版汪国真诗集。仅一个月时间,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就问世了,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这本诗集的问世,不仅捧红了汪国真,而且使学苑出版社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当然,这其中获利最多的就是孟光了。设想当时如果孟光没有职业敏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没有果断地举荐汪国真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有今天。

在培养果断的品质中,我们要分清和杜绝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鲁莽行事,在自己还没有认清情况之前,遇到事情不加分析与判断,性急匆匆就入手去做,这样的人,即便机会能够降临到他的身上,也会被他浪费甚至是破坏掉。

做事果断和鲁莽行事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在冷静的思考和深入分析上做出决策,前提是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而后者则是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只会横冲直撞,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目标。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某生考研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某生在上大学三年级时,突然萌生了考研究生的念头,他认为某某大学不错,又认为某某专业十分好,于是决定报考该校某某专业的研究生,一年半之后,他以失败而告终。

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做事鲁莽,他所选择的学校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名牌大学,而他所选择的专业又是时下最为热门的专业,而更为重要的是,凭他的实力,即便再努力,也不可能考取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他的热情固然可嘉,但他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这个可悲的结果源于他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形势,而这一切的结果仅在于他当初的鲁莽。

所以,果断行事的第一要求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选择。

要杜绝的第二种情况就是“三思而不行”。

我们经常说“要三思而后行”,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人最终的结果却是三思而不行,因为他思考得太多,反而难以决定。

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一个人会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绝对有把握做成功一件事情,当一件事情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时,会有一万人去做,当一件事情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时,会有一千个人去做,当一件事情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性时,只有一百个人去做,而当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时,也许只剩下一个人愿意去做了。

所以,在抓机会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公式:

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愿意和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人越少=付出的努力更多=最终获得的成就更辉煌。

当你发现一件事情非常难办时,也就意味着一个机会已经悄然来到你的身边,越是难办的事情,其中蕴涵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要想成为抓住机会的高手,就应该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哪怕事情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都要尽力去争取。

拿破仑在进攻意大利时,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从正面攻击敌军,自己无法获取胜利,要想攻占意大利,只有出其不意。于是,他想绕过阿尔卑斯山脉,直攻意大利。众所周知,阿尔卑斯山终年积雪,气候恶劣,要想行军,无异于是天方夜谭。拿破仑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找来一个熟悉阿尔卑斯山情况的村民询问,村民说:“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可能性倒是有,但……”,拿破仑立即打断了他,说:“只要有这个可能,我就要去争取!”于是立即组织部队横穿阿尔卑斯山,在几天之后如天降神兵一样出现在意大利军的面前,在意大利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轻松攻克了意大利。

拿破仑在决定了进攻意大利之后,并没有轻易起兵,他在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后确定从正面进攻只有失败,所以只能另想办法,但当他听说有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可能性时,就立即做出了决定,他的果断换来了成功。拿破仑之所以能够叱咤欧洲多年,成为西方战神,他雷厉风行的作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果断和缜密并不矛盾,当我们面临某种选择时,缜密应该是第一位的,没有细致深入的分析,永远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做出了选择,就要立即着手实施,任何的犹豫、磨蹭和反复都有可能导致机会的擦肩而过。

真正的果断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做事和决策的迅速,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然后再以最短的时间着手实施。

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机会到来时,你稍微的疏忽和仿惶,无异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与别人。有的机会错过了还可以再来,但有的机会错过了一次,便错过了一辈子。要想成为抓住机会的高手,果断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五、把握生命的这一刻

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这个时刻一旦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重新出现。

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安德鲁在1861年3月3日给林肯的信中写道:“我们接到你们的宣言后,就马上开战,尽我们的所能,全力以赴。我们相信这样做是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意愿,我们完全废弃了所有的繁文缛节。”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他在上午从华盛顿的军队那边收到电报,而第二个星期天上午九点钟他就作了这样的记录:“所有要求从马萨诸塞出动的兵力已经驻扎在华盛顿与门罗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卫首都的路上。”

安德鲁州长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行动,如果这个问题得到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下一步该干什么。”

英国社会改革家乔治·罗斯金说:“从根本上说,人生的整个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阶段。青年阶段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摆布——某个时刻一旦过去,指定的工作就永远无法完成,或者说如果没有趁热打铁,某种任务也许永远都无法完工。”

拿破仑非常重视“黄金时间”,他知道,每场战役都有“关键时刻”,把握住这一时刻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稍有犹豫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拿破仑说,之所以能打败奥地利军队是因为奥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钟的价值。据说,在滑铁卢企图击败拿破仑的战役中,那个性命攸关的上午,他自己和格鲁希因为晚了五分钟而惨遭失败。布吕歇尔按时到达,而格鲁希晚了一点。就因为这一小段时间,拿破仑就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上,从而使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几乎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化公为私的非洲协会想派旅行家利亚德到非洲去,人们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出发。他回答说:“明天早上。”当有人问约翰·杰维斯(即后来著名的温莎公爵),他的船什么时候可以加人战斗,他回答说:“现在。”科林·坎贝尔被任命为驻印军队的总指挥,在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派部队出发时,他毫不迟疑地说:“明天。”